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论列宁主义基础》,《斯大林全集》第六卷,第63页。]列宁主义是在帝国主义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固有的一切矛盾空前激化,无产阶级革命已经成为直接实践的问题。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国际工人运动内部出现了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思潮,并在第二国际各国党内严重泛滥。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伟大的列宁挺身而出,继承和捍卫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学说,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进一步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同自由资本主义既有直接联系,又有重大区别,它们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后的阶段。

列宁依据马克思、恩格斯阐明的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总结了自《资本论》发表后几十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对帝国主义的本质作了全面的科学的分析,揭示了帝国主义的产生及其灭亡的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

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种特殊性分三个方面:(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列宁选集》,第二卷,第883页]

垄断资本的统治是帝国主义最基本的特征。垄断是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生产集中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不可避免地要展开激烈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打败自己的对手,就必须不断地改进技术,增加投资,扩大生产,降低成本。这样,就引起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使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手中。生产高度集中的结果,又必然会引起垄断的发生,出现了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垄断组织的形式,形成了帝国主义的垄断统治。但垄断并不能消灭竞争,无论在垄断组织内部,还是在各垄断组织之间,都存在着剧烈的竞争。在帝国主义阶段,少数金融寡头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并利用自己的经济势力,支配着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和决定政府的人选,成为国家的最高主宰。金融寡头为了追求最高额的垄断利润,除对本国劳动人民加强剥削外,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资本输出,压榨这些国家人民的血汗。各国垄断集团间为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斗争,直接表现为帝国主义强盗瓜分世界和争夺势力范围的剧烈斗争。

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垄断资本日益束缚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发明创造的应用,造成停滞和腐朽的趋势。在帝国主义时期,虽然并不排除资本主义生产在个别部门、个别国家或个别时期仍可能较快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常常是片面的畸形的,例如为战争服务的军火工业就发展得特别快。但总的趋势来说,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已经迟缓下来。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突出的表现在欧美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里,出现了一批专靠“剪息票”为生、终日游手好闲的食利者阶层,还出现专靠剥削海外国家和殖民地为生的食利国。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还表现在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在帝国主义时期,资产阶级的各个政党,不论是共和派还是君主派,激进派还是温和派,都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因此,不论哪一个政党执政,都反对劳动人民,疯狂掠夺殖民地人民,镇压革命运动,推行强权政治。此外,帝国主义时期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日趋堕落。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都空前激化。

首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空前激化。资产阶级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采取各种办法对无产阶级实行更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由于军备竞赛,军费开支迅速增长,加重了无产阶级的负担,使他们的生活急剧恶化和贫困。各国工人起来反抗,开展罢工斗争,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由于资产阶级不仅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同时也剥削和压迫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这就使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获得可靠的同盟军。

其次,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帝国主义大力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输出资本,豢养当地买办阶级,勾结当地封建地主阶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进行赤裸裸的掠夺和野蛮的剥削,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帝国主义是本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共同敌人,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同盟军。

第三,帝国主义之间矛盾也日益激化。各帝国主义疯狂向外扩张,争夺资本输出场所、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由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已经分割完毕,又由于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就会导致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战争不但会削弱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而且,战争引起革命,给世界人民反帝斗争提供有利条件,促进无产阶级解放斗争。

帝国主义的垄断统治所引起的矛盾尖锐化和它的日趋腐朽,加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所以,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37页。]

毛主席也指出:“帝国主义给自己准备了灭亡的条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大众和帝国主义自己国家内的人民大众的觉悟,就是这样的条件。帝国主义驱使全世界的人民大众走上消灭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时代。”[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毛泽东选集》,第1372页。]

俄国是列宁主义的故乡

二十世纪初,俄国也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当时俄国国内三十多个垄断组织,控制了全国的重要工业部门。银行资本也开始集中,八大银行就控制着全国银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俄国还向巴尔干各国、土耳其、伊朗和中国输出资本。但是,俄国除了具有一般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外,还有它自己的特点,就是垄断资本主义同封建农奴制残余相结合的统治,掌握政权的是同金融垄断寡头结成最紧密联盟的封建君主。所以,俄国帝国主义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正因为这样,帝国主义的一切矛盾在俄国显得特别尖锐。

