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者圈】高校青年教师晒工资单:”从不加班,因为从不下班”-激流网【博士学者圈】高校青年教师晒工资单:”从不加班,因为从不下班”-激流网这两张(组)剧照,你熟悉吗?

上图是胡一菲,下图是陆亦可,分别来自国产流行电视剧《爱情公寓》系列和《人民的名义》(2017)。

胡一菲是高校思政教师,博士,“静若处子,动若疯兔”,被赞美,被追求,有自主且丰富的生活空间;陆亦可不是教师,但有一天,同一位高校基建处处长有场“莫名其妙”的相亲约会。这位处长不做学术,不做教师,完全沉浸在的基建处处长的位置上,直言有权有钱。陆亦可怀疑他涉嫌贪污。

问题来了,高校青年教师都像胡一菲那样自由自在吗?一个高校基建处处长,何以比教授职位更吸引人,并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

【博士学者圈】高校青年教师晒工资单:”从不加班,因为从不下班”-激流网数据截图来源:“小木虫”。

而前段时间,在一个叫“小木虫”的科研论坛上,有一场高校青年教师晒工资单的行动。他们整理内容刊发到公号上,继续引发其他教师的晒单和感叹。地域、高校或学科不同,工资待遇不同,但他们都自嘲是“青椒”。这一五味杂陈的称呼,既指博士毕业不久刚工作,学术造诣尚不成熟,更指待遇和职称申请的苦辣。

更真实更普遍的高校青年教师,究竟是怎样的呢?不是都像胡一菲,不是都能当基建处处长,更不是都愿意当。书评君在5月19日曾经发出《靠不住的大楼,等不来的大师|梅贻琦逝世55周年》一文,回顾中国大学两种想象来源(民国和欧美),高校教师的生活和知识境遇,以及它们是怎样被建筑的建设和内部设计影响的。现在呢,本文作者即是一位高校教师,他感叹“青椒”,汇成一句话叫“从不加班,因为从不下班”。

撰文|木然

“青椒”是青年教师的简称,同时意味着教学、科研、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不成熟。每一个时代都有“青椒”,每一个时代“青椒”的命运略有不同。无论历史过程如何转换,他们几乎都以每天加班的方式工作着、学习着、焦虑着。每年的寒暑假都是他们科研工作日,甚至过年过节,科研与学术也从来没有离开他们的思绪与视野。

无论以学术为业,还是以学术为副业,他们必须不停地运转,才得以生存,毕竟职称升得快,工资也随之长得快。学术即使不是动力,工资也是动力。

读书与命运

四十年里的高校“青椒”形象变迁

在八十年代,“青椒”们尽管经济压力比较大,生存艰难,工资低,但有福利分房。每一个青年教师只需要熬年头,按工作时间和资历,就会有一套房子,尽管房子不大,盼头还是有的。福利分房也基本上能保持公平。八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以学术为学术,通过理想构建学术生态成为一些年轻人的人生坐标。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不断通过榜样的力量得到证明,平静的书桌还能放得下。以学术为业成为这个时代“青椒”的主旋律,人们的心态也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卖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发财传说让很多年轻教师失去心理上的平衡。部分教师下海经商,少数人在经商的过程中获得了第一桶金,这种示范力量影响到教师心态,使他们当中的部分人再也不能安心搞教学和科研。尽管如此,仍然有人不为市场所动,科研与学术依然没有被放弃。学术与科研虽然被边缘化,但学术的尊严并没有边缘化,知识改变命运的基调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博士学者圈】高校青年教师晒工资单:”从不加班,因为从不下班”-激流网《爱情公寓3》(2012)中的古怪高校思政教师胡一菲。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使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的同时也导致了两资分化。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政治地位与市场经济的边缘地位断裂已经成为不可争议的事实,工资成为回归主流的谈资与想象的基本标志。知识改变命运基调被推翻。教师难以融入的任何一代,成为官二代、富二代不可能,成为穷二代又不甘心。教师这一群体的毛,想依附哪一代皮都是奢望。

回归主流,就要回归经济主流,而不是回归政治主流。人民教师神圣地位已经被打破,没有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也就成了空壳。成为中产阶级的诉求成为教师的谈资与想象,工资成为年轻教师们谈论的热点是势在必然。当生存都成了问题的时候,发展也就成了空话。可当生存已经解决的时候,发展又失去了时间和空间。

