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有源,树有根,形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特点的根源是什么呢?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它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产生的,是对抗性的,就象水和火一样不能调和。由于这个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引起一系列的冲突和斗争。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消灭,这个病根也就不能消除。战后,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日益加深和激化。下面就从几个主要方面作些分析。

一、科技革命导致再生产周期的缩短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形成战后危机新特点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战后从五十年代开始至七十年代出现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宇宙航行、空间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建立核动力工业、宇宙工业、电子计算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半导体工业、激光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和新的工业体系,使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发生了质变,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这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着很大的影响。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促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一方面使社会生产总量增加,资本家通过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的办法,提高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大大增长,这就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迅速发展经济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生产徊资本集中程度日益提高,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也日益加强。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提高又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同样的生产规模所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这就使战后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工人失业又会使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促使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从而使生产过剩日益严重,经济危机更加深化。

科学技术革命引起了生产技术的质变,促进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和扩大,这不仅为新兴的生产部门提供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使它们扩大了固定资本的规模;而且为许多老生产部门提供了新技术,使它们加速了生产装备的更新。这就使固定资本的更新周期,由战前的平均8年左右更新1次,缩短为战后的平均5年左右更新1次。固定资本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新兴生产部门的建立,固定资本更新周期的缩短,导致了危机频繁爆发和危机周期的缩短。

科学技术革命提高老的生产部门的生产技术,开拓了新兴的生产部门和行业,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许多老的工业部门如煤炭、钢铁、纺织等部门的比重相对缩小,新兴工业部门的比重不断增大,其作用显著增强。这种情况,造成当某些部门生产大量过剩陷入危机泥潭时,新兴工业部门的生产仍在继续增长。这样就减少了危机时生产下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减轻了危机的深度。

二、跨国公司的扩张活动促使危机进一步加深

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垄断组织的涌现,对战后经济危机有重大影响,是形成战后危机新特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形式,战后有很大的发展。据统计,现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中,已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生产控制在跨国公司的手中。世界贸易也已有三分之一实际上是跨国公司之间的“内部贸易”。跨国公司的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它对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重大影响。

跨国公司的发展,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产生了新的尖锐的矛盾,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和国际竞争。争夺世界市场和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等方面的斗争,愈演愈烈。这使得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生产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加剧,从而使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过剩日益严重,增加了世界性经济危机新的复杂内容,形成新的特点。例如,跨国公司的发展就加剧了能源方面的危机。从表面上看,能源危机似乎是由石油出产国的加价所引起的,但实际上是由美国的石油跨国公司一手造成的。石油跨国公司不仅通过其巨额的资本输出大量掠夺第三世界的石油资源,而且通过对石油的提炼、运输和销售的控制,故意囤积石油,减少出售数量,在人为地造成石油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哄抬油价,牟取暴利。这是加剧能源危机的重要原因。根据美国《幸福》杂志的估计,在上涨的石油价格中只有40%是由于原油的提价,其余60%则是石油的提炼、批发和零售利润。似乎石油价格上涨了,一切物价都跟着上涨。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据研究,以美国的消费品物价上涨因素来说,属于石油价格提高而造成物价上涨的因素不到十八分之一。美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长期执行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政策的结果。

跨国公司把贪得无厌的吸血管伸向世界各个角落,危机到来时,又易于向第三世界国家转嫁危机,它们向海外输出资本,掠夺了大量高额垄断利润,有可能给予本国工人较高的工资和优厚的福利,扩大消费以缓和危机;跨国公司的垄断程度提高,使竞争受到很大的限制,它们能够控制高昂的垄断价格,这是战后危机期间物价不仅不下跌反而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跨国公司是以世界的规模来进行生产、交换、分配和其他业务活动的。它使国际贸易的规模更加扩大、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比战前更加密切、各国再生产条件的差别逐渐缩小,从而使战后各国的经济危机从非同期走向了同期,发生危机的时间趋向一致。总之,跨国公司的发展,促使危机加深,使世界性危机增加新的复杂内容。

