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了转折点|《资本的终结》第一章(最全文)-激流网第一章 中国到了转折点

如果你没有任何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从本章开始阅读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本章的内容简单到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路口。不过,对于刚刚接触政治经济学的人来说,这话听起来仍然难免有些莫名的神秘感,你凭什么说中国到了某个路口呢?如果真有这么一个路口,我们是从哪里过来的,眼前又有哪些可能的道路呢?

要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不妨从你自己的生活经历开始说起。这本书的很多读者朋友可能还不到而立之年,对于历史来说,你生活的这些时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罢了,可就在这一瞬间里,我们自身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曾经生活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可能还记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吃肉还是不多的,流行穿的是的确良的衣服,出门得坐慢悠悠的绿皮火车,情侣之间交流还是写信件,总的生活节奏慢,操心的事情少,社会安宁,没什么腐败。现在呢,吃肉是件寻常事儿,流行的打扮都不知道换了几轮,交通工具的速度不断提高,而交流问题直接用手机就能解决。但是,压力也越来越大,工作、房子、孩子等等都要操心,社会风气越来越差,腐败就更不用说了。

这些变化当然部分地来自你个人的成长,但是恐怕一大部分要归结到整个社会的剧烈变化。这些变化自然有好的方面,也有不那么好的方面。我们自然都希望社会越来越好,问题越来越少,但是社会有其自己的规律,只有对社会和历史进行科学的研究,了解了这些社会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之后,方能对社会的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本章首先要细致的探讨上面那些生活中的现象,我们不会过多的谈到理论问题,而是会侧重介绍近几十年的社会变化和社会思潮;如果你对这些内容不熟悉,这正是一个复习的好机会。

前进中的巨人

过去几十年,很多中国人都经历了明显的生活的改善,这从根本上来说,都来自于劳动者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产品。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如钢,煤,发电量,水泥,化肥等工业品生产量都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而农产品中的谷物,肉类等也长期保持了世界第一的位置。有了这些条件,加上长期的艰苦奋斗,我们的生活条件才得以逐渐改变,物资从相对短缺走向相对富足。

有的时候,我们看社会生活水平,可以看大家在吃上面花多少钱,每100元收入里面花在食品上面的越少,说明越有余力去进行其他的消费,这个指标又叫恩格尔系数。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55%以上,也就是一半以上的收入得要吃饭,而现在这个数字在农村已经下降到了40%左右,在城镇已经只有36%,吃饱饭越来越不是一个问题了,而且平均地来看,大家吃得越来越丰富了,比如在农村,1990年平均每人每年只吃得上25斤肉禽,10斤多一点的瓜果及其制品,而现在已经超过46斤肉禽,40斤瓜果了。

人民生活的改善还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1990年,农村每一百户平均才拥有不到5台彩电,而到了2010年,农村平均每户都有超过1台。同样的,就在1990年,电话还是一个稀罕物,每百人差不多才有一部电话,而到现在,电话(包括手机)则基本人手一部。

世界上还有一个指标,把每天花费1.25美元以下的人口划为贫困人口,如果用这个标准,在1981的时候,我国有84%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而到了2008年,贫困线下的人口比例就缩小到了13%,尽管这意味着从绝对人口上说仍然有超过1.5亿人生活在贫困中,但是整个反贫困的成绩依然是巨大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世界的经济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2011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也达到了36000亿美元,只略低于美国,约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10%,如果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在第二章会介绍这个概念),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德国等传统强国已经排到我们后面去了。如图1.1所示,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如果按市场汇率计算,美国占22%,我国占有10%,世界经济十强中剩下八国占33%,而世界其他诸多国家分得剩下的35%。可以说,到了今天,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巨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到了转折点|《资本的终结》第一章(最全文)-激流网图1.1

多病的巨人

上面说到,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着的提升。不过,我们这位巨人虽然个头大,却有着林黛玉的体质,娇贵得很,还有各种毛病。这是何意?我们下面一一道来。