在社会如此世俗化的时代,在各种经济压力不断向年轻人袭来的时代,如何能安得下一个平静的书桌,如何能存放一颗十年寒窗的心,如何才不能被功名利禄所俘获?生存还是发展,这和活着还是死亡具有同一性的哲学命题。

如何在几十年内能够通过搞科研获得尊严,如何能以科研成为安家立命的港湾,这对所有的“青椒”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选择一个神,必须放弃其它的神。选择以学术为生,必须放弃其它的追求。在这种搞学术不能足以挣钱养家的条件下,甚至“青椒”们挣一年的钱都不能在北上广买到一平方米房子的情况下,他们会做出何种选择呢?学术之神,他们能供奉得起吗?

成本核算

通往“以学术为业”的漫长之路

“青椒”们需要对学习时间进行成本核算。从一般时间来算,本科毕业20岁左右,硕士毕业23岁左右,博士毕业已经30左右。这还算是应届毕业生的,非应届的时间会更长。如果理工科出名在于年轻,文科出名则在于中年。没有人生经验和社会历练,是不可能写出好的学术作品的。

“青椒”们需要对评职时间进行成本核算。30岁,本应成家立业。可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成了家没立业。有一部分人,既没成家也没立业。即使是成家刚开始的时候,立业就已经上门催债。现在的大学,基本上是非博士不要。重点大学是非985、211的博士不要。重点大学中的重点大学,非海归博士不要。

博士毕业直接定讲师职称,走到学术人生最容易的就这一段。再走到副教授,一般规定是五年。从副教授到教授,一般规定也是五年,除非在二三年内破格。到了教授,大都在40岁左右,有人在副教授就再也难以评上教授。从讲师到副教授,从副教授到教授,本应该享受发展的成果,可对于他们来说,生存压力一直是个问题,发展一直服从生存,而不是生存服从发展。因为评上教授之后,还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教授,每一个教授层级都得写着作、发论文、申报课题、评名师、申请国家特殊津贴。在一个不发表论文就出局的时代,生存的压力一直伴随着学术终生。

也正因为如此,所有的大学老师都在以隐性加班的方式超负荷地劳动,表面上的两个假期,都在不停地劳动,不停地查资料写论文。从本质上来说,“青椒”们是没有假期的,即使评上教授也是没有假期的。所谓的假期,不过是写论文的代名词而已,即使不写论文,也得参加名目繁多的培训。

“青椒”们需要对学术时间进行成本核算。对于“青椒”们来说,生存与发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涵式发展,一种是外延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就是通过搞学术研究,迅速成为一个着名学者。着名学者的标志是在权威杂志发有影响的学术论文、申报和完成国家级课题,这对相当大部分的青年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而且充满了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除非有内在的强大的内心和不懈的学术追求。近四十年的经验表明,能成为着名学者的,是少之又少。国家规定的百人计划、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本身就表明了这一点。这种着名,有的只是暂时性的,能不能经受百年的考验,也是一个问题。但无论如何,成了名,各种待遇也就及时跟进,生活已经不受影响,生存的问题已经解决,就看以后如何发展。

生存与发展

以学术为业,还是副业?

时间成本核算之后的“青椒”们面临两种选择。当内涵式生存与发展已经不太可能,或者是较为遥远的事情的时候,一部分教师会选择外延式生存与发展。

外延式发展就是以专业为非专业,以非专业为专业。为了挣钱养家,在外面搞企业、搞创业、开公司、搞课题、兼职、办讲座、讲课等。在国家鼓励教师创业的前提下,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加到这个队伍当中来。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成功的偶尔回来上课,不成功的被迫回来上课,回到科研队伍当中来。学术这样的事,需要长年积累,需要对学术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搞外延式发展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浪费了太多本应该搞学术的时间,除非是天才,否则即使浪费了五年,搞学术的最佳积累时间已经失去。回到大学再搞学术,如果以五年计,以博士毕业工作为准,大都已经35岁。如果以十年计,大都已经40岁,搞科研的黄金时间已经不多或者已经失去。55岁能成名的,那只是作家塞万提斯。

