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是美国的劳动节 (Labor Day)。这是美国联邦法定的节日,全国放假一天,向战斗在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们表达一下敬意。

起源于美国的五一劳动节,为什么今天的美国人很少知道?-激流网

很多美国老百姓对这个节日的来历不是很了解,往往把劳动节仅仅当作标志夏天结束的一个节日。过了这个节,放完暑假的学生得收了玩儿心回学校踏踏实实上课,给资本家打工的白领蓝领们也不得不暂时告别时常度假的夏天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重新开始每天上班的紧张生活,下一个假日要熬到十一月底的感恩节。因此,每逢劳动节,很多美国人都想方设法地在这次长周末好好玩一通,过把瘾就老老实实上班。

还有一个劳动节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也发源于美国。“五一”节在中国是个大节。近年来,国内在五一期间放长假,有了“五一黄金周”,这个节日就更热闹了。但是,美国老百姓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这么个节,尽管它和美国工人运动有着历史关联。

两个劳动节诞生的历史分别代表近代工人运动的发展方向和所走得不同道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劳资关系的演变,中国的蓝领白领们对“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历史也不明就里,稀里糊涂地过节的人不在少数。

劳动节是近代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按说,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但是,由于上层建筑未能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使得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在工业化初期不但未见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了。

在农业社会中,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没有拖拉机收割机,化肥农药,劳动生产率虽低,但生产的全是绿色食品;农作物产量不高,却避免了大量浪费。除了赶上天灾人祸,农民的小日子过得还挺滋润。干农活累是不假,但人为延长工时是不常见的,怎么着天黑了也干不了活儿了吧?像周扒皮那样的闹半夜鸡叫的地主也是很个别的。最近,还有人考证半夜鸡叫是当年高玉宝在组织的帮助下进行的文学创作。不管怎么说,历史上还没什么以要求缩短工时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为诉求的农民运动。

自打欧洲率先进入工业社会后,情形就大大改观了。就作为广大劳动者的工人阶级而言,劳动强度和长度都有了大幅度增加,快乐程度却一个劲儿下降。工业革命早期的工人每天工作14至16小时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18小时。那人能顶得住吗?您别急,有咖啡呢。

新引进的咖啡把启蒙运动知识分子喝得睡不着觉,狄德罗,伏尔泰,卢梭这伙人经常聚在咖啡馆海阔山空地侃大山,终于侃出一套以进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理论,整出个席卷全球的启蒙运动。

工厂的资本家们一看咖啡的作用这么神,深受启发,也号召工人喝咖啡。当然,他们让工人喝咖啡绝不是要让工人成为启蒙运动的后备军,而是为了让工人少睡点儿觉多干活儿。说真的,工人们要不是每天大口灌咖啡,天天站机器边上十几个小时机械地干活儿,不打盹儿才怪呢!所以,有历史学家说了,咖啡促成了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又为西欧国家征服世界提供了物质基础,进而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

熟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工业革命是靠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完成的。按说,工人干活儿时间长了,应该多挣点儿钱,日子好过点儿不是?非也!活儿干得越多,日子越难过。为什么呢?对这种社会现象,马克思在图书馆里琢磨了很长时间,终于找出了答案,这叫劳动异化。

他老人家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就是劳动异化。“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而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立”。所谓的“异化”就是适得其反。

马克思是学究,话说得滴水不漏但有些绕口。劳动异化说白了就是,你干活儿越多越没好儿。那不干还不行吗?不行,不干活儿,上哪找饭辙去?

美国的工业革命晚于欧洲,但性质没什么区别。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尽管十小时工作制在1840年获得了法律上的承认,但事实上,工人被迫长时间工作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看过卓别林的电影,您就能了解到在生产线上美国工人是怎么干活儿的,那是一种人生产的机器翻过手来又把人变成机器的悲惨状况。

虽说咖啡提神儿,老这么十几个钟头连轴转谁也受不了。工人也是人,老让资本家随便捏鼓,他们也不高兴。于是就想辙,寻求减轻工作强度的门道儿。机器老转,工人不也得跟着机器转吗?得,有气先往机器身上撒,破坏机器的事儿就经常发生了。机器接长不短地停止运转,工人也就能捞着机会歇歇。您瞧,这又是一种“异化”。

破坏机器在工人运动中只是一个暂时的斗争方式。工人阶级老这么偷偷摸摸地干破坏机器的勾当也不是常事,又显得有点儿小儿科,那怎么办呢?要名正言顺地少干活儿才行。

除了暗地里破坏机器外,要想改变现状,那就只有要求资本家减少工时。但是,作为弱势群体,工人以个人形式公开向资本家提这种要求,基本上没有任何效果,弄不好还把饭碗砸了。弱势团体要想为自己争取点儿利益就是难啊!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弱势团体也有他们的生存之道。要想改变自己的处境,那就得合起伙来同资本家斗法。