第一,无产阶级同垄断资本、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十分尖锐。俄国无产阶级身受资本主义和沙皇专制制度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工人劳动时间长达十五至十六小时,工资极低,工厂主对工人可以随意降低工资、罚款和解雇。工人在政治上毫无权利,过着牛马般的非人生活。在这种悲惨困苦的生活境地中,工人要争取自由,要摆脱这种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就必须起来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和沙皇专制制度。

第二,农民同封建地主、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很激烈。俄国农民受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生活极端贫困。一方面,地主的剥削和沙皇的苛捐杂税,无情地榨取农民身上的血汗,另方面,由于资本主义在农村的发展,使农民产生急剧的两极分化。当时在俄国,占农产总数百分之十五的富农就占有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十,而大多数贫苦农民,则在饥饿线上挣扎。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和工人一样,同样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为了推翻压在头上的两座大山,贫苦农民纷纷起来进行革命,要求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推翻沙皇政府。

第三,民族矛盾极其尖锐。沙皇俄国是各族人民的监狱。在俄国,占全国居民个数以上的非俄罗斯民族的人民,受着沙皇制度残酷的民族压迫。沙皇政府为了巩固和维持自己的反动统治,用最毒辣的手段挑动各民族间的互相残杀,强迫推行反动的“俄罗斯化”政策,使少数民族受着反动民族政策的残酷迫害;不仅如此,少数民族中的劳动人民同时还受到本民族内部的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因此,他们的苦难更加深重,更加迫切要求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统治。

第四,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同沙俄帝国主义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多次血腥镇压匈牙利和波兰人民的革命,并多次对土耳其、波斯和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侵占中国的大片领土。十九世纪中期起,沙皇俄国就不断用武力胁迫清朝政府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强占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以及中国新疆地区大片土地。到十九世纪末,沙皇俄国就侵吞了中国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三个法国或十二个捷克斯洛伐克。1900年,沙皇俄国参加了镇压中国义和团的反帝运动。所以,列宁指出,沙俄帝国主义不仅是当时欧洲也是亚洲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沙俄帝国主义不仅是俄国人民的凶恶敌人,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凶恶敌人,推翻沙俄帝国主义的统治,必将推动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第五,俄国人民同西方帝国主义的矛盾不可调和。俄国农奴制残余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俄国工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俄国在经济上的相对落后和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西方帝国主义抓住俄国的这一弱点,通过贷款等方式控制俄国的重要经济部门;而沙皇政府每年要从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身上榨取几亿卢布向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缴付利息。同时,沙皇俄国又是西方帝国主义在瓜分士耳其、波斯和中国的罪恶勾当中的走狗和忠实同盟者。这些都充分表明,沙皇俄国和西方帝国主义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夺,所以,对沙俄帝国主义的打击,也就是对整个帝国主义体系的有力打击。

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它“以最残忍最野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压迫——资本主义压迫、殖民地压迫和军事压迫的策源地”[ 《论列宁主义基础》,《斯大林全集》第六卷。第67页。]。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端尖锐,革命力量不断壮大,使沙皇俄国成为当前世界帝国主义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俄国不仅是当时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而且具有用革命方法解决这些矛盾的实际力量,俄国正在孕育着伟大的革命热潮,处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二十世纪初,俄国已拥有一支约三百万人的产业工人,其中约有半数的工人集中在大企业中,他们富有革命的彻底性。在1900—1903年经济危机的年代里,大批工人失业,生活处境急剧恶化,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工人运动不断高涨,罢工浪潮遍及全国各地。工人们提出了“民主”、“自由”和“打倒沙皇”的革命口号。1901年彼得堡奧布哈夫兵工厂爆发的“五一”罢工,变成了工人反抗沙皇军队的流血冲突。这表明俄国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无产阶级已经奋起同沙皇政府搏斗了。

在工人运动的影响下,农民运动也开展起来了。1902年,仅在俄国欧洲部分发生的农民暴动就有三百四十次,他们焚烧地主房屋,分配地主的土地,杀死罪恶累累的官吏和地主。农民反对地主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农村中的反动势力。农民运动成为无产阶级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强大同盟军。

