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刚给大家聊过一部TVB的新剧《铁探》,估计不少港剧迷已经跳坑。
不过,比起大多数港剧里人潮攒动的繁华都市,今天要讲的这档真人秀,将给我们展示出香港真实而残酷的另一面——《穷富翁大作战》。
这档真人秀由香港电台RTHK推出,目前共三季,许多看过的网友都称其为“香港版《变形记》”。
这是因为,两档节目在内容设置上确实有点相似之处——
芒果台的《变形记》,是让富家小孩和山区孩子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人生;
而《穷富翁大作战》,则是让富豪精英们“净身出户”,到贫民窟里过上几天。
虽然两档节目关注的都是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试图让身处不同阶层和环境的人,对彼此能有更多了解;但相比之下,《穷富翁大作战》显然走得更远。
一方面,参加这个节目的富豪们都是成年人。
他们在“作战”过程中产生的感悟更复杂、反思的问题更犀利,绝不仅是停留在猎奇和体验生活的层面。
另一方面,节目在每集开头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做富翁还是做穷人,是天注定还是靠双手?
在全球38个先进地区中,香港的贫富悬殊最为严重,每6个港人中就有1个生活在贫穷线以下——这些穷人,靠努力就一定能脱贫吗?
大多数参加挑战的富豪,在一开始面对这个问题时,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比如第一季中的参与者Eric。
他是个生意人。
在现实中,他开豪车、品红酒、打台球、跳探戈,从英国名校毕业后就投身资讯科技界,已经是个年轻霸总。
而在节目里,他将交出钱包、露宿街头,在5天的时间里体验最底层的港民生活。
节目组只给了他15元港币解决5天的生存所需,因为大部分露宿者都是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房东赶出门,身上就是这么一无所有。
但即便如此,Eric仍然表现得信心满满。
他认为凭借自己的性格和能力,就算处于绝境也不会丧失斗志,而会不断尝试各种办法,让自己尽快摆脱贫穷状态。
挑战开始后,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第一天晚上,Eric和普通露宿者一样,拿厚纸壳垫在地上、用鞋子当枕头睡觉。
但半夜下起了雨,地面湿气太重,没法安睡。
于是他没等天亮就起床找工作,挨家挨户地查看店铺是否需要用人。
毕竟,身上的15块连一顿饭钱都不够,要挨过5天,就必须找临时工作赚钱。
没过多久,他在一家茶餐厅里得到了送外卖的工作,时薪25元,偶尔有小费,算下来大半天能赚百余块,也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
想到这里,Eric感觉自己四舍五入已经重回人生巅峰了,在镜头前直接高兴得像个3岁的孩子。
但他万万没想到,打击接踵而至——当天下午,他就被老板给炒了。
因为老板嫌他送货慢,已经找到了更合适的人。
这一下,Eric的心态瞬间产生了变化。
不是因为被炒鱿鱼受打击,而是他辛辛苦苦干了五小时的活,已经精疲力竭,却才赚到百余元——这些钱对以往的他来说,不过是一道菜。
那么,靠这种工作来维持温饱的穷人,得干多久才能过上富足生活呢?
在香港,虽然临时工作不难找,但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生活毫无保障。
当一个人担心吃了这顿没下顿时,他就不会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尽管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回报远远不成正比。
于是,人们不得不在疲于奔命中,耗尽自己的能量。
为了赚钱吃饱饭,Eric很快陷入焦虑,夜以继日地工作——
大清早醒了,他立马就进入状态,开始新一天的求职,有时白天会打上几份工;
大半夜睡不着,他也会爬起来四处找活,甚至帮人叠报纸换钱。
几日的功夫下来,身体已疲惫不堪,斗志也随之消磨。
在每天的工作完成后,除了吃和睡,他已经没有精力去想任何事。
他说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只会把笔不断削短的铅笔刨,却不会把笔削尖”。
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久而久之,就算有翻身的机会存在,人也不一定有信心去争取那个机会了。
而Eric并非个例,几乎所有参与节目的富翁,在经过几天的体验后都发现,现实和他们的想象大相径庭。
干着低薪工作的穷人想光靠努力去与环境抗衡、改善生活,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
更何况,对这些参与者来说,5天结束了就可以回到自己的生活,再辛苦也有盼头。
这个过程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体验、一个任务,但对真正的底层人来说,它是终身职业,是看似无法摆脱的命运。
对于这种日复一日、毫无尽头的绝望,他们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于是到了第二季,节目组更进一步,请来参与挑战的不仅是富翁,还是政商界的名人。
其中,最有代(戏)表(剧)性的是来自香港“裤王”世家的田北辰。
田北辰是纵横两千集团的创始人,哈佛毕业,参加节目那会儿正打算从政。
他坦言自己参加真人秀,动机很简单——可以趁机“走进群众”,还可以拿这几天的经历写点文章。
他是个极端的自由市场主义者,相信弱肉强食。
换句话说,他相信“没有成富豪,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
这一次,节目组安排他入住“豪华笼屋”,并给他找好了清洁工的工作。
香港笼屋,多为老弱贫苦的底层人住处,因为一张张床位被铁丝网围住,像一个个笼子而得名。
田北辰刚到达住处时,他还能与邻居们谈笑风生。
但当他真正进入底层工人的角色时,三观瞬间崩塌。
第二天,他6点多起床开工,穿上清洁工制服,开始扫大街、清理垃圾桶。
听上去似乎没什么难度?
但半天时间下来,他不仅腰酸背痛腿抽筋,而且完成的工作量远远不符合标准。
到了中午,手里仅有节目组提供的15元港币,他只能去便利店里买三明治果腹。
筋疲力尽一整天下来,回到笼屋,恶劣的环境又使他无法好好休息;
想出门去晃悠晃悠,又发现交通费昂贵得离谱。
而他的工友们,还没他这个心情闲逛。
他们晚上会去找其他临时工作赚钱,平均下来一天要工作17个小时。
比起身体劳累,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心态上的颠覆。
田北辰在工作时发现,路上的行人会不自觉地避让清洁工。这让他真实体会到一种被无视和被排斥的感觉。
由于工作的辛劳,他也没有时间拾掇自己,整天灰头土脸的他开始产生一种自卑感。
最终,原本应该持续4-5天的体验生活,田北辰只坚持了2天。
但他并不是临阵退缩,而是反思了许多——
这些底层劳动者之所以贫穷,并非因为他们不努力。事实上,他们比我们中的很多人更勤劳,每天不舍昼夜地干活,来养活自己和家人;他们的工作并非毫无技术含量,需要耐力也需要技巧。
但他们的付出与收获却不成正比,因为这个社会在“极严厉地惩罚读不起书的人”。
这种结构上的畸形,靠个人力量的奋斗是难以扭转的,需要政策上的倾斜。
如果不加以改变,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陷入跨代贫穷的恶性循环。
如今,如果我们在网上以“穷人和富人”为关键词搜索,会看到很多这样的言论,例如“穷人不思进取”、“穷人目光短浅”等等。
虽然不可否认,穷人与富人在思维方式上经常存在差异,但这样的指责仍然有失公允。
因为很多人的贫穷,并非因为他好吃懒做、无所事事;很多人的富有,也真的不过是因为投了个好胎。
这个社会也许永远也不会达到绝对的平等,但至少,我们都应该努力让它更加公平,让付出劳动的人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充满尊严地活着,不是吗?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来源:有部电影。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