美国的工人大多是欧洲来的移民,欧洲的工人运动对美国工人来说,是现成的榜样。您看人家欧洲工人,早就玩儿起工会来了,咱得跟人家老大哥学呀。不是说团结起来力量大嘛,那咱们组织起来,一块儿跟资本家干。可谁出面呢?总得有挑头儿的吧?您别急,有了条件和气氛,挑头儿闹事的人从来不缺。其实,欧洲的社会主义者早就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要联合起来了。

一八四八年欧洲各国革命失败后,大批欧洲革命者避居到美国,其中就有马克思的战友约瑟夫·魏德迈同志。老魏是搞工运的行家,1851年移居纽约,一看就发现美国是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他来美国后就没拾闲儿,麻利地组织了一个“无产者同盟”,不失时机地播下革命的火种。后来,又跑到芝加哥,鼓动美国工人进行阶级斗争。

1852年,德国著名的社会主义者左尔格也来到纽约。左尔格定居美国后,走的也是和魏德迈一样的路子,又搞组织又办报,忙得不亦乐乎。1857年,他参加了德国侨民创建的共产主义俱乐部。没几年的功夫就成了这个组织的领导人。1867年5月,作为共产主义俱乐部主席的左尔格写信给国际工人协会德国支部领导人贝克尔,要求加入国际,7月2日,共产主义俱乐部正式加入国际工人协会。同时,他和马克思也恢复了联系。

老魏和老左组织的工运团体后来发展成第一国际美国支部,再后来就发展成了社会主义工党的核心。您瞧,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人脉上,美国的工人运动和欧洲的共产主义运动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那时候,社会主义思想特受工人群众欢迎,这就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您说,有人牵头组织大伙儿跟资本家作斗争,为工人阶级谋福利,工人能不欢迎吗?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工会像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遍地开花。在各大城市,罢工游行时有发生,工人运动的主要目标就是缩短工时,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

劳动节的产生并不是人们现在所说的是为了向劳工表达敬意,而是劳工拼死拼活争出来的,是美国工人要求缩短工时,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罢工游行的纪念日。美国劳动节的设立是十九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在美国广泛传播,工会坚持不懈地组织工人为自身权益而进行斗争的产物。

说起劳动节,有两个人需要特别提起,一个是皮特·迈柯奎尔(Peter McGuire), 另一个是马修·麦奎尔(Mathew Maguire)。

起源于美国的五一劳动节,为什么今天的美国人很少知道?-激流网The Father of Labor Day, Peter J. McGuire of New York City, in 1882 introduced the idea for the holiday. Peter J. McGuire 1852-1906 http://www.cyberenet.net/~kelta/mcguire.html

长期以来,皮特·迈柯奎尔(1852-1906)一直被认为是劳动节之父 (the father of Labor Day)。

那么,这位迈柯奎尔先生到底是个什么人呢?此人是个在纽约出生的爱尔兰移民后代,苦孩子出身,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他从十一岁开始就当童工帮忙养家,今儿给人擦皮鞋,明儿给人刷房子,反正是什么活儿都干,就没正经上学。到了十五岁,才在一家钢琴作坊里当上学徒,好歹算是学了门手艺。

甭瞧这个爱尔兰红毛小子没念过几天书,倒是好学上进,干完活儿却经常往工会办的夜校跑,既扫了盲,又学到了革命理论,还结识了萨缪尔·甘普斯(Samuel Gompers),此人后来成了美国劳联主席(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从在夜校学到一些社会主义理论,本来就能说会道的迈柯奎尔很快在工运中成长为一个非常活跃的宣传鼓动家。刚刚二十出头,迈柯奎尔在工运中就冒了尖儿。

1874年,迈柯奎尔参与创建社会民主党(即后来的社会主义工党)。为了落实党的基层建设,发展党员,他跑遍全国各地,到哪儿都极力鼓动工人组织起来,号召工人为了自己的权益而斗争。

1877年,迈柯奎尔把家搬到圣·路易斯(St. Louis),在密苏里州议会的支持下,参与创建了美国第一个劳工统计局,并被任命为该局副主任。才二十多岁的人,就弄了个高干当当,多少有点儿被招了安的劲头儿。

