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将原来一个几乎没有阶层差异的社会改造成了今天这个不仅阶层差异巨大、几近撕裂的社会,教育制度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

现在的教育制度,就是将所有出身不同的孩子进行严格分层的制度,现在的教育机制,就是将出身不同的孩子塑造成不同社会阶层和阶级分子的机制。

不错,也许有极少数的穷孩子能够获得上升,和富人的孩子坐在一起喝咖啡,可是你的上升不能代替你原所属阶级的上升,反而对你原所属阶级有害,而对精英富人阶级有利,使这种不人道不公正制度合理化。

穷孩子看不到诗和远方-激流网

网上有一句流行语 :“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道出了穷孩子出身的都市白领的不平与无奈。对于说这话的人,我要恭喜他,因为他毕竟实现了“中产梦”,获得了与富孩子同等的社会地位,尽管付出了比富孩子多得多的努力。然而我要说,他的“中产梦”对于绝大多数穷孩子来讲,很可能是一个永远也实现不了的梦,因为不是幸运之神不肯垂怜穷孩子,而是我们的社会制度决定了——生而贫穷。如果你有幸脱离了穷人阶层而获得上升的通道,那只是因为你如同中了大奖,在一个小概率事件中幸运地胜出,对于绝大多数与你相同

境遇的穷孩子来说,属于他们的命运早就在出生的那一刻已确定。

我们的社会机制就如同一组强大的篦子和筛子,将许许多多穷孩子篦了又篦、筛了又筛,除极少数漏网之鱼外,绝大多数被一层一层的篦和筛剔除出了光鲜的主流社会,打入了苟延残喘的社会底层。

在各种有形与无形的篦子和筛子之中,有一个极其明显而又非常关键,那就是教育制度。一般来说,城市教育比农村教育质量高,而一般农村又比偏远农村好,如果你极其不幸地出生于偏远农村,不要说享受良好教育,很可能有受教育的机会都是幸运。那些大山里面的孩子,有的村子附近根本没有学校,如果要上学得走十几里、几十里的山路,即便附近有学校,很可能也只有“郜艳敏”式的老师勉为其难地维持着基本的受教育权利。又则,即便你艰难地努力着不至辍学,但是你的学习生涯又能走多远呢?假如你生在一般的农村,或者离城镇不至太过遥远,且如果你父母健康,有一份稳定的打工收入,那你可能被家里送到镇上学校接受质量更好的教育,否则,就只能在农村接受低质教育,而农村学校早已不再是当年跳龙门的蓄水池,而是一潭绝望的死水,在那里就读的学生基本上就是放任自流的野草,不过是让自己长壮实一点,以便日后充当城市打工的廉价劳动力,农村学校本质就是农民工养成基地。其中很多学生都没有熬到小学或中学毕业,就匆匆加入了进城打工的大军。

又即便到了城镇上学,虽比那些在农村读书的孩子来说你是幸运的,可是也并不一定代表你有更好的明天。因为城镇的学校甚至比商店的商品还明显地分为不同的档次,不同的档次教育质量天差地别,还有那些因为所处不同地区、不同城镇级别形成的整体教育水平的高下,使所有的学校都有一个明确的排名,如果你所处排名靠后的学校,对不起,那么你离重点中学、进而离大学之门就必定无限遥远。现在一些城市说起来对农民工子弟入学敞开了大门,而这些敞开大门的学校基本上就是这些排名靠后、被城市中产阶级抛弃的质量低劣学校,正好城市中产阶级的孩子不愿读,让农民工的孩子来填补。城市中产阶级的孩子一般读排名中间的学校,他们不是不想读排名靠前的名校,一是经济能力还达不到,比如买不起价格昂贵的学区房,付不起高昂的学校收费;二是关系还不够硬,没有很好的进名校的疏通渠道。也有一部分中产阶级通过各显神通,进入了名校的,他们的孩子是幸运的,而另一部分中产阶级的孩子就只能无奈地呆在非名校。而对于城市底层和农民工来讲,就不存在中产阶级这样的烦恼,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中产阶级的上层经过一番周折,可能把自己的孩子也送进名校,而对真正的权势者来说,其子女进名校那就像普通