在工农革命运动的推动下,学生运动也不断高涨起来。学生运动配合工农革命运动,开展对沙皇政府的斗争,在1901年末和1902年初,全国学生实行了总罢课,参加的学生人数达三万人以上。

革命运动的兴起,动摇和打击了沙皇政府的反动统治,充分表明俄国正处在社会革命的前夜。列宁说:“历史现在向我们提出的当前任务,是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的一切当前任务都更要革命的任务。实现这个任务,即摧毁这个不仅是欧洲的同时也是(我们现在可以这样说)亚洲的反动势力的最强大的堡垒,就会使俄国无产阶级成为国际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怎么办?》,《列宁选集》第一卷,第245页。]俄国无产阶级要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解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制定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路线和政策。而俄国的革命形势也为马克思主义者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正因为如此,俄国成了列宁主义的故乡。

列宁的早期革命活动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870—1924),1870年4月22日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现为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的童年和少年,是在伏尔加河流域度过的。列宁亲眼看到贫苦农民所受沙皇专制制度残酷奴役和剥削的悲惨情景,因此,列宁从小就形成对劳动人民无比同情和对沙皇专制制度深刻憎恶的思想感情。

列宁在十四、五岁时,就开始阅读一些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作品,后来,阅读他哥哥亚历山大从彼得堡带回来的马克思著作。1887年是列宁生活中的转折点。此年3月,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恐怖组织去谋刺沙皇而被杀害。亚历山大之死,对列宁矢志走上革命道路,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这吋列宁已认识到用这种暗杀手段去与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是不行的,他决心走另一种道路去同沙皇专制制度进行斗争。1887年8月,列宁进入喀山大学读书。在大学里,他开始了革命的征程。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因而被开除出喀山大学,并被捕入狱,不久即被放逐。在监狱里,警察所长对列宁说:“你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要造反呢?横在你面前的,是一堵墙壁哩!”列宁坚定地回答:“是一堵腐朽的墙壁,只须推撞一下,就会倾覆的。”这就是十七岁的列宁,在与沙皇专制制度斗争中经受了第一次革命洗礼。

十九世纪的八十年代末,俄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1888年,列宁被释放后回到了喀山,并很快加入了马克思主义小组。在此期间,列宁精心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但是,当时,民粹派的思想还束缚着怀有革命情绪的知识分子,阻碍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列宁认为,要传播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与民粹主义决裂。

民粹派是十九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流行于俄国的一个政治派别。他们自称“社会主义者”,但反对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在俄国只是一种偶然现象,不可能发展起来。他们否认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革命阶级,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作用。他们把农民看成最主要的革命力量,认为只要知识分子领导农民起来“骚动”,就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他们自认为是“人民的精粹”,打着“到民间去”的旗号,穿起农民的服装,去向农民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因此被称为“民粹派”。但是农民并没有跟他们走,沙皇警察又到处追捕他们,于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就不再到农村去了,而采取个人恐怖的斗争策略,去与沙皇政府作斗争。这种理论和斗争策略,当时在青年中有相当的影响。

民粹派的反动观点和有害策略,受到了普列汉诺夫及其“劳动解放社”的批判。劳动解放社是普列汉诺夫于1883年在日内瓦建立的。它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批判民粹主义思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它没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本身又没有完全摆脫民粹主义思想的影响,因此,不可能完成从思想上粉碎民粹派的任务。彻底粉碎民粹主义思想的任务就由列宁来担负了。

1889年,列宁移居萨马拉城之后,领导建立了萨马拉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此后,列宁开始批判民粹派的观点,还对居住在附近各县的农民的生活状况作了调查研究。1893年,他写了《农民生活中的新的经济变动》一文,这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列宁著作。在这一著作中,列宁以充分的事实证明了农村经济的分化和阶级的对立,阐明了农村中资本主义正在不可遏制地发展着,驳斥了民粹派的错误观点。

1893年8月,列宁离开萨马拉城,来到了当时俄国政治活动和工人运动中心彼得堡。这时,列宁已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了。