古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一个社会是否保障基本的经济,政治上的平等,是衡量这个社会健康与否的重要因素。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在世界上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老百姓有没有平等分享到这种经济增长的好处呢?答案是否定的。假设在上世纪80年代有人猛地穿越到现在,恐怕她对当代社会的第一条反感,就是贫富差距太大了。判断一个社会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我们往往会计算各种指标,其中一个常用的是表1.1中的基尼系数。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 -0.3表示比较平均;0.3 -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中国到了转折点|《资本的终结》第一章(最全文)-激流网表1.1部分国家的基尼系数

在看表1.1之前,你可以在心里先猜测一下,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究竟在世界上排在什么名次?在30年前的198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291,处于非常合理的范围,而到了2012年,基尼系数已经上升到了0.474。我们则是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从世界最平等的国家之一,落入到最不平等的行列中。图1.2对这种收入分配的剧烈变化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那就是观察收入最高的20%的人口与最低的20%的人口,他们的收入在总收入里面占多大的份额。在近十年中,最高收入的20%的人,所占总收入的比例上升到了接近50%,而最穷的20%的人,其比例就越来越低,在2005年尚不足5%。有钱人越来越有钱,而穷人是越来越穷,这怎么能不让我们警惕?

中国到了转折点|《资本的终结》第一章(最全文)-激流网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贫富差距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而是从分配的角度反映了人与人在社会当中关系的变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贫富差距(或者更广泛的来说,生产关系)呢?我们可以开列出一个长长的单子,这里举几个特别有代表性的方面来说明。要完全解释清楚下面的历史现象会超越本章的范围,不过相信在读完其他章节之后,你会对这些问题有更深的了解。

城乡差距

社会的不平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距(当然,差距不仅仅是收入)。这种不平等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但是在近二十年却有了明显的恶化,农村似乎成了国家发展遗忘的角落。如果我们拿城镇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除以农村居民的平均纯收入,就可以观察城乡居民在收入上的差距变化。如表1.2所示,相对于普通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收入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中国到了转折点|《资本的终结》第一章(最全文)-激流网表1.2 城乡收入差距

血汗工厂

我们国家也被称为世界工厂,这个名头听起来不错,却是靠着无数工人的辛劳建立起来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在2007年的调查表明,72.4%的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低于全国平均工资,其中,24.5%的普通工人工资低于700元。在工人工资过低的同时,超时劳动也日益普遍和严重。根据调查,67.1%的普通工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其中只有约1/4的超时劳动的工人能够按法律规定的标准领到加班费。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普通劳动者,尤其是私有部门的工人的工资没有得到提高,或者稍有提高,却完全被提升的物价所抵消掉了。实际上,快速的经济发展让大批老板们先富起来了,却没有让其真正的创造者得到应有的好处,很多工人甚至不能用工资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

深圳的打工者中心在2012年进行了工友们的生存成本的调查[1]。根据他们的结果,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每月需要约6000元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这意味着每个成年人需要每月3000元的基本收入。你的生存工资是多少?

国企改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全面的国有企业改制。这个过程的后果是造成了大量的工人失业或者下岗,而原有的国有企业也大批的转入私人老板的手中(在后面章节会继续分析)。失业的工人衣食无着,家庭陷入贫困,而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企业的人却往往能迅速致富,据估计,每年流失的国有财产几百亿乃至超过一千亿人民币,这也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贺凌所作的下岗工人长恨歌,表现了大批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状况:

