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分化导致青年群体分裂为两个大的子群体,一个是青年农民工群体,另一个是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群体。这两个群体构成了当代青年的主体部分。根据我们的全国调查数据,在16岁-35岁的青年人口中,接近40%是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大约45%是青年农民工。实际上青年农民工的数量更多。但是媒体和青年文化的讨论常常忽略他们,他们就像青年群体中沉默的大多数。

我们通常说到当代青年的时候,更多关注青年人跟老一代人的区别,也就是代际的差异,实际上当代青年内部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现在大众媒体中非常流行一些词汇,例如富二代、官二代、穷二代、农二代、高富帅、白富美、屌丝、矮矬穷……这些词汇的流行反映了青年群体当中阶层的分化和贫富的分化。青年群体的社会分化甚至比老一代群体更加突出。家庭出身是导致这种分化的重要根源,俗称“拼爹”。

城乡差异和家庭背景的阶层差异,实质上影响了青年人的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生存和发展状况,进而导致了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佛系只是一小撮,45%的青年是你看不见的农民工-激流网▲ 1月7日,南都观察年度对话上,李春玲分析了青年群体的社会分化。

▌教育竞争从名牌大学延伸到学前教育

虽然现在大家都有机会上学,但是优质教育机会的竞争更加激烈,择校、陪读、学区房等现象困扰着每一个家庭,也使教育的分层更加显著,教育不平等更加突出。

在优质教育机会的竞争中,家庭背景的重要性十分突出。最难以获得优质教育机会的是那些农村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以及城市里低收入农民工家庭的流动儿童。而最可能获得优质教育机会的是那些有能力去择校、购买学区房,支付得起孩子课外辅导费用的中产家庭和富裕家庭的子女。当前教育选择和阶层分化不断延伸、强化,入学机会竞争从名牌大学,到重点中小学,再到现在优质的学前教育。优质教育机会的阶层分化成为当前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原因。

▌青年中有45%是沉默的农民工

教育的分化导致青年群体分裂为两个大的子群体,一个是青年农民工群体,另一个是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群体。这两个群体构成了当代青年的主体部分。根据我们的全国调查数据,在16岁-35岁的青年人口中,接近40%是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大约45%是青年农民工。实际上青年农民工的数量更多。但是媒体和青年文化的讨论常常忽略他们,他们就像青年群体中沉默的大多数。这两个子群体的教育经历、就业、生活状态和未来发展机遇有很大的不同,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行为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
佛系只是一小撮,45%的青年是你看不见的农民工-激流网▲ 2008年10月,西藏墨脱一村庄里摆放的宣传标语。这个富有时代特色的标语,现在也依然挂在很多贫困地区的水泥墙上。然而口号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 utpala

根据我们的研究,90后农民工的特点可以用两个词总结:“低欲望、高消费”。日本出版过一本书,叫《低欲望社会》,是指日本的年轻人感觉到未来没有希望,也没有奋斗的动力。在青年农民工群体里面——不仅是90后,还包括已经走向社会的00后,也出现了这种低欲望的现象。

他们当中许多人没有长远的人生规划,没有强烈的事业心。他们当然也想发财致富,过上美好生活,但社会现实又让他们觉得这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城里买房子,他们已经不去想,因为觉得根本买不起,所以渐渐失去了奋斗的动力,觉得没有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低欲望并不意味着他们对生活没有要求,他们跟城市年轻人一样有物质消费欲望,希望有钱购买喜欢的东西。但是低收入无法支撑高消费,这个群体的低欲望和高消费之间产生了冲突。

▌中产二代中的“三不”青年

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受过高等教育,处境与农民工不同,他们有更多发展的机会。尽管他们当中许多人纠结于留在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留在北上广的青年不得不承受就业竞争和高房价的压力;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则抱怨发展空间受限制,小城镇的生活无聊单调。但无论如何,这些年轻人还是对未来报有一些希望,还在努力奋斗。

我们也注意到这个群体中的中产二代现象。本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产阶层逐渐发展起来,现在这些中产家庭的子女开始走向社会。中产二代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就业前景不错,未来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

这些85后、90后、00后的中产二代,大多数留过学或正在留学,他们与以前的留学生有很大不同。以前的留学生大都在大学毕业,甚至是研究生毕业后再出国读博士,出国前人生价值观基本定型。现在的留学生是在读高中、大学时就出国了。他们基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国外,会接受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大多数又会回国就业。他们进入各大城市,就业于热门行业的大公司,未来会占据关键岗位,成为这些行业的骨干力量。这批中产二代的海归,一些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与中国现存的制度环境会有冲突,这批人会给社会带来新的变化动力,还是会产生一些社会冲突,我们还需要继续观察。

这一批年轻人当中有许多非常优秀,有创业、创新的欲望,有追求成功的动力。但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倾向:他们不愿意辛勤工作、努力奋斗,更愿意在父母提供的优越环境中,自在地享受生活。

我们前几年做中日韩三国青年的比较研究,日本和韩国学者提出,日本和韩国出现一批青年人叫“三不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日本青年甚至不工作。因为他们不愿意承担责任,一个人生活轻松自在,没有购房、养育孩子、支撑家庭的压力。

当时我跟日本和韩国的学者说,中国没有这样的三不青年,中国的年轻人都在拼命努力的工作、挣钱,要买房子、买车,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大部分的80后都是这样一种状态。但是近两年,我们发现90后中产二代中出现了“三不青年”。他们大多数出身富裕家庭,受过良好教育,父母在大城市有几套房产。所以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奋斗了,可以在父母给他们创造的基础上享受生活。

这样的年轻人几年前比较少,现在数量在增长,背后折射出的是价值观的转变。我们研究发现80后和90后价值观有所不同,80后非常物质主义,拼命挣钱要买房买车。对许多80后来说,购买房产是人生追求当中很重要的目标,他们可以放弃一些短期的生活乐趣,压缩消费,去供一个房子。

但是许多90后认为房子在其人生追求中不那么重要,虽然有一部分人是因为买不起房而不去想,还有一部分人是父辈留好房子不用去想。他们不愿意加班加点、拼命赚钱,只为一套房子,不愿意放弃当下的生活乐趣,背负沉重的房贷,成为“房奴”。他们更看重当下的生活感受,更注重个性化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体验。这种价值观被称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不管是“佛系青年”、“三不青年”还是其他标签,都反映出90后和00后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质疑和反思,他们在探寻新的价值目标,虽然探寻的过程中有许多痛苦、迷茫和无奈。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佛系只是一小撮,45%的青年是你看不见的农民工-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佛系只是一小撮,45%的青年是你看不见的农民工-激流网(作者:李春玲,来源:南都观察。责任编辑:五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