到彼得堡后,列宁很快就和这里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了联系,并决心把马克思主义小组成员的活动与工人群众的实际斗争结合起来。由于列宁能够结合俄国的实际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很快就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成员和工人群众的敬佩和拥护。一位小组成员回忆他们如何充满喜悦的心情欢迎列宁时说:“这才是我们的领袖,我们的带路人,我们的理论家呢,跟着他准没错。”民粹派的一些“权威”作家,如米海洛夫斯基之流负隅顽抗,疯狂攻击马克思主义,列宁认为仅在口头上批判民粹主义已不够了。为了从思想上理论上彻底粉碎民粹主义。1894年春夏,列宁写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书。列宁在这部著作中,揭露了民粹派冒充“人民之友”,其实是人民的敌人的真面目。列宁指出,九十年代民粹派代表的并不是农民的利益,而是代表富农的利益。民粹派硬说马克思主义者希望农村破产,想“把每个农夫都拿到工厂锅炉里去受煎煮”。列宁驳斥道,问题并不在于马克思主义者的“希望”,而在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客观发展,无产阶级的人数必然要增长起来,而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同时,列宁还批判了民粹派个人恐怖的斗争策略。列宁在这部著作中热烈号召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统一组织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并引导俄国无产阶级(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并排地)循着公开政治斗争的大道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革命”[ 《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列宁选集》第一卷,第79页。]。经过列宁及其拥护者的斗争,民粹主义思想在九十年代被彻底粉碎了。

在反对民粹派的斗争中,出现了一批同路人——“合法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是一些自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在合法的刊物上发表文章,也反对民粹主义,但他们反对民粹主义是要诱使工人运动服从于资产阶级的利益。“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代表人物司徒卢威,公然号召人们“承认我们不文明,去向资产阶级请教”。列宁为了粉碎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道路上的主要障碍民粹派,曾同“合法马克思主义”派别建立了反民粹派的暂时联盟。但列宁从未放弃对“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1895年初,列宁所写的《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判》一书,对“合法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本质作了深刻的揭露,对他们美化资产阶级,掩盖阶级矛盾,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谬论作了尖锐的批判。列宁反对“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是他反对修正主义斗争的序幕。1895年秋,列宁亲自领导把彼得堡二十来个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联合统一为“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从此,开创了俄国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的新时期,为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工人党奠定了基础。在“斗争协会”的领导下,彼得堡工人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残酷剥削的斗争,更加迅速开展起来了。在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影响下,俄国各地,如莫斯科、基辅等城市的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也相继统一起来,成立“斗争协会”。

列宁在彼得堡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严密注意。1895年12月9日,列宁被沙皇政府逮捕,1897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地区。在流放期间,列宁加紧进行革命理论的研究工作,并密切注视着国内、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二国际各国党内修正主义的出现和泛滥

正当历史的发展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也即无产阶级革命直接提上日程的时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了一股修正主义逆流。修正主义者打着“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旗号,阉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灵魂,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毛主席指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这就是修正主义。”[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第222页。]

第二国际各国党内修正主义的出现和泛滥,不是偶然的,它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政策的产物,带有时代的特点。

在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从剥削得来的大量超额利润中,拿出一小部分,收买工人中的上层分子,培植一个工人贵族阶层,使之成为资产阶级在工人运动中的代理人。资产阶级很懂得,“由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派别活动家来维护资产阶级,比资产者亲自出马还好”[ 《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29页。]。这个工人贵族阶层,就是产生修正主义的阶级基础。这种现象最早是在英国出现,以后在德国和欧美其他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国家中也出现了。同时,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批小生产者被迫破产,他们不断被抛入无产阶级的行列。这些小生产者不可避免地将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带入工人运动,给修正主义的滋长造成了有利的土壤。另外,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总是交替使用武力镇压和政治欺骗的反革命两手政策来对付无产阶级。十九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处在“和平”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在不放弃暴力镇压的情况下,采用一些微小的改良来麻痹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各国社会民主党在合法斗争和议会选举中也取得一定的胜利,于是党内一些不坚定分子就盲目崇拜资产阶级的议会制,他们片面夸大议会斗争的作用,成了“议会迷”。他们完全拋弃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斗争和暴力革命的基本原理。资产阶级在政策上的转变,使修正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猖狂起来。