说起来,迈柯奎尔还真是个有理想有觉悟的好同志,视高官厚禄如过眼云烟,在副主任的位子上没坐两年,就认识到自己有脱离工人群众的危险。这哪行啊?咱不是发誓忠于社会主义信念,把一生献给工人运动吗?于是,他在1879年毅然辞职,重出江湖,继续搞他的工人运动。

迈柯奎尔同志这种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为工人阶级现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的广大干部好好学习的。

复出后的迈柯奎尔在圣·路易斯组织起木工兄弟会,这个组织没少帮木匠们增加工资和福利,一来二去,这个木工兄弟会就名声远播,迈柯奎尔也成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工运领袖了。

木工兄弟会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迈柯奎尔,于是,他趁热打铁,号召全国木匠组织起来。美国各地的木匠一听是迈柯奎尔在那挑头,没得说,咱干!

1881年,全国木工兄弟联合会在芝加哥庄严宣告成立,迈柯奎尔在会上当选为总书记。同年,他又发起成立美国行业组织和工会联盟(the Federation of Organized Trades and Labor Unions ),即美国劳联(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的前身。

迈柯奎尔是那种老想干大事的人。要说搞工运,圣·路易斯这个城市在那时还真是小了点儿。现在都是全国性的工运领袖了,还在这儿窝着,有点儿委屈,也不利于开展工作。得,赶快回纽约,那地方是咱老家,人头熟,又是大城市,折腾得开啊。于是,迈柯奎尔在1882年把木工兄弟联合会的总部移到了纽约。

到了纽约后,他立马投身到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之中。1882年5月18日,在纽约中部地区工会的一次会议上,迈柯奎尔号召工人在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在纽约城里搞一次节日游行,以壮大工运的声势。

这次游行实际上是在9月5日星期二举行的,主办单位就是纽约中部地区工会。参加游行的工人至少有一万多人,也有说是三万多人。绝大部分工人这一天都没假,很多工人还受到资本家的警告,如果参加游行就被开除。但是,想参加游行的工人都豁出去了,有工会做主,咱自己先给自己放一天假,看你资本家能拿我怎么样?于是,大批工人参加了那天的游行。

这次游行活动组织得相当成功。

据史料记载,那一天游行的时候,工人们又唱又跳,旗帜鲜明地高喊“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娱乐!劳动者创造全部财富”!游行之后,既没占领广场,也没搞绝食活动。相反,工会组织了大型野餐晚会,甩开腮帮子大吃烧烤,边吃边看焰火。这种用过节娱乐方式向资本家示威,向社会显示工人阶级力量的方式是非常符合美国国情的,它比那些硬碰硬造成流血冲突的示威活动取得的效果更好。

有了这第一次游行之后,工会每年都组织这类游行活动。

第二年,纽约中部地区工会就号召全国其他城市也都在这一天举办游行活动。这一倡议得到普遍响应。这么一闹腾,在这一天游行就演变成了劳动人民的狂欢节。

到1885年,这一游行便开始得到官方支持;1887年,俄勒冈州率先承认劳动节,并将其定为该州节日。以后几年中,科罗拉多,麻省,新泽西,纽约等州也跟着承认并庆祝劳动节。到1894年,已有23个州立法设立劳动节。同年6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立法,将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定为劳动节,向劳工表示敬意。

如果说9月份的劳动节是对历史上发生的一次和平示威事件的欢庆,那么“五一国际劳动节”则是对一次血腥事件的沉痛纪念。

1882年9月5日的胜利大游行标志着工会在组织工人游行的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且造成了一定声势。但是,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距八小时工作制目标的实现尚有很远的路程。

其实,美国国会早在1868年就通过了八小时工作法案,可是,当时的阿瑟总统就是不签署。迈柯奎尔看出来了,指望政府实现八小时工作制算是没戏了,咱得靠自己的力量把这事折腾成。

1884年,迈柯奎尔领导的木工兄弟联合会代表团在参加美国行业组织和工会联盟大会上呼吁把1886年5月1日这一天当作自我实现八小时工作日的日子,并在这一天举行大游行。这个倡议得到广大工人群众的热烈响应。

1886年5月1日,美国全国各地超过十万人举行“五一罢工大游行”,不幸的是,这次罢工游行在部分地区出现失控局面,爆发了流血冲突,给日益发展的工人运动造成严重打击。

这次游行的中心是美国工业革命的心脏地区----芝加哥,参加游行的什么人都有,有不同政治倾向的工会,有激进的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当然,有一小撮乘机闹事的,也有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听说工人要游行,芝加哥一个工商俱乐部还专门筹集了2000美元买了机关枪来保卫其所属的商业区。瞧这劲头儿,是非出事不可了。

