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垃圾填埋场快满了,当地每天一万吨垃圾咋办?》,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西安灞桥江村沟超过1000亩的垃圾填埋场即将结束它的使命,这个1994年建成的全国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提前20年达到了饱和,下一步怎么办?人民日报的编辑也作出了较为科学的回答,除了填埋,还可以焚烧,西安、高陵、西咸等五个无害化处理(焚烧)项目每天可以处理12750顿的垃圾,看上去高枕无忧了,实则不然,垃圾混合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编辑也把问题的解决落在了垃圾分类这个关键点上,并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运输是否分装分运、执法是否持之以恒等几个方面作出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垃圾咋办?-激流网

笔者觉得这个解决问题的思路没有谈清楚,就继续来唠叨下这个“垃圾”的事情。在我们概念里“垃圾”就是垃圾,是坏的东西,可垃圾就只是垃圾吗?那制作衣柜大块的木料分割后余留的小块木料做成抽屉,我们的代谢物可以制作沼气,一些书籍我们学过了学籍低的人可以接着利用,这时我们发现“垃圾”并不是一无是处。仔细想来,垃圾只是生活或生产过程之后遗留的物质,这些物质本身似乎并不“坏”,倘若在生活资料的使用过程中予以科学处理(即分类),在生产原料的加工过程中予以过滤处理(分类前的过程),这些残留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循环性、持续性的利用,可以变“废”为“宝”了。而现实情况,“垃圾”就变“坏”了,坏就坏在了上述过程中及之后的处理方式是粗放的或根本无任何处理的,于是污染产生了,真垃圾产生了。那么问题来了,有两种方向(变宝为废的和变废为宝的),可以变废为宝的方向听上去多么美妙,为什么有些人偏偏弃之不用而选择另一个破坏性的方向呢?

笔者按照上面提到的两个领域(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和大家探讨。首先是生活领域,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垃圾分类呢?原因五花八门,有的因为工作忙没时间;有的因为觉得他分类了结果运输没分类也是徒劳;有的则是想分类可考虑到分类方法觉得模糊,很麻烦也就停在了想想这个程度,看上去十分复杂。而到了生产领域,问题变得简单了起来,因为产生问题的核心只有两个字——利润。直白来说,进行生产的企业做个权衡,是罚款带来的成本费用高,还是过滤处理带来的成本费用高。权衡之后,发现还是交罚款成本低一些,甚至可能都不需要交(仅做口头批评,要求改正),于是就出现了腾格里沙漠边缘总面积约12万平米的污染物,出现了无法食用的阳澄湖大闸蟹,出现了滚滚的白烟,出现了厚厚的雾霾。这时回看生活领域一些人不愿意分类的原因,也变得统一了起来,这些人也会同样会做权衡,权衡什么呢?权衡做这件事与不做这件事带给自己的收益,没什么收益自然也就没什么做的动力了。

原因大体上找到了,那怎么解决呢?人民日报的编辑在篇尾写道:推进垃圾分类是大好事,“面子”和“里子”都要做好——硬件设施有了,还需要每一个环节都能按要求做到位,这其中更少不了相关监管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笔者对这个结尾也是有些异议的,主要有两点。首先是这个处理方式仅仅是从管理者的角度给出了答案,而这个过程中进行分类的主体似乎只是被规定、被管理的。编辑认为之所以分类做的不到位是因为监管程度不够(具体来说则是落实罚款规章制度等),而这在笔者看来恰恰相反,这做法只会进一步压制大家分类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大家的权衡意识,使得这项运动和大家对立了起来,结果可能只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提到了运动,其实在我国过去就有很多成功的群众运动的经验,影响比较大的要属爱国卫生运动,这其中典型的则是除四害。在抗美援朝,粉碎美帝细菌战争期间,在中央防疫委员会的领导下,各地迅速掀起了群众性卫生运动的新高潮,即“除四害运动”。运动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收效之显著,都是空前的。仅半年里,全国就清除垃圾1500多万吨,疏通渠道28万公里,新建改建厕所490万个,改建水井130万眼。共扑鼠4400多万只,消灭蚊、蝇、蚤共200多万斤。这是什么?为什么来的如此有效?这就是群众运动的力量,一旦得到了群众的认同,引导好群众的观念,那运动所迸发出来的能力是我们远远不能预料到的。因而去引导,去疏通,利用党委会和党员使大家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和自己的相关性,落实群众路线,使大家摒弃权衡意识,使每个人从被动遵从转为主动行动才是治标治本的方法。管是管不住的,更是管不完的,但倘若“我被要求”变成了“我愿意”,原本的“阻力”就变成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问题也就由复杂变得简单。第二点是这个结论涉及的仅是生活领域中对于生活资料消费后的物质处理方面,工业生产领域的垃圾却没有提到,而这部分无论在性质上(毒性,腐蚀性等),还是在规模上,都在垃圾占有很大的比例。那这部分如何处理呢?笔者认为在市场环境下对于在生产领域的生产原理处理过程则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职能了,只能是“狠狠”的管。寄希望于企业的主观的环境保护意愿是苍白无力的,成本高了,利润就少了,而利润对于企业可是碰不得的,是命根子。

因而只有依靠政府控制,提高企业不做废料处理过滤的成本(即处罚力度,如多罚款、或者罚款转为关停整改等),才能使得企业不得不去做相应的处理,使问题得到缓解或临时性的解决。不过即便在充分的调控下企业仍然是做着权衡,并不断尝试寻找新的突破点,至于问题的根本解决恐怕只能是断了这个“权衡”的念想吧!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垃圾咋办?-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垃圾咋办?-激流网(作者:李挚。本文为激流网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