恩格斯在世时,由于对第二国际内部的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严肃的批判和斗争,这股思潮暂时未能泛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依然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恩格斯逝世后,修正主义,即右倾机会主义,开始在第二国际各国党内普遍滋长起来。当时,修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伯恩施坦。

爱德华·伯恩施坦(1850—1932)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头子,是第一个全面系统地“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叛徒。他早年当过银行的练习生,1872年,带着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入党后,他并没有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在爱森纳赫派与拉萨尔派合并之时,就积极主张同拉萨尔派妥协;1875年以后,他又成为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狂热拥护者;1879年,他和赫希柏格、施拉姆组成“苏黎世三人团”,公开提出右倾机会主义纲领。从1881年起,他窃取了《社会民主党人报》主编的职务。恩格斯逝世以后,他撕下伪装,肆无忌惮地向党猖狂进攻,疯狂地攻击马克思主义。从1898年10月起,他在《新时代》杂志上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标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空想主义和折衷主义》、《崩溃论和殖民政策》等。他胡说时代已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要求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他提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公式:“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在他看来,工人阶级只要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一系列的“运动”,用不着暴力革命,用不着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也用不着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就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公式,这表明他已经完全成为资本主义反动势力的马前卒和辩护士了。

1890年1月,伯恩施坦的叛卖活动变本加厉,他在考茨基等人的支持和纵容下,出版了《社会主义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篡改和“修正”,形成了一整套修正主义的理论和路线。他攻击的主要矛头集中指向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等根本问题上。

在哲学方面,他叫嚷“回到康德去!”企图用康德主义来取代战斗的唯物主义。他攻击辩证法是“妨碍对事物的一切合乎逻辑的观察的圈套”;胡说马克思坚持辩证法而犯了错误,以致“把一件需要几个世代才能实现的事……被看成一次政治革命的直接后果。”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伯恩施坦恶毒攻击唯物辩证法,正是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学说,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

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他竭力篡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剩余价值论。他胡说剩余价值论“纯粹是思维的构成物”,是“基于假设的公式”;他鼓吹反动的“唯生产力论”,胡说什么社会主义的斗争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他无耻歪曲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否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美化资本主义制度,掩盖帝国主义本质,为他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谬论提供经济上的论据。

在社会主义学说方面,伯恩施坦完全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竭力为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辩护。他大肆颂扬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否认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是阶级压迫的工具,诬蔑暴力革命是“无谓的牺牲”;他攻击无产阶级专政是“恐怖的独裁统治”,不适用于民主的资本主义社会等等。为了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他主张党应当放弃自己的革命纲领,变成“改良的党”。

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这本修正主义代表作的出笼,标志着德国党内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体系和思潮的最终形成。修正主义从来不是个别国家的现象。在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影响下,修正主义很快就变成了一股国际思潮,在第二国际各国党内迅速泛滥起来。英国的费边社分子,法国的入阁派,德国的伯恩施坦派,俄国的批评派,都成了一家兄弟,他们彼此称赞,彼此学习,一起攻击“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

1899年6月,法国社会党的机会主义头目米勒兰,公然同镇压巴黎公社的刽子手加利费一起参加了法国资产阶级政府,戴上了工商部长的乌纱帽。入阁后,他参与了对内镇压工人罢工,对外扩军备战的罪恶勾当,成为出卖无产阶级事业的可耻叛徒。米勒兰的这一叛卖行为,把伯恩施坦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因此列宁称米勒兰事件是实践的伯恩施坦主义;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泛滥和米勒兰事件的发生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引起了各国党内革命左派的警惕和开展了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

列宁和各国左派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

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首先是在德国党内展开的。罗莎·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克拉拉·蔡特金是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著名的革命左派。在1898年9月德国社会民主党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上,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观点受到了初步的批判。1899年10月,在德国党的汉诺威代表大会上,左派再次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展开了斗争。倍倍尔尖锐地批判了伯恩施坦主义,卢森堡要求把伯恩施坦开除出党。可是考茨基在会上作了调和主义的发言,竭力袒护伯恩施坦。最后,大会通过了表明党不放弃自己基本观点的决议,却没有指名批判伯恩施坦,也没有指出修正主义的实质和危害,更没有对伯恩施坦采取任何组织措施。

