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不齐乎?–关于《“武训党”与“乡贤”》答儒家朋友
说明:《“武训党”与“乡贤”》一文发布后,有儒家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向我提出质疑,我尝试回答,现扩展整理如下:
东民:当年批武训,是让党员干部看到结构性变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共和国大厦已成,修修补补则要激发武训一类人的良善和动能。
范仄:现在是大厦已成之后的修修补补么?在我看来,现在当局推出“乡贤”,只是结构性败坏的一种表现。这种结构性败坏主要表现为当局全盘接受市场化和资本化结果,并力图将这种结果纳入到体制和准体制内以实现共同治理,即与资本贵族共和。在上层是“关键少数”与大资本贵族(将主要是金融权贵和部分实业权贵)共和,在乡村基层是基层政府与小微资本贵族即“乡贤”共和。“乡贤”是小微资本贵族化的一种努力。
在这一整体努力中,第一步是保护私有产权的行为与保护公有产权的行为全面升级。第二步是拥有更多资源的产权主体贵族化。保护公有产权的行为全面升级是为上层“关键少数”提供资源保障。保护私有产权的行为全面升级是为各层拥有更多资源的产权主体提供愿意参与贵族共和的制度性保障。这是一种赤裸裸的交易,以此换取资本贵族与“关键少数”实现共治共和的意愿。
这种努力更给人一种垂死挣扎的意味。左翼不会“咸与”第一步,右翼会积极“咸与”第一步。左翼和右翼都不可能“咸与”第二步。目前主要是儒家积极“咸与”第二步。
东民:如果从共产党也就是大同党的视野去考虑问题,即从世界或文明而不是民族国家去考虑问题,或许有关于武训党之忧,但治国和平天下虽相通但毕竟不同。治国有治国的逻辑,对于乡贤,亦当从治国逻辑去看。
范仄:回到“打天下”与“坐天下”的传统二分中理解,“乡贤”当然成立。这就是我文中说的“乡贤”的一般条件之一,表述不同而已。“打天下”与“坐天下”二分的当代表述,是“革命”与“执政”的二分。这在我文中的表述是:“在新的不平等利益秩序中,新的统治集团内部新的权力精英、新的经济精英和新的知识精英一旦达成初步团结,对这一不平等利益秩序的圣化运动就会启动。”
在这种二分框架中,“打天下”和“革命”就变成打破旧的不平等利益秩序,建立新的不平等利益秩序。“坐天下”和“执政”就是巩固和发展新的不平等利益秩序,对这种秩序的圣化运动是路径之一。热衷于“圣化”的人,固然可以无视其所圣化的作为能指的东西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实际性所指,但这种实际性所指是无法抹煞的。
东民:其实,这也能理解儒家为什么是从“物之不齐,物之情”、从君臣父子等不平等出发去解决平等价值的实现问题,儒家总是立足于现实,从启发人心、复礼兴乐上去改造现实,而不去社会科学化地解剖现实社会结构,然后概念化地提出一个整全的解决方案。
范仄:物之不齐与不平等的利益结构不是一回事。对物之不齐的承认、重视和论述,在马克思主义这里也是非常充分的。物之不齐与不平等的利益结构这两个不区分,儒家不会有进步,反而易沦为帮凶。不平等的利益结构不仅会造成奴役、剥削和压迫,而且也会伤害物之不齐本身。承认和追求物之不齐者,更应重视对其所处社会经济结构的塑造。
东民:儒家是慢功夫,植于人心,求稳妥,求长远。革命家会判断革命形势是不是到来,社会科学家会急于检验自己的分析社会结构的理论和工具,儒家就是亲亲尊尊贤贤,为万世法,管它一时被骂为什么或赞为什么,内省无疚,自返无缩,足已。
范仄:一进入社会现实,你所说的儒家荡然无存。沦为帮凶,还一副依然故我地矜持着,当然没问题,只要自己撑得住。把儒家和“革命家”区别开来可以理解,但把儒家和“社会科学家”做这种区别性论述则有点不可思议。这么区别可以说还不如古典儒家。社会科学家主要是为不同目的的社会运动创新和设计各种社会工具。亲亲尊尊贤贤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不成?
东民:我刚才还想说我纯粹是一种乐天的态度。儒家内部自有左中右,对现实也各有进路,乐观点也无妨。
范仄:这与乐观悲观无关,而只和目的与路径的适配性有关。人心慢工夫的儒家之路不是不可以做。坚持社会性的社团道路,不涉政,不涉商,社团相对封闭,只面向民众行教化,持之以恒,目的与路径适配,不作恶,相信坚持必有效,当然无妨。
另有朋友把《“武训党”和“乡贤”》一文看作毛派与儒家的分歧。
范仄:其实前7条和派别没关系,只和事实本身有关,无论是什么立场,都要面对这7条所说的事实,即“乡贤”的一般条件,及当前“乡贤”在当局制度结构设计中的位置。只有第8条是强调“真正的共产党人”应有的立场。
有朋友列举一些地方成立乡贤中心,以退休乡镇官员为主,以调解纠纷为主要内容。
范仄:这是一些千差万别的表面现象。尽管如此也符合本文说的“乡贤”的一般构成和一般条件。退休乡镇官员以乡贤中心为基地,联合其他占有优势资源的“乡贤”,一同巩固自己在当地的金字塔顶端位置。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中,估计更多人会认为这些退休乡镇官员大多是当地黑恶势力。
有朋友质疑当代左翼不敢批地主,只敢批武训;批判“乡贤”,却不提出正面主张。
范仄:在这一议题下,这是无厘头质疑。不做答复。
(作者:范仄。来源:南水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