当天,芝加哥四万多工人罢工走上街头,还好,没出事,还挺有成果。《劳工新闻》记者约翰·斯文顿在5月2日的报道中说,“八小时工作制正在诞生,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不过,他有点儿高兴得太早了。有些资本家答应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有些资本家则不买账,劳资双方的冲突在这次游行中出现僵局。

5月3日,罢工工人在麦考密克收割机械厂集会,听取无政府主义领导人物奥古斯特·斯拜斯(August Spies)演讲时,与警察发生冲突,导致警察开了枪,打死了四个人。当时群情激奋,警民关系一下子紧张起来,达到爆发的临界点。闹出人命,群众当然不答应。第二天,一些人在草市广场集会,警察如临大敌,密切监视,结果,不知是谁朝着警察堆里扔炸弹,当场炸死一名警察,受伤的警察有七十多个,送到医院后又死了六个。

警察手里有枪啊,能站那挨炸无动于衷吗?于是,警察再次向集会人群开枪,至少又有一人被打死。同一天,北芝加哥轧钢厂也发生血案,9名示威者被枪杀。

这颗炸弹不单把警察炸得稀里哗啦,而且,还把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的根基炸得粉碎。饱受80年代经济危机之苦美国民众对工会运动曾经给与极大同情和支持。但是,这一事件使激进的工会组织—劳工骑士团名声扫地。

以激进方式搞政治运动,成本和代价都太高,往往造成流血冲突,招致政府的血腥镇压。迈柯奎尔是个很识时务的主儿,及时认识到运动发展方向有点儿左了,工人跟政府对着干没好果子吃。相反,工人运动应该利用政府,在体制内为工人群众争取更大利益。

不久,坚持体制内改革的美国劳联正式成立。作为美国劳联的共同创办者,迈柯奎尔和他的哥们儿,劳联主席萨缪尔·甘普斯(Samuel Gompers),就成了工人运动的主导人物。

尽管左翼激进主义派别在美国工人运动中逐渐式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却将芝加哥的罢工流血事件视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的重大里程碑。

1889年7月,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做出决议,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以纪念工人阶级的觉醒和进步,让这一天成为全世界劳动者欢庆的节日。此后,许多主张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都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连人家“五一大罢工”的倡议者迈柯奎尔事后都认识到走极端路线的危害,从而改走体制内改革路线,而第二国际却把这次罢工当作工人阶级的觉醒,号召各国工人有样学样,透着有点儿唯恐天下不乱的劲头儿。

迈柯奎尔在美国劳联成立后,仍然牢牢把着自己一手创建的木工兄弟联合会的大权,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嫡系部队在工运战场冲锋陷阵。芝加哥事件后,在由劳联发起的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中,他每每事必躬亲,并且成果显著。1890年,他领导的木工兄弟联合会罢工运动使一大批木匠八小时工作的权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迈柯奎尔本人也遇到了异化问题。到90年代,由他亲手创建的木工兄弟联合会作为一个日益壮大的工会组织发展到尾大不掉的地步,最后他本人于1902年被踢出木工兄弟联合会的领导层,没过几年,迈柯奎尔郁郁而终。

另一个和劳动节密切相关的人是马修·麦奎尔(1855- 1917)。

其实,这位麦奎尔先生才是1882年第一次劳动节游行的实际组织者。当时担任新泽西皮特森地区机械铁工工会负责人和纽约中部地区工会书记的麦奎尔是负责游行事务委员会的主席,所有游行的具体事宜,如与各工会组织协调,设计游行路线,安排游行内容,邀请有影响的人物参加游行,给工人发通知,等等……都是这位麦奎尔先生经手操办的。

游行时,麦奎尔和夫人乘坐马车,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排带头。后来,这位劳动节第一次游行的实际组织者却好像被历史遗忘了,劳动节的所有荣誉都给了迈柯奎尔。

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修正主义学派在史学界的影响日增,对历史人物和事件重新评价甚至翻案之风也刮到工运史研究领域,为马修·麦奎尔报打不平的人亦日渐增多。

1968年,国际机械师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chinists)率先对劳动节历史提出质疑,该协会1968年9月5日出版的《机械师》刊出头版文章,要求承认马修·麦奎尔为劳动节创始人。

紧接着,在下一届国际机械师协会的年会上,当时的美国劳工部部长魏勒·沃兹(W. Willard Wirtz)向与会代表郑重宣布,“从劳工部的角度来说,谁是劳动节之父是毫无疑问,那当然是机械师马修·麦奎尔”。

