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收临近,近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发文,推进花生机收扬尘治理,明确要求今年秋收期间花生剥壳加工必须在室内进行,禁止露天作业。(9月8日《新华社》)
笔者对花生剥壳扬尘程度,也没有切身体会。网上搜索“花生剥壳扬尘”也没有相关的资料。但网上售卖的“不扬尘电动花生剥壳机”种类很多,而且价格多为2000多块钱,每小时可剥500斤花生,相信当地农民能用得起,几家合买一台就更简单了。即使参加宣传的“不扬尘”有水分,但室外作业扬尘的程度也应该不是很高。
笔者与绝大多数网友一样,并不赞成河南省“花生剥壳禁止露天作业”的规定。网易新闻截至9日12时的投票结果是,选“不能一刀切,太折腾农民了,费人费力”占93.9%,选“花生露天剥壳扬尘太多,得治理一下”占6.1%。
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这是社会进步。但我们在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时,一方面要照顾实际,另一方面要设法解决问题。比如每年秋季非常折腾基层干部的“禁烧秸秆”工作,我们就应该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方面,如今种地的都是“老弱病残”,他们哪有能力将秸秆弄回家里?再说,过去将秸秆弄回去,可以烧饭,如今农村都烧电、烧液化气了,这些秸秆弄回来毫无用处,堆在那里腐烂,也会污染地表水,更加破坏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在鼓励秸秆利用方面多做工作,让秸秆“变废为宝”,农民舍不得烧秸秆。当前,应该是用财政资金赎买农民的“秸秆焚烧权”,而不是处罚焚烧秸秆的农民。
说到传统的秸秆烧饭,让我联想到一口大锅上贴着印有“蒙阴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封”的封条,虽然该封条引发网上曝光热议后,当地政府依然不承认此举不妥,但9月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报指出,8月29日生态环境部调查组在山东临沂调查发现,当地存在平时大气治理工作滞后,被约谈后病急乱投医,搞环保“一刀切”的情况。估计当地领导不得不反思了。
这种荒唐事还并非山东省临沂市独有,另一件发生于河南的“环保一刀切”事件也是令人匪夷所思。6月7日,《城管要求农妇70亩小麦必须用手收割:担心扬尘污染》一文报道,眼下正是抢收抢种忙“三夏”的重要时节,驻马店上蔡县的刘女士却犯难急的想哭!她拨打《大参考》热线求助,称自家70亩的小麦本就因刮风下雨出现大面积倒伏,致使部分小麦开始发霉,且未来两天有雨需要加急收割,可是上蔡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却不让她用收割机收割,必须用手割。
因为这块麦田附近有一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因为担心麦收产生的扬尘,会影响监测站的数据,所以上蔡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要求她们只能用手割。可已经大面积倒伏的麦子又岂容人工慢慢地收割?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古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来了。
好在经媒体曝光后,上蔡县知错就改,安排据说环保的收割机进场,帮助刘女士收割完麦子。
说起在环保方面的矫枉过正,近期猪肉涨价又暴露出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此前因环保要求,很多地方都严令禁止散养生猪,规模化养猪项目也很难获批,导致生猪存栏量大减。如今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措施,支持生猪产业,保障猪肉供需与价格稳定。自9月6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召开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视频会,要求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排查超出法律法规的禁养规定和超划的禁养区,严禁利用禁养区划定搞“一刀切”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9月7日又联合发文规定,实施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项目中央补助比例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最低不少于50万元,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政府重视环保,这是造福于人民的善举。但好事要做好,善举要做善。无论是河南“花生剥壳禁止露天作业”、“小麦必须用手收割”,还是临沂灶台上的封条,都是“环保一刀切”思维方式惹的祸。从网易那个投票结果看,决策者显然未能和普通群众想到一起。我希望,此类“雷人”的规定今后尽量少一些,各级政府在出台公共政策前,请多征求群众的意见。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