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拆迁后规划 城中村拆迁圈地的郑州样本-激流网

郑州轰轰烈烈的“拆迁运动”一直颇具争议。

其中,河南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天君落马就与拆迁有关。“郑州建城史上规模最大的拆迁运动”,也正是吴天君时代拉开的序幕。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15年11月,“十二五”期间,郑州市四个开发区、六个城市区及县城、产业集聚区、组团新区规划区范围内,共启动拆迁村庄627个,动迁175.65万人,郑州全域范围内保持着每年拆迁100多个村的进度。其中,中心城区(围合区域内和航空港区107国道以西)的476个村庄,已完成拆迁改造城中村383个,占总数的八成。至今,郑州大规模拆迁仍在继续。

不可否认,郑州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郑州仿佛从一个大村庄变身成为一个大都市,高效地解决了城中村过去多年给郑州带来的隐患,新建的马路、地铁与高架打通了城市的脉络,拉大了城市的框架。

不过,在这些“钢筋混凝土”背后,却隐藏着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和一个个家庭悲剧。

强拆事件频发。在这些大规模拆迁背后,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大量土地被囤积和荒芜。大量安置房项目无证建设,并且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甚至几经停工,多年来拆迁户被“过渡”地过着漂无定居的生活,甚至一些老人在等待安置房期间相继离世,而一些年轻人至今未能入住婚房。据相关媒体公开报道,仅在吴天君主政其间,郑州400多家报亭被拆除,22个曾花费2000多万建造、只使用了5年的快速公交BRT站台也被拆除。

郑州市中原区的“拆迁运动”同样充斥着野蛮与触目惊心。俨然已经成为郑州市城中村拆迁圈地模式的一个缩影。2019年10月21日至25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在郑州市中原区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先拆迁后规划的后遗症影响深远,许多城中村至今一片狼藉,诸多未被安置的村民长期处于被“过渡”的状态。

在国家土地资源稀缺、供需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土地闲置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大量土地囤积并荒芜,安置房项目无证建设,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等上述问题,更是摆在郑州市政府、各区县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野蛮拆迁与旧村废墟

在记者走访的中原区须水街道办事处丁庄村、付庄村、天王寺村、小李庄村、须水村,郑州市高新区赵村,以及被称为“上万人口的郑州市最大的城中村”郑州市惠济区老鸦陈村等多个村庄旧址,所到之处均是房倒屋塌、一片残砖碎瓦。目前,这些旧村庄都已成了一片废墟。只有个别“钉子户”仍在原村旧址居住,有的人居住在尚未推倒的一两间房屋内,有的人则居住在临时搭起的简易房中。而记者在中原区走访的所有安置房项目,均处于停工状态,甚至有的项目至今仍是一个大土坑。据了解,多年来,这些项目时停时建,且无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等任何手续。

据媒体公开报道,2010年5月27日,郑州中原区须水镇发生拆迁致人死亡事件,阻止拆迁的商户陈先碧被挖掘机从二楼楼顶“扯下”,当场身亡。

2016年4月22日,在郑州市高新区石佛办事处的“拆迁清零”行动中,百炉屯村村民曹春生的房屋被强拆,三层房屋中仅剩一层的一半房顶和墙壁;2017年9月4日,“清零计划”再度实施,当日下午曹春生残存的房屋及隔壁其姐姐的房屋被数十人包围。在现场的两名保安被刺,一人身亡、一人轻微伤。曹春生作为该故意伤害案的嫌疑人被提起公诉,目前一审庭审已结束,但尚未判决。

20个安置房项目无证开工

先拆迁后规划 城中村拆迁圈地的郑州样本-激流网记者走访的中原区几个安置房项目均处于停工状态,图为付庄村安置房项目。

不仅强拆事件频发,在后续的安置房项目建设中,各个环节也涉嫌违法。记者获得的一份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的《中原区安置房提前开工分地块台账》显示,在中原区20个村安置房项目地块中,仅有3个村子安置房项目用地已摘牌,并办理了用地规划许可证。在这3个安置房项目中,只有两个项目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而其他17个项目均无任何手续,却开工建设。