女儿尚在读大学,老母至今病殃殃。孩子学费亲友凑,顿顿吃饭只喝汤。

老母住院恨无钱,只有依靠小单方。刮砂针灸拔火罐,老母身上试手长。

非是相信中医学,住院无钱空凄惶。再看我俩身上衣,俱是当年工作装。

卫生医疗

跟不平等问题密切联系而且同样重要的还有卫生医疗问题,每个人都会生病,而生病了能否以合理的费用得到好的照顾呢?现在的形势并不乐观,社会上总说看病贵,看病难,有多贵,有多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数字来得到一点初步的印象。到2011年为止,我国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的人仍然超过了6000万,而已经有了医疗保险的人有将近70%是被保障水平较低的新农村合作医疗所覆盖,我国过去长期坚持的社会主义的公费医疗则只剩下不到1%。对于普通居民,在1990年的时候,100块钱的收入里面只需要花2-3元钱到医疗保健上面,而现在他们需要花6-8元,增长了约200%,医院应该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但是现在一切以利润为导向,把人民的身体健康放到了后面。在这个里面,政府对卫生的扶持力度小,也是一个重要的医疗问题的成因,如图1.3所示,我国财政支出中花在医疗上的钱低于很多国家。

中国到了转折点|《资本的终结》第一章(最全文)-激流网数据来源:卫生统计提要2012

教育

困扰普通家庭的还有教育问题。高等教育的费用从八十年代的几乎免费,涨到了现在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义务教育也不让人省心,各色辅导班,兴趣班都成为了家庭的沉重负担。教育费用高还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教育资源的分配也成了一个大问题,过去的十几年里,高等教育得到了高速发展,普通高等学校从2000年的1041所,增加到2011年的2409所,而初等教育却出现了明显的萎缩(部分地由于政府的“撤点并校”的政策),小学数量从49万个,减少到了24万个。就在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里面,普通劳动者的子女所能获得的优质资源也越来越少,根据人民日报前几年的报道,重点高校中的农村学生只占30%,而整体大学生里面农村学生超过了一半,这说明农村学生要比其他人更难进入好的大学。

专栏1.1

撤点并校

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农村学龄人口不断下降。各地根据200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适当合并。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坦言,在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中,不少地方存在过急过快的情况。有的地方硬性规定撤并学校的时间和数量,有的地方缺乏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有的地方没有充分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导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首先是学生上学路程普遍变远。一些非寄宿学生在村里学校撤并后要起早上学,个别的甚至来回要走两三个小时。

其次是学生上学交通安全隐患增多。学校撤并后很多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由于农村道路条件较差,车况良莠不齐,交通状况复杂,学生上学途中的安全难以切实得到保障。

还有一个问题是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障不到位。由于撤并学校过快,农村寄宿生大量增加,一些地方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障跟不上,生活管理人员缺乏,不少寄宿制学校床铺紧张、食堂简陋、厕位不足、冬季取暖和夏季防暑条件得不到保障。

另外,并入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一些地区在并入学校办学条件难以满足的情况下,盲目撤并学校,致使并入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部分群众经济负担加大。村小或教学点撤并后,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增加了交通费用。寄宿生还要承担部分或全部伙食费。有的家长在县镇陪读,另需支付房租等生活费用。

资料来源:《教育部:多地盲目撤点并校致学生上学远负担大》,载《人民日报》,2012-11-23 (http://edu.people.com.cn/GB/n/2012/1123/c1053-19671243.html)

生活的方方面面

抛开之前那些不愉快的话题,我们来谈谈生活最基本的方面,吃和住,可是,就连这些最基本的方面,也有不少让人担忧的地方。

我们吃得安全吗?毒奶粉、地沟油、假酒,还有各式各样的伪劣食品,大量的流通在市场上。有钱的人,可以吃昂贵的健康有机食品,而普通人则只能是有什么吃什么,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也已经要靠金钱才能获得了。

从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角度看,我们的情况如何?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的粮食进口,尤其是价格低廉的(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出现了猛烈的增长,在2000年的时候,我国大豆进口不过是1000万吨出头,花费22亿美元,而现在每年进口量已经是5000多万吨,花费将近300亿美元!而另一面,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本土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却因为缺少补贴,面积不断缩减,而加工本土大豆的企业则大量停产或破产。我们国家是个大国,粮食安全从长期来看无法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大豆的命运也许预示着整体农业的前景。

说住的方面,恐怕首先就是高昂的房价,相信每一个打算在城市里面安家的年轻人都明白这其中的辛酸,住房的成本实在让普通劳动者难以承受。一套上百万的普通房子,要让工薪阶层的家庭不吃不喝几十年,才能买得起。就在短短20年前,住房还没有市场化,只要有单位,就可以住上单位分的房子,基本上老百姓都可以不为这件事情操心。而如今,就成了困扰普通人生活的一件大事情了。

