在发展成熟的资产阶级社会中,工人群体维护自身经济权益的斗争和他们的境遇有怎样的关系呢?具体说,工人群体的罢工斗争(集体性的自觉的维权方式)力度和他们的贫困程度有怎样的关系呢?

凭着感觉可以做出判断:工人群体的处境越糟,他们的反抗性越强。这些人越贫困,就越需要为了维护当下的权利或提高自身的待遇而斗争,他们进行以罢工为代表的各类斗争的力度就会增强。

这样的判断合情合理,但是否正确还需要用事实验证。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关于美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材料,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事实如下[1]

越穷越反抗or越穷越老实?-激流网   (关于贫困人口的事实在张海涛著作的362-363页:“美国政府计算贫困人口,以年收入低于贫困线为标准。所谓贫困线,指的是在美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年收入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一条界限。”;关于罢工的事实在418-419页,作者认为上面的统计“低于实际发生的工人罢工的统计”,但“这个官方统计仍反映了工人斗争的大致趋势”。) [1]

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困人口明显增加,参与罢工的人数和罢工给资方造成的损失却明显减少。这些数字给人的感觉就和直观判断不一样:工人群体的生活条件变得恶劣了,但进行反抗的强度却减弱了。

但直观判断是不严格的,为了严格确定罢工斗争和贫困人口的关系,需要进行回归分析,在本文中这种分析是指对关于罢工和贫困人口的某些变量进行线性相关度测试从而求得相关系数r。(一种对两个变量相关性关系的判断方法如下:|r|>0.95,存在显著性相关;|r|0.8,高度相关;0.5|r|<0.8,中度相关;0.3|r|<0.5,低度相关;|r|<0.3,关系极弱,认为不相关。)

最直观的想法是把同一年份的数字看成一对数据。

对某一年参加罢工斗争的人数与当年贫困人口数量进行相关度测试:1970-1984年这15个年头中,参加罢工斗争的人数与当年贫困人口的相关性系数 r=-0.571。二者是中度负相关的。

参加罢工斗争的人数多少代表着工人进行罢工斗争积极性的高低,贫困人口的多少代表着当年工人处境的好坏。工人群体的处境越糟糕,进行罢工斗争的积极性越低。

为了充分利用数据,还需要对某一年罢工给资方造成的工作日损失数与当年贫困人口数量进行相关度测试。在1970-1984年这15个年头中,参加罢工斗争的人数与当年贫困人口的相关性系数 r=-0.4876,二者是低度负相关的。但从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小上看,这个结果比较接近低度与中度相关的分界线。

罢工给资方造成工作日损失数的多少代表了工人进行罢工斗争成果的大小。工人群体的处境越糟糕,罢工斗争的成果越小。

上面考虑的是贫困与罢工的即时关系,但处境变化的影响可能不会立即体现出来——工人群众是在社会中学习斗争方法的,贫困情况主要影响的很可能是以后的斗争。

作为一种研究尝试,笔者假定当年的贫困情况主要影响的是下一年的罢工斗争,比如:1975年贫困情况的影响在1976年的罢工斗争中体现出来。这样,在研究罢工人数或成果与贫困人口的关系时,前面的表格分别可以提供14对数据——1970-1983年贫困人口数量对应下一年罢工人数或斗争成果。

对罢工人数和贫困人口数量进行相关度测试,两者的相关系数r=-0.540。当年罢工人数和前一年贫困人口数量是中度负相关的。

对工作日损失数和贫困人口数量进行相关度测试,相关系数r=-0.6220。当年罢工带来的工作日损失数与前一年贫困人口数量是中度负相关的。

考虑贫困情况对下一年斗争的影响时,结果还是这样:工人群体处境越糟,罢工积极性越低,罢工取得的成果越小。

工人群体处境的恶化对他们进行罢工斗争的积极性和斗争成果的获得都有不可忽视的不利影响,不论是在当下还是不远的将来。这与直观看法是矛盾的。

恶劣的生存环境竟然对斗争起到了的削弱作用!

但从整个美国社会的角度来看,结果是否一样呢?