其实,有关劳动节之父的疑问老早就有人提了出来。1894年,当克里夫兰总统宣布他将把签署《劳动节法案》所用的笔作为纪念品赠给美国劳联主席萨缪尔·甘普斯的时候,新泽西的《皮特森晨号报》就在7月2日以“荣誉应该属于谁?”为题的社论中指出,“这支纪念笔应当给予我们市的市议员马修·麦奎尔,他才是作为节日的劳动节无可争议的创始人。”这篇社论还索性将马修·麦奎尔称作“劳动节之父”。

为什么后来马修·麦奎尔在美国工运史中湮没无闻呢?主要还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据历史学家莫瑞·祖考夫(Murray Zuckoff)的研究,马修·麦奎尔是个“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社会主义者,一个特殊类型的社会主义者”。如果他生活在现在,可能就是个共产党员。

马修·麦奎尔不但热衷于工会事务,而且还积极投身政治活动,他当了不少年的皮特森市议员,还在1896年竞选过国家社会主义工党的副主席。皮特·迈柯奎尔呢?他虽然也有社会主义理想,早年也和左翼政党掺合过,可后来,一门心思就是搞工会,而且,他的工会还是具有保守色彩的美国劳联这一支。没事儿的时候人家大碗喝酒,虽说落了一个酒鬼的名声,那只是个人小节不是?所以,克里夫兰总统签署《劳动节法案》的时候,站在总统旁边的是皮特·迈柯奎尔。

马修·麦奎尔就不一样了,思想另类,政府想利用你一下都不放心。他的社会主义倾向令美国社会的统治阶级及其在工运领导层中的支持者们望而生畏。因此,当他们准备设立劳动节,需要找个人来当劳动节之父的时候,自然先淘汰马修·麦奎尔这样的人,而皮特·迈柯奎尔就比较符合他们的要求。

到十八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工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已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一个举足轻重的利益团体。1893年,克里夫兰总统刚刚派军队镇压了芝加哥工人罢工,转过年来干吗痛痛快快地签署《劳动节法案》呢?不就想着从工人那里拉点儿选票嘛。

萨缪尔·甘普斯和皮特·迈柯奎尔对这个问题看得就比较清楚,因而也就更了解如何利用政府的门道儿。所以,以他俩为领袖的美国劳联在1886年成立之初,就宣布其领导的工人运动不破坏社会制度,就是以罢工为武器要求改善工人的工作状况。美国劳联利用现存制度为自己谋福利的战略显然比激进工会欲以对抗手段达成自己目的的做法更为有效。

如果说早期美国工人运动主要以罢工为武器来争取工人合法权益的话,那么,后来美国劳联就逐渐学会并熟练运用自己作为利益团体的资本----手中的选票,来影响政治人物为工人的利益服务。经过工会组织的无数次罢工,美国政府随后逐步制定了相对完整的保护工人利益的法律,美国主流工人运动也变得相对保守。

今天,美国劳资纠纷大多不必通过罢工的方式,而是通过谈判,妥协等和平方式在法律框架内来解决。工会作为民主政治制度中的一个利益团体,在社会生活中影响愈来愈大。现在,美国劳联产联开年会的时候,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时不时地要致电表示一下意思呢。

美国政府之所以选择9月第一个星期一而不选择5月1日作为劳动节,就是因为这两个日子代表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解决劳资关系的不同方式。主流社会的精英们允许,甚至同情工人运动,但是,他们对否定现存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和革命运动则非常反感。

在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当时,除了对大规模的工人罢工进行镇压外,国会对工人的处境多少还是同情的。给工人整个节过,是顺水人情的事儿,但说什么也不能把五一当成劳动节吧?那不是成心让工人群众跟资本家死磕,跟政府对着干嘛!结果呢?造成了损失,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不说,政府得少收多少税呀!

把1882年纽约那场游行集会的日子定成劳动节,是个好主意。把那一天当劳动节来庆祝,可是你们工会自己提出来的。即使你喜欢刨根问底,那一天给人的印象也不坏,虽有劳资关系紧张,但无正面冲突。游行野餐像过节,应该让工人记住这样的场面。而1886年5月1日罢工游行而引发的芝加哥流血事件,则是一种危险记忆 (dangerous memory),最好少提这码事儿,让它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得愈干净愈好。

现在看来,对历史的选择性记忆比当时对工人运动实行分而治之的策略更为有效,要不然为什么很多美国人都不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呢!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起源于美国的五一劳动节,为什么今天的美国人很少知道?-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起源于美国的五一劳动节,为什么今天的美国人很少知道?-激流网(作者:王辉云 来源:美国史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