住的方面还包括环境问题。最近几十年的不科学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对环境的巨大的不可挽回的破坏。各位青年人如果有机会跟上一辈交流,估计总能听见他们说起过去的山清水秀(就在30年前!),而这样的大好河山,估计这一代人除了去风景区,是难能看到了。另外,随着机动车的增加和工业的废气排放,城镇居民对于空气污染估计已经是非常熟悉了(比如我在写作此段落时,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为260---重度污染)。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各国空气中可吸入的颗粒物的浓度,让我们对自己的祖国的环境质量,有了一个比较的机会,在近百个有PM10相关统计的国家里面,我国排在第77位,图1.4列出了其中部分国家的指数。当我们的子孙辈成长起来的时候,不知道她们会如何想象过去祖国的样子?

中国到了转折点|《资本的终结》第一章(最全文)-激流网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说了这么些问题,还只是冰山一角,社会风气是不是变得更坏了?腐败问题是不是越来越深化了?社会治安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都如癌细胞一样,侵蚀着社会的健康。那么,难道老百姓就丝毫没有反应吗?完全不是这样,下一节我们就要介绍当代中国社会对于这些巨大的社会问题的各种应对和思考。

社会的反应

或许你曾经在报纸或者网络上看见“群体性事件”这个词,这种事件的直接起因往往各个不同,多个力量都在其中发挥作用,但是从本质上说,其实它指的就是各种社会矛盾以群众集体的形式的爆发,是老百姓对于前述诸多问题的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反应。划分当代社会的集体行动的方法很多,如果我们按照其总的目标来看,可以分成大致三种斗争。

争取生存工资

这种斗争往往发生在工作时间长,报酬不高的私企和外企,正如我们之前所见到的,贫富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血汗工厂,在很多时候,工人一年到头给老板卖命,到头来却只能拿到微薄的薪水,甚至都不能维持自己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需要。政治经济学把这个生活需要称为劳动力再生产,要理解这个词,你可以想象每天你工作结束之后,都是精疲力竭,要靠吃饭和休息之后,第二天又重新有了劳动能力,这个过程就是你在生产你自己的劳动力,“再生产”指的是这个过程是连续不断进行的(除非此人离开人世了)。

生存工资,简而言之,就是能维持你和家属劳动力再生产需要的报酬,是一个很低的要求,因为老板即使支付了生存工资,工人一样是被剥削的,什么是剥削,在后面的章节解释,这里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你给老板赚的钱比老板付给你的工资要多。然而,即使是这个不高的要求,中国的工人也常常无法得到满足,他们需要靠不断的集体的斗争,如罢工,来争取到他们应有的权利。这种斗争已经是非常频繁了,在中国的土地上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保护公有制

还有一类斗争是为了保护公有的财产不受损失。由于靠非法手段获得公有财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一条致富的捷径,所以有很多官员和商入都乐于此道,同时也激起了强烈的反抗。在城市里,往往表现为国有企业的工人反对国企私有化,捍卫国企工人的合法权益,而在农村,则表现为农民集体保卫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反对其他人利用各种手段利用土地来谋得私利。

这种斗争开始的时间比较早,从90年代开始就陆陆续续有这种类型的斗争,就如之前所说的,国企改制,尤其是私有化,导致了大量的国有资产的流失,让一小部分人富起来了,同时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工人的失业和下岗,这些事件一次又一次的教育了工人,因此,国企(退休)工人的斗争性非常强,这一点,在2009年的通钢事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类似的,在农村,土地往往被地产开发商或者其他企业以不合法的手段低价买入,并能获得高额的利润,招致农民的集体反对,近期的著名斗争有广东的乌坎事件。