针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猖狂进攻,1899年,卢森堡发表了《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一书,比较深刻地批判了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的经济观点和政治观点,痛斥了伯恩施坦“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谬论,揭露了伯恩施坦以改良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的叛卖性理论。她严肃指出,与伯恩施坦斗争,不是斗争的方式和策略之争,而是关系到要不要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第一次明确指出同伯恩施坦的争论,是两种世界观、两个阶级的争论。

在法国,党内革命左派同米勒兰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斗争。1899年12月和1900年秋在巴黎召开了两次法国各派社会主义者统一代表大会,反入阁派同入阁派围绕米勒兰事件展开了激烈辩论。由于入阁派坚持修正主义立场,反入阁派退出第二次代表大会。

在这种形势下,第二国际于1900年9月在巴黎召开了第五次代表大会。米勒兰入阁事件是大会讨论的中心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斗争,形成了左、中、右三派。以卢森堡等人为代表的左派,坚决反对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反对实行阶级合作,反对接受资产阶级政府的“恩赐”,并要求第二国际对米勒兰以严厉制裁。以饶勒斯、伯恩施坦、福尔马尔为首的右派,极力为米勒兰的变节行为辩护,胡说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步,这样可以自上而下地提出措施,改善工人阶级生活状况,逐渐改变资产阶级政权性质,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而以考茨基为首的中派,则以维护“国际统一”为名提出了一个对机会主义态度暧昧、折衷调和的决议案,胡说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只是“一个策略问题,而不是一个原则问题,国际代表大会不应对此发表意见”。这个决议案被称为“橡皮性”决议案。左派反对考茨基的决议草案,认为考茨基的决议是向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投降,右派则极力拥护它。结果大会以二十九票对九票通过了考茨基的“橡皮性”决议。这一决议使米勒兰的叛卖行为合法化,并为此后修正主义的活动大开方便之门。从此,第二国际进入一个由机会主义盘踞和蜕化变质的时期。

这一时期,各国左派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表现了无产阶级坚持革命、坚持斗争的原则性。但是,由于当时左派在政治上、理论上的不完全成熟,特别是对帝国主义时代所面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认识不足,因而未能击退修正主义的猖狂进攻。可是,革命左派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斗争精神,却是无产阶级为争取完全胜利而进行的伟大战斗的序幕。正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伟大的列宁接过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反对国际修正主义的逆流而英勇奋战。

列宁在国内从事革命活动的同时,密切注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条路线的斗争。1899年8月,当列宁看到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后,非常气愤。第二天,他在给自己的亲属的信中指出,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是“登峰造极的机会主义和可能主义,而且是胆小的机会主义”,并断言伯恩施坦的“惨败大概是用不着怀疑的”[ 《给玛·亚·乌里扬诺娃》(9月1日),《列宁全集》第三十七卷,第241—242页。]。列宁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强调指出:“必须直接展开论战来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乃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给编辑部的信》,《列宁全集》第四卷,第184页]

列宁以大无畏的反潮流精神,反击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猖狂进攻,领导各国左派向这股修正主义逆流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坚定不移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革命路线,为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道路。

列宁主义在斗争中诞生

列宁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解决了帝国主义时期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在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帝国主义之间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无产阶级将冲破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使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胜利。列宁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就是通过暴力革命,打碎和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了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无产阶级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同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团结在一起,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是对旧社会的势力和传统进行的顽强斗争,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暴力的和和平的,军事的和经济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斗争,是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列宁反复地强调说,不对资产阶级实行长期的全面的专政,便不能战胜资产阶级,就无法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列宁还指出,要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完成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必须建立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同机会主义彻底决裂的无产阶级政党。列宁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等一系列光辉著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斯大林说:“列宁主义不仅复活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更进一步,在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条件下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论列宁主义基础》,《斯大林全集》,第六卷,第63页。]

从列宁主义诞生到现在,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时代没有变,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没有过时,仍然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基础。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国际共运史:列宁主义的诞生-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国际共运史:列宁主义的诞生-激流网(本文为激流网整理录入,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