【博士学者圈】高校青年教师晒工资单:”从不加班,因为从不下班”-激流网《现代学人与学术》 作者:余英时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2月

陈寅恪是20世纪极富传奇色彩的学人,其经历奇特,人格生命复杂深邃,学养极深。余英时主要以陈寅恪晚年诗文来论其人其学,探究其晚年心境以及陈寅恪如何以生命来护卫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选择的结果是功利主义之学盛行于世。无论是追求内涵式的发展还是追求外延式的发展,都有一种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在支配教师的行为,尤其是“青椒”的行为。对于大学来说,有形的手是行政,无形的手是市场。两只手相结合,使得学术这种具有内在价值的行为变成了具有内在手段的行为。两只手的结合,产生了功利主义的学术。

功利主义的学术在于出名,而不在于是否能出思想与学术。思想与学术成了学术的副产品。这样的结果是理科出不了科学家,科学家即使有也是在体制之外或者体制边缘。文科出不了思想家,思想家即使有也会在体制之外产生而不会在体制之内产生。

产生功利主义之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发展的计划化。计划化的实质是大学的行政化。大学以行政为核心运转,离开了行政,什么事都办不成。人们看到,凡是抱怨工资低的,大都是“青椒”,行政化官员很少抱怨。大学行政化,使得所有的学术资源都集中在大学的行政官员手中。他们不但掌握资源,而且还配置资源。“青椒”们只有成为行政手下的镙丝钉,维持行政化的运转,才可以得到晋升,才可以有所发展,否则就会被行政体制甩到外面。“青椒”们只有成为行政体制的零部件,才能发挥作用。大学的主体应该是教师,而实际却是行政官员,他们掌握着“青椒”们的前途和命运。如果“青椒”们想在大学里发展,不依附于行政,只有被边缘化的份。

“学霸”与高校的行政化

“青椒”最累也吐槽最多

“学霸”是行政化的准组成部分。依附于“学霸”是“青椒”们成长的重要出路。“青椒”们还得依附于各个专业的“学霸”。除了行政化之外,大学里还出了一批“学霸”。他们或者是行政系统的一部分,或者是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都具有配置学术资源、支配学术资源的能力。“青椒”们在依附于行政的同时,也必须依附于“学霸”,行成双重依附,才具有生存下去的能力。对“学霸”的人身依附,必然形成近亲繁殖,导致学术能力总体退化,学术自由成为“学霸”的副产品。

【博士学者圈】高校青年教师晒工资单:”从不加班,因为从不下班”-激流网《人民的名义》(2017)中的角色陆亦可被安排相亲,对象在高校本是教师,挤破脑袋担任上了基建处长。陆亦可怀疑他有利用职务贪污的嫌疑。

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核心也是处理好与行政官员与“学霸”的关系。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使“青椒”们苦不堪言。“青椒”们评职,学术能力是一方面,仅有学术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具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如果没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使学术水平再高,也难有出头之日。他们小心处事,看人际关系办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术能力得以展示的重要方面。

如果“青椒”们在人际关系不善长,一心一意搞学问,除非具有超强的能力,否则就会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淹没。人际关系想搞好,就得进行感情投资和物质投资,而这些投资没有钱就会出现运转失灵的状态。如果没有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投资则只有风险而无收益。

功利之名也是名,生存就是硬道理,发展是软道理。生存是需要努力工作,否则即使天上掉馅饼,也轮不到“青椒”。“青椒”们必须搞科研,搞学术,以求在行政分肉的时候他们能喝口肉汤。这也就不难理解,“青椒”们是高校中最累的群体,也是对工资吐槽最多的群体。

以学术为业,就得为学术献身,把学术当成自己的终身目标和旨趣。这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是有一个保障学术自由的制度和基本的物质条件,让“青椒”们在自由的环境下进行创造和学作。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保障有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和合理流动机制。惟其如此,才能使他们不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们能在没有恐惧的条件下搞科研与学术。

为了更好地服务关注激流网的朋友和同志们,特开通激流网会员办理通道: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避免失联请+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博士学者圈】高校青年教师晒工资单:”从不加班,因为从不下班”-激流网(作者:木然。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转自“博士学者圈”。责编:毕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