保护环境

环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尤其是普通人的生存,因为有钱人总是可以有各种方法来支付更昂贵的健康环境的,或者是直接移民去另外一个国家。对环境的破坏也具有这种不对称性,因为破坏环境的人,主要是一些高污染行的企业老板,本身并不怎么受污染的影响,因为他们可能并不生活在那个地方,而只从污染当中赚钱,而那些居住在当地的群众,却正好相反,他们是承受所有污染后果的人,不过却很少能从这种高污染企业中获得什么好处。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些年来,国内已经发生了多次有广泛群众参与的保护环境的行动。这些行动未必都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但是却清楚的揭示了,老百姓的利益和企业老板(以及维护他们利益的人)的利益往往是直接冲突的。

社会对各种现实问题的反应不仅仅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还表现在对这些问题的总的思考上。是什么从根本上导致了这些问题?又是什么的道路可以让我们逐渐解决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社会上出现了三种比较有影响的思潮,这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种思路,可以称为凡是派,这种思路认为凡是市场决定的,就一定是对的。比如,血汗工厂的存在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低工资是由市场决定的,而老板的高额利润也被认为是合理的。这种思路还认为现有的问题不能怪改革,而来自于改革的不充分不彻底。比如有种观点认为解决社会不平等的方法,不是提高血汗工厂的待遇,而是降低其他部门(比如国企)工人的待遇,使得普通人的工资都是一样的低。这种思路也被描述为“向底线竞赛”,虽然并不特意说明,但是其实质是支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并把进一步市场化、私有化的希望寄托在上层以及老板们身上,有时候被称赞为“顶层设计”。

第二种思路,可以叫反思派,与前一种截然相对,认为现有的大量的深刻的社会问题,就是因为盲目的改革引起的。这种思路认为中国应该立即停止现有的不正确的改革方向,反思过去的问题,改革应该坚持让普通老百姓,劳动者当家作主,让他们得到好处,而不是让他们做牺牲,来造就一小部分有权有钱的人。这种观点还认为,要发扬毛主席领导革命建设的宝贵思想和实践,真正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公有制,科学地进行经济计划,消灭剥削和压迫,而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让剥削和压迫越来越多,而这一切的希望都在劳动者自己身上。

第三种思路属于中间派,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反感于社会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却又不愿意如第二种思路一样跟现有的发展模式实现彻底的决裂,所以往往对现状持有温和的批评的态度,希望通过逐步的改良来实现更好的社会。这些人往往是摇摆不定的,但是鉴别他们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他们也往往把改善现状的希望寄托在上层或者老板的良心上。

这三种思路实际上指出了三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究竟哪一种能得到最多的支持呢?或者说你自己最倾向于哪一种?希望阅读本书的经历,能够帮助你进行自己的思考。但是,现实的矛盾还在深化,现实的斗争还要进行,一切正如毛主席在其年轻时写下的:“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三项都有选择的自由,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地选择罢了。”[2]

匹夫有责

本章最开头的时候,曾经说中国如今到了一个历史路口。经过上面的这些简要的描述,相信你能大致的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我们的来到了历史的转折点,并不完全是因为我们过去取得了了不起成就,而更是因为我们有了大量的社会问题需要解决。曾经有人说,不要争论,但是现实的矛盾已经存在,如果不争论个清楚,恐怕就成了鸵鸟战术,贻笑后世了。过去的老路,简而言之,就是市场化加上私有化,能不能解决其自身引起的诸多矛盾呢?或者更一般性的说,资本主义究竟还有没有历史前景?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就是,社会主义怎么样?这些问题都是本书接下来试图讨论的。

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承载着社会的希望。毛主席曾经说过,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还说,年轻人要关心国家大事。这个社会的问题,归根到底,也还会是所有人,尤其是青年人的问题。古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要是关心我们自身的命运,关心我们民族的命运,关心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就应该熟悉政治经济学。中国向何处去,是要靠你们来思考并解决的。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中国到了转折点|《资本的终结》第一章(最全文)-激流网(作者:许准。来源:《资本的终结》激流网整理入录,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编:毕非)

注释:

[1]参见打工者中心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2010dagongzhe)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