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点映票房破亿,上映首日票房超3亿,引发大家广泛关注和讨论。大多数人都对本片不吝赞美之词,包括“预定年度十佳”、“现实主义力作”、“左翼电影”等等;然而也有一些人对本片内容的真实性提出许多质疑。某些影评人认为片中对慢粒白血病人的描述失实很多,包括病人并不需要戴口罩、他们普遍因病浮肿而不是消瘦、病人清创段落不够合理并有卖惨嫌疑等等,整体上功利性过强。
激评:电影作为艺术作品,出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渲染影片感情等目的对原型事件做出适当改编是常见行为,也正因为如此难免在真实性上有偏差。某些媒体从真实性角度出发的苛责显得有些吹毛求疵。不可否认的是《我不是药神》是一部具有极高社会意义的影片,成功引发全社会对于稀缺天价药、医保制度缺陷、专利保障合理性等等问题的广泛讨论,这在当下是难能可贵的。正如现在回头看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些文艺作品难免在艺术性上有所欠缺,部分观点也有偏颇之处,但这无法抹杀他们伟大的首创意义以及引发的社会影响。许多人把《我不是药神》与韩国的《素媛》和《辩护人》等推动社会进步的现实主义力作相提并论,我想这是当之无愧的。
最后,我们不妨发一点诛心之论,某些揪着《我不是药神》真实性不放的自媒体,恐怕是因为影片回避了制药公司研发抗癌药的艰辛历程并将其塑造为唯一反派,同时暗示资本势力对公权力施加影响,从而引发民众对资本的痛恨。关于包括制药公司在内的科研单位的专利权是否值得保护,如何在尊重科研人员劳动与保障社会公平之间取得平衡,敬请关注激流网后续文章。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作者:小武。本文为激流网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