尽管如此,在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的相关文件中有如此表述,“中原区的16个安置房项目20个安置地块,均根据郑州市城镇建设办公室《关于中原区提前开工安置房项目有关问题的函》的通知精神,这些项目均为中原区城中村改造项目,郑州市城镇建设办公室已认定该项目符合安置房提前开工的相关要求,同意继续施工,不再启动处罚程序。”

记者注意到,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的上述表述所依据的这份文件,是依据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18〕103号)。这次市长办公会议认为,中原区16个安置房项目20个安置地块符合《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2014〕18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18〕103号)明确的安置房建设提前开工的相关要求,同意继续施工。市城管委、城建委、国土局等相关部门不再启动处罚程序。

记者所走访的前述村庄,均是在2013年、2015年、2016年前后开始拆迁。而这些村子数万村民至今仍被“过渡”地过着漂无定居的生活。记者走访发现,仅丁庄村,在这几年的“过渡”生活中,有多名老人未能等到入住安置房,就已相继离世。为安葬这些老人,其家属都要从城区再返回到旧村原址的废墟上,为这些老人举办丧葬仪式。而村子里一些早该结婚的年轻人,至今也未能入住婚房。

谁拆了“不在拆迁范围”的丁庄村

先拆迁后规划 城中村拆迁圈地的郑州样本-激流网中原区须水村某“钉子户”,仍住在房子旧址上搭建的简易房内。

郑州市土地囤积现象触目惊心。而郑州市大规模强制性拆迁背景主要是依据城中村改造、合村并城、老旧片区改造等相关政策。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15年11月,“十二五”期间,郑州市四个开发区、六个城市区及县城、产业集聚区、组团新区规划区范围内,共启动拆迁村庄627个,动迁175.65万人,郑州全域范围内保持着每年拆迁100多个村的进度。其中,中心城区(围合区域内和航空港区107国道以西)的476个村庄,已完成拆迁改造城中村383个,占总数的八成。至今,大规模拆迁仍在继续。“这些拆迁涉及郑州所有的城中村,而安置房十有八九至今都仍未建成。”有当地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

记者走访发现,有不少拆迁户认为拆迁补偿不公平、不透明,而纷纷网络投诉、实名举报,有的则提起行政诉讼。

记者搜索发现,仅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政府涉案行政诉讼就达1100余起。其中,多是由于合法房屋遭到强制拆迁而把中原区政府作为被告而起诉。根据河南商报报道,中原区政府因失信,已被纳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据该报道,中原区政府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乘高铁、住星级宾馆会受到相关消费限制。

丁庄村一组村民谢静,作为丁庄村为数不多的“钉子户”,一直认为丁庄村拆迁补偿存在猫腻。不仅通过网络举报,还依据政府行政信息公开条例向中原区政府、郑州市政府,以及相应的职能部门相继提出了数十份行政信息公开申请。其对“中原区政府公开丁庄村补偿明细”也请求,也从行政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走到提起行政诉讼。

在数十份行政信息公开申请,和郑州市中原区政府、郑州市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回复中,记者梳理发现,有关丁庄村一组自然村的用地规划审批,在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回复中显示,“该区域在郑州市总体规划中为防护绿地,目前没有相关单位申请编织该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谢静告诉记者,“这个回复意味着丁庄村一组自然村根本不在拆迁范围。”然而,这个被规划为防护绿地的地块,堂而皇之的被强制拆迁了。

是谁把不在拆迁范围的丁庄村的房屋拆迁了?谢静以“请公开丁庄村拆迁改造的项目名称,请公开对丁庄村房屋拆除的负责主体、实施主体。”为由,再次要求中原区政府行政信息公开,中原区政府回复称,“中原区须水街道丁庄村拆迁改造项目是丁庄村整村自主改造拆迁项目。关于负责拆迁的主体、实施主体,中原区政府并不掌握,建议您到中原新区丁庄片区改造指挥部咨询。”

随后,谢静又以“请公开涉及丁庄村拆迁安置相关项目的申报文件、审批文件”为由,向中原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申请公开。经过几轮申请和回复后,最终得到中原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的回复,“该项目为郑州市中原新区丁庄安置区项目”,该项目建设用地面积达724亩。中原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回复显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3亿元,全部由政府投资。”

而中原区政府的回复却让谢静以及丁庄村村民产生了诸多质疑。中原区政府的回复称,“该项目已于2018年10月8日,由河南城投中和建方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以下简称‘中和建方公司’)”并改变了投资主体,而在其他申请公开的信息回复中,则显示相关信息不存在。