在全社会意义下,贫困率代表着工人群体的处境,罢工参与率代表着工人进行罢工斗争积极性。自然地,贫困率是指贫困人口在美国总人口中的比例,罢工参与率是指参加罢工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例。确定贫困率和罢工参与率相关性的方法,与前面研究绝对数量间的相关关系时是一致的。

《三说美国》中给出了1970~1984年这段时间里每一年美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率[1]362-363页),但根据这两者反算当年美国人口的结果却与公认的事实不符,所以笔者根据网上材料[2]确定不同年份的美国人口数量,利用前面表格可以算出贫困率和罢工参与率,结果如下表:

越穷越反抗or越穷越老实?-激流网    把某一年的罢工参与率和当年的贫困率进行相关度测试。对于1970-1984年这15个年头,罢工参与率和当年贫困率的相关性系数 r=-0.426,二者是低度负相关的。

在全社会意义下研究贫困对斗争未来的影响时,笔者仍假定当年的贫困情况主要影响的是下一年的罢工斗争。这样,在研究罢工参与率和贫困率的关系时,前面的表格可以提供14对数据——1970-1983年的贫困率,分别对应下一年的罢工参与率。

对罢工人数和贫困人口数量进行相关度测试,两者的相关系数r=-0.400。和同一年直接对应而得到的15对数据相比,结果略有变化,但性质不变:当年的罢工参与率和前一年的贫困率还是低度负相关的。

考虑人口这一因素以后,负相关性减弱了一些——从大体上中度负相关变为低度负相关,但还是不可忽视的。

从全社会角度看,前面得出的结论也是正确的:工人群体的处境越糟糕,进行罢工斗争的积极性越低;工人群体处境的恶化会削弱他们进行罢工斗争的积极性,不论是在当下还是在不远的将来。

前面的研究结果基本上推翻了直观上很合理的判断——越穷越反抗。

不论是从数量的还是全社会的角度上看,不论是对当下还是对不远将来的影响,贫困程度的加深都对罢工斗争起着不可忽视的削弱作用。

简单说就是:越穷越老实!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美国这样发展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比较庞大的贫困人口数量和较高的贫困率是一直存在的大前提。根据前面的数字和计算结果:贫困人口大于2000万,最少的时候也接近2300万;贫困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一直大于1/10,最低的时候也接近1/9

这意味着即使年景好,平均每9个人中也会有1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无法满足,劳动者仍有不小的可能性沦落到这样的地步。即使他们不处于贫困状态,在他们熟悉的人中也肯定有处于这种状态的。

在发生危机的年份,情况会变得更糟糕。贫困人口所占比例会达到甚至超过1/7,每7个人中就会有1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无法满足——有时比这还糟。这么大比例的人温饱都成问题!劳动者落入那样境地的可能性无疑更大了,在他们熟悉的人中处于那种状态的无疑更多了。

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群众必须面对的现实。他们进行反抗是必然的、合理的、正义的。但在现代社会中,即使是进行罢工这种仅仅是维权性的、经济性的、根本不触及生产关系的斗争(不论成功与否,仅仅是进行),也需要比较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坚决性。温饱成问题的人很难参与其中。

越穷越反抗or越穷越老实?-激流网    一般说来,贫困群体与自觉参加有组织斗争的工人群体是不一致的。下层群众处境恶化会导致可能参与斗争的工人群体规模缩小。再者,日益扩大的贫困大军对于权衡是否参加罢工的工人也是一种威慑——如果斗争失败,就更可能陷入衣食无着的困苦境地……

贫困的扩大会削弱罢工斗争的群众基础,瓦解工人群体的斗争意识……所以,从整体上看,处境恶化反而会削弱工人群体有组织的反抗。对于资产阶级来说,不加胡萝卜的大棒政策可能更有效。

但工人运动的发展趋势是极其复杂的。这从相关性系数上就能看出来:本文中求得的相关性系数绝对值均小于0.7,说明任何情况下罢工与贫困也没有达到高度相关的程度。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工人群体的战斗性。

这样复杂的情况无疑是对无产阶级领导集团的政治坚定性、组织牢固性、斗争策略性等方面的严峻考验。

有一点是肯定的:在还没有革命形势的情况下,他们必须不懈地为改善劳动群众的待遇而斗争,因为待遇提高有助于增强群众的战斗性。

参考文献

[1]张海涛.三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7月第1.

[2]citics12.美国历年GDP与人口变化统计表.[2016-10-12].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v7lzidllFWCpMA2Y1VJqphIwysQ4j8AWhbaOFSN4OjzDQCFIk0b8UQe-sDhBZZ3lzymo5cFYNUHbKeLdI4R9g9T98EyUyt8nCI7uJc1SdOO.

(作者:壮壮。来源:激流网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