三、“反危机”政策的影响

垄断资产阶级政府推行干预经济的各种“反危机”政策和措施,是形成战后经济危机新特点的极其重要的原因。

战后,垄断资产阶级政府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大力推行了一系列的“反危机”的政策稆措施。

第一,实行赤字财政的政策,制造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术来缓和生产无限扩大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从而延缓经济危机的发生。战后,垄断资产阶级政府普遍大量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如由国家投资创办生产事业,修建公路、堤坝、公共建筑等公共设施以及举办其他公用福利事业,特别是增加军费开支,扩大军火生产,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来扩大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有效需求”。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私人投资,刺激经济繁荣,增加就业,直接扩大消费。但是,这种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根本不能消除经济危机,相反,使危机更加深化。

第二,实行国家的金融政策,来抑制经济危机的加深和发展。经济危机期间一般都表现为银根奇紧、信用奇缺,企业对支付手段的追逐引起物价下跌,企业和银行发生连锁性倒闭。但是,垄断资产阶级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多发通货,增加货币流通量,扩大信贷,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增加投资,可以加速企业的资本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从而

遏制了危机的发展和深化。但是,增加货币流通量和扩大信贷的结果,必然导致通货膨胀,造成危机期间物价不是下跌,而是扶摇上升。这样会降低工人的实际工资,增加垄断资本的利润,必然进一步缩小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促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为爆发新的危机准备了条件。

第三,实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玫策,增加社会福利开支,刺激消费增长,“防止”或延缓经济危机的发生。战后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垄断资本获得惊人巨额的利润。在各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压力下,垄断资产阶级为了麻痹工人阶级的意志,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整个资本主义的统治,不得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主要包括失业保险、老年遗属残废和医疗保险、工伤事故保险、职业病保险、公共援助等,对生活无着的贫困阶级给予一定的社会救济,让穷困不堪的劳动人民有点微薄的收入。这点为数甚小的收入,如果同整个资产阶级所攫取的巨大利润相比,那简直是微不足道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资本家为了赢得火腿,可以给工人以香肠。当经济停滞或下降、失业普遍增加时,增加社会福利开支,放宽领取救济金的条件,以防止购买力急剧下降和工人不满情绪的增长,从而起着“反危机”的作用。

第四,实行对外经济扩张政策,竭力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垄断资产阶级政府通过出口补贴、订立国家贸易协定,打着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的幌子,竭力扩大商品输出,推销过剩商品,增加国家资本输出,提高私人垄断企业的竞争能力,加紧争夺国际市场,力图缓和国内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借此来抑制危机,并把危机的损失转嫁给别国人民。但是,这种以邻为壑、损人利已的转嫁危机的办法,使帝国主义之间以及帝国主义国家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战、货币战以及在经济领域各种斗争的日趋尖锐,都同帝国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中,推行种种“反危机”措施有着密切联系。

此外,各个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短期和中期的经济发展政策、经济调节措施,有些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经济“计划化”和经济预测等,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总之,垄断资产阶级政府大力推行的这些“反危机”措施,虽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而能延缓经济危机的爆发;在危机爆发后,对于削弱危机的严重程度,缩短持续时间,较快地爬出危机的泥潭,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任何“反危机”政策和措施,只能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狭隘框框内实行,它“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反危机”措施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这些“反危机”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他各种矛盾,反而促使这些矛盾更为加深和激化。战后,经济危机频繁、失业巨增和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整个经济越来越没有出路。事实证明,垄断资产阶级政府的种种“反危机”措施已走向破产,帝国主义经济陷入一个新的难以医治的“滞胀”局面。

战后,经济危机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日益尖锐化,它不仅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而且使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和其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不仅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也使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内部的矛盾空前尖锐化。它动摇着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为爆发政治危机提供了条件。它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的、暂时的性质。要消灭经济危机,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代替了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彻底铲除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从而进入没有危机的时代。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今日帝国主义:形成战后经济危机新特点的根源-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今日帝国主义:形成战后经济危机新特点的根源-激流网(来源:《今日帝国主义》,激流网整理录入,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