中原区政府语焉不详的回复,在谢静看来是玩“文字游戏”,甚至有“偷换概念”之嫌,并认为中原区政府的回复程序违法。在谢静向中原区政府、郑州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提出的数十份行政信息公开申请中,“43亿元资金的使用情况”“中原新区丁庄片区改造项目的农用地转用方案的上报、审批文件”“丁庄片区改造项目的补充耕地方案”“丁庄片区改造项目的农用地转用方案”“丁庄片区改造项目的征收土地方案的上报、审批文件”“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13〕110号文)”“丁庄村补偿明细”等申请,被相关单位回复为“申请公开的信息不存在”,或以“内部管理信息,不属于政府信息”,或以“涉及第三方的隐私”为由不予公开。

而中原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给出的“丁庄村安置房项目总投资43亿元,全部由政府投资”的具体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也引发谢静以及丁庄村村民的诸多质疑。

丁庄村的拆迁主体到底是谁?中和建方公司又是如何介入丁庄村安置房项目的?在中原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的回复中显示,丁庄村安置房项目的立项申请人为郑州中原新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记者查询发现,该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股东为郑州市中原区国有资产管理局。这也意味着,这个“计划总投资43亿元”项目投资主体的背后正是中原区政府。

基本情况已经厘清,但“该项目已于2018年10月8日,由中和建方公司投资建设。”而这个变更的投资主体又是何方神圣呢?

记者从工商信息系统查询发现,中和建方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而上述由中原区国有资产管理局独资的郑州中原新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中和建方公司占股比30%。大股东为郑州市政府的全资国有公司郑州城建集团投资公司。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在中原区走访的几个安置房项目上看到,这些项目的建设单位均为中和建方公司。记者于10月23日采访和建方公司,被办公室负责人告知“领导都不在,具体不清楚。”

规划滞后或是主因

先拆迁后规划 城中村拆迁圈地的郑州样本-激流网中原区须水天王寺村安置房项来仍是大土坑。

大量土地囤积并荒芜,安置房项目无证建设,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等上述问题的症结在哪儿?

就在去年,2018年7月,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五次会议,听取了河南省政府《关于限制土地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河南省涉嫌闲置土地21.28万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其中郑州、洛阳、南阳等5个省辖市涉嫌闲置土地较多,约占全省闲置土地总量的68%。

记者在郑州走访时,有当地知情人士对上述有关河南省涉嫌土地闲置的数据存在疑问,“整个郑州的城中村都要拆迁完了,太多的安置房又都没建起来,而耕地也都被占了,仅郑州市囤积并闲置的土地又有多少?往市郊走走,哪儿的土地不是被闲置?”

上述报告认为,造成闲置土地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其中,政府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非净地出让导致交地时间延迟,项目单位无法如期进场;城市建设规划不断调整,企业拿地后无法及时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繁琐,开工建设需要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一系列手续,只要一项出现拖延,都会造成项目无法按时开工。而企业方面的原因有:部分企业因追求利益最大化申请调整规划,此环节往往用时过长,导致土地闲置;个别企业围地圈地、炒地皮谋利造成土地闲置;一些地方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放宽项目预审限制条件,企业前期超需求拿地,后期因资金不足而中断建设;因市场需求变化,原定项目发展前景不足,企业放缓或停止项目建设,造成土地闲置。

有郑州本土房地产人士告诉记者,当地政府注重产业发展,要求先搞产业、后发展住宅,而开发商认为先发展住宅可以迅速回笼资金,并能给商业部分带来客流量,这使得很多开发商驻足观望。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郑州土地大量囤积并荒芜的主要原因在于,“先拆迁,规划滞后”所带来的后遗症,直接导致大量土地无法招拍挂。

就郑州市大量土地闲置并荒芜,以及大量安置房项目建设进度缓慢问题,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于10月25日走访郑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处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你需要采访哪个单位,直接采访就可以了,不需要经过宣传部。”记者函访中原区政府,截至发稿,未收到任何回应。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先拆迁后规划 城中村拆迁圈地的郑州样本-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先拆迁后规划 城中村拆迁圈地的郑州样本-激流网(作者:崔军民。来源:公众号  中国房地产报。责任编辑:罗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