人吃饭一样,根本就没有中产阶级的纠结和费劲。如此,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经过篦子一次次地篦过、筛子一次次筛过,出身下层的孩子除了极个别天才人物能考入重点大学之外,其他绝大多数注定与正规大学无缘(现在野鸡大学倒很多,而野鸡大学往往又是吸穷人血的又一个剥夺者),一部分能读正规普通大学就不错了。所以不少大学校长、大学教授感慨,现在的重点大学,农村的孩子几乎绝迹,而城市普通劳动家庭出身的孩子也越来越少。

现在的教育制度,就是将所有出身不同的孩子进行严格分层的制度,现在的教育机制,就是将出身不同的孩子塑造成不同社会阶层和阶级分子的机制,它已然失去阶层流动功能,至少这种流动是愈加凝滞了。三十多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将原来一个几乎没有阶层差异的社会改造成了今天这个不仅阶层差异巨大、几近撕裂,甚至还呈现阶层固化的社会。教育制度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这不仅是中国社会变化的因,也是中国社会变化的果,是整个中国社会翻天覆地大变迁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部分。

人们往往把这种变化归罪于教育产业化的政策。从表面看,教育产业化的发展一步步将教育资源的失衡推向极致,所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向有权有钱者集中,因为所谓的产业化就是要讲经济效益,怎样做经济效益最大?显然不是为穷人服务而是为富人服务经济效益最大,而金钱和权势本来就是孪生兄弟,权钱联盟自然垄断了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要再讲什么学校是培育幼苗的花园,学校早就成了锻造不同阶级标签的人力商品制造工厂 ;也不要再讲什么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一份混饭挣钱的职业。不是学校和老师要变,而是社会塑造的结果,一定程度上讲也是资本化、市场化社会发展的必然。

还有被人诟病的应试教育,本就是与精英社会配套的社会机制,就是现代的“科举制”。古代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说法,实际上真正的“田舍郎”是永远没有机会“登天子堂”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连养家糊口都顾不过来,哪有闲钱闲时读书应试?现代社会对于教育的进步意义其实表现在,几乎每个人确实都有了受教育机会,但背后享受教育资源的巨大差异,仍然把各自锁定在了他们所属的阶级地位里,这样与古时作为文盲的“田舍郎”不同,现代教育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讲,培养的不过是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劳动力”而已,因此也就能够更好服务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社会规则。

有人说,应试教育制度再怎么不好,起码为穷孩子提供了一个上升的可能,总比门阀制度要好。如果连应试教育也没有,那么穷孩子连一线希望也没有了。实际上这正是接受了精英富人的观念,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成为精英富人。不错,也许有极少数的穷孩子能够获得上升,和富人的孩子坐在一起喝咖啡,可是你的上升不能代替你原所属阶级的上升,反而对你原所属阶级有害,而对

精英富人阶级有利,使这种不人道不公正制度合理化。这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毛泽东时代要废除高考制度,不以分数论输赢,这不仅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抽去了造成阶层分化和阶级对立的根基,从制度基础上保证了建立一个平等社会的前提。

今天无数的底层孩子与高等教育无缘,成了血汗工厂的一分子,而无数的中产阶级的孩子则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厮杀,拼个你死我活,其实这两部分人的最终结果本质相同,不同的是做一个高级打工仔还是低级打工仔而已。对于那些极个别的幸运儿而言,曾经的穷孩子标签不是你耻辱的标记,不是你成蝶之前的蛹,那应该是你那阶级的根。如果你迷失了自己的根,庆幸自己终于脱离了苦海,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虽然读了很多书但仍然知识很贫瘠的人。只有摆脱个人窄小的视角,穷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未来,同时也让无数的穷孩子不再受命运的煎熬,拥有诗和远方。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穷孩子看不到诗和远方-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穷孩子看不到诗和远方-激流网(作者:滠水农夫。来源:《滠水农夫文集》。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