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的特里尔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到明年——2018年,就是他老人家诞辰200周年了。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光辉业绩,首先是概括了马克思一生中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颠覆了“观念支配世界”的唯心史观,把“人”看做历史的主人。同时,又纠正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抽象的人”、“宗教的人”的概念,明确指出人是现存社会关系的总和,各个阶级的道德、理论、观念、政策终究取决于经济关系、财产关系。马克思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由于盲目性,人与人的关系被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财产关系所束缚,“人”被“物”所统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至关重要。只有彻底消灭了私有制,人类才能走出蒙昧的历史,才能进入真正“人”的历史。唯物史观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道德出发谴责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缺陷,它揭示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现象的起源;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的幻想,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克思逝世后,有些人把马克思主义歪曲为“经济决定论”、“历史宿命论”,晚年的恩格斯曾对这些说法进行过批判。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巴尔特,攻击马克思主义为“经济唯物主义”、“技术决定论”、“历史宿命论”。然后,巴尔特对他自己阐述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与此同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左派”,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历史唯物主义变成套语和标签到处乱贴,比如认为工人阶级只需要进行经济斗争,就能改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需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政治斗争,也无需进行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针对上述现象,恩格斯晚年曾写过5封著名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通信。通信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今天,仍然有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补资本主义课论”,把“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搞一段资本主义”说成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特色理论”寻找根据。同时,也有人打着批判“唯生产力论”的幌子,硬说“马克思主义通向补课论”,像当年的巴尔特一样,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所谓的“批判”,这样的人还自诩为“毛泽东主义者”。他们不仅把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而且抹煞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胡说什么“中国古代就存在商品经济”。他们丝毫不懂得马克思曾经指出的,人类历史上的私有制,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过程,现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私有关系发展的顶点,是人类有史以来私有制最完备的形式。正因为如此,只有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才能反观自己的历史,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审视和清除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使人获得解放。
马克思、毛泽东、恩格斯
资产阶级历来向劳动群众灌输“要素分配论”,鼓吹“资本”(资金、厂房、土地等)、“技术和管理”、“劳动”三个方面的要素参与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出产品并出售产品之后,资本家取得利润(包括地主获得地租)、技术人员和管理者获得高薪、劳动者获得工资,这个过程是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其中没有任何剥削,非常“公平”。马克思分析了雇佣劳动条件下产品的生产过程,明确指出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远远超出其取得的工资的价值,其余相当大一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了。马克思明确指出,工资的实质仅仅是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力价值,而远远不是全部的劳动所得,这样就揭开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马克思之前,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批评,都没有抓到问题的实质。今天,主流媒体仍在向广大群众灌输什么“按要素分配”、“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结合”的谬论,还自诩这是“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认真对照一下,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马克思逝世后的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世界有了新的发展,这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为榜样,认真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问题。20世纪初,列宁就曾以马克思为榜样,认真研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新问题,写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光辉著作。
当然,从马克思到列宁,一直到我们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并没有停止过,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基本问题仍然如故,并无本质改变。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为了“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而始终不断努力奋斗着。遗憾的是,自马克思逝世后,发生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潮的三次大泛滥,极大地干扰了“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的过程,极大地延误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新生的共产主义与垂死的资本主义之间的较量,还需要经过曲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像马克思当年那样,不断面临新情况、研究新问题。
5月5日是马克思的诞辰日。1940年,延安的中共中央为了“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使马列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发布了《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郑重宣布每年的5月5日为“干部学习节”,要求各单位在此期间总结全年的学习情况和经验,并对学习积极分子进行奖励。
选择这个日子作为“学习节”意义非凡,马克思既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又是勤奋学习的光辉典范。设立“学习节”启示我们与伟人亲密接触,感悟马克思的学习风范。马克思勤奋苦读,他博览群书,虽记忆力惊人却仍勤作笔记。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学会了欧洲主要国家的语言,研究了1500多种著作,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他数十年如一日地钻图书馆,据说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他经常坐的座位底下留有著名的“马克思脚印”。马克思百折不挠,他抱定为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目标,一生虽然颠沛流离,几个子女死于贫困,但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正如他自己所言:“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在崎岖攀登的小路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科学治学,他几乎研读了欧洲当时的所有经典著作,但没有拜服其下,而是“六经注我”,站在经典之上、立足时代的高度,大胆探索、科学审视,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马克思的学习研究始终结合推翻资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他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两个伟大发现”不仅成为那个时代“思想的高峰”,而且成为人类“永远的记忆”。
今天,我们的“左派”队伍,是否也可以把每一年的5月5日设为“左派学习节”?这样做,可以激励我们今天的左派,像马克思那样,博览群书、认真钻研,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作为自己的“大课堂”、“大实验室”。
当然,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强调的那样,“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并不是说我们都要像马克思那样去创立理论体系。现在,在我们“左派”队伍中,有些人不是首先站稳阶级立场,也不是潜心于调查研究,而是热衷于标新立异,热衷于创建自己的理论体系。这种风气,是不可取的。
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和马克思、列宁一样,是一位博览群书、非常善于学习的人。但是,毛主席却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强调“既要善读有字书,更要善读无字书”。他在延安时期就曾发表过著名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指出:“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这就是说,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延安时期,他还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整顿党的作风》,其中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
迎春同志在《学习“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体会》一文中曾经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少数人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但是,这些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而不是革命的利器。改革开放以来,有一个现象很引人注目。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的党大力提倡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仅要求干部、广大群众学习,还建立了专门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培养了一批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在大学设置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专业课程,有一批专门从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可以说是专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者。这些学者读过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书籍,比老一代的革命者应该多一些,因为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版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书籍增多了;同时,这些学者具有安定的生活条件,专门读书、研究,而且以此为职业。但是,邓“总设计师”上台以后,宣传一整套修正主义理论,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等,并且提出了一条完整的错误思想、政治路线,而我国大量的专职马列主义学者并没有反对,相反,有的学者还把这些言论拔高为“理论”,大肆鼓吹,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这就反映出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理论和作为革命者的战斗武器的区别。一句话,只学习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而不学习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是不可能制定和执行无产阶级的正确思想、政治路线的。马克思绝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家,更不是迂腐的文人。我们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要结合现实社会、针对实际问题,一边学习、一边运用,不能陷入“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书呆子作风。
我们在面临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时,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说新话、做出新文章,不能照本宣科、陷入“经院哲学”。但是,我们首先要学习,要带着实际问题,首先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学到手,然后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新文章。一定要杜绝一种倾向,就是还没有学习多少理论,就急于提出新观点、新理论。这样做,即使口头上打着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幌子,也是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的。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作者:红烈。来源:公众号“旗帜中流”。责编:畢非)
设立无产阶级文化节和工农兵学习型组织科教矩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