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孔元在北京大学理教202发表了以“考茨基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争及其当代意义”为主题的讲座。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凌斌老师担任主持人。讲座主要包含四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细致地回顾了从帝国到帝国主义的问题,第二、三部分主要介绍考茨基关于帝国主义的思考,以及列宁对考茨基的批评和反驳,最后一部分在以上基础上加入思考和总结性的内容。

一、从帝国到帝国主义

世界历史某种意义上是欧亚史,位于历史中心的政治主体是帝国,这些帝国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其一是多建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上,其二是政治和经济没有完全分化,财富汲取方式体现为贡赋,它建立在政治支配基础上,其三是一个强有力的宗教作为意识形态支撑,比如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这种帝国形态,在西方史学界一般被称为“纳贡帝国”。在这段历史中,欧洲本来占据边缘位置,因为中世纪欧洲封建结构,权力碎片化比较严重,没有东方大帝国较为严密的中央集权,这种相对边缘的位置,为它率先进入现代提供了历史契机。

16世纪以后,世界历史开始分化,欧洲开启了从帝国向现代秩序的转型,并衍生出作为欧洲现代性的两个核心议题,即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

欧洲史的两个中心问题

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构成欧洲思想家论述的起点,欧洲的思想家在概述新的经济和政治形态的时候,建构了一个理想的国际秩序:经济和政治,二者结合起来,就是一个自由、和平、民主、繁荣的美丽新世界。但这个美丽新世界的图景,在大概19世纪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理想中的国际秩序并没有形成,反而带来保护主义和一系列战争的威胁。整个帝国主义的学说都在试图回答或者从理论上来回答16世纪构造的秩序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危机。

孔元老师讲解帝国主义词源

二、考茨基与超帝国主义

在讲座第二部分,孔元老师首先指出,19世纪后围绕“帝国主义”产生的思考,是个漫长的思想史问题,由于讲座时间仓促,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只能截取考茨基和列宁的这一段争论,从中概观整个帝国主义问题的全面。

考茨基有三个身份:一是马克思著作的官方解释者和编纂者,二是德国社民党的重要领导,三从社会主义的革命传统来看,他被视为资本主义改良学派,背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理想,这一背叛表现在考茨基对于三个问题的论述。第一,社会生产与周期性经济危机,考茨基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一部分,对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危机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二,考茨基对欧洲当时的历史进行了分析,从原理后到实践、到历史地分析欧洲从自由贸易到帝国主义的过程;最后,考茨基给出了一个方案,而这个解决方案就是超帝国主义。这样的分析思路可被视为黑格尔辩证法的正题、反题、合题的表现。

原理分析主要指考茨基对于工业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阐发。工业要得到发展,农业就必须以同样的规模增加自己的产品和人口,它必须以和工业需求的增长相同的规模来增加原料和食品的数量。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却存在着突破这种比例的经常趋势,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一定的地区内的工业生产的发展比农业生产的发展迅速得多的趋势,农业始终是滞后的。一旦处理工农比例失调,就会生产过剩、资本过剩而原材料稀缺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考茨基认为解决工农失衡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自由贸易,一种是帝国主义。自由贸易主要是处于势力最强盛时期的英国采取的政策,它将整个世界作为它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凭借它强大的工业生产,成为“世界工厂”。但这一政策引发了其他国家的追赶,并促使西欧的法德和美国等国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实现工业化,成为英国强有力的竞争者。而英国为了保护自己的贸易利益和市场,对此进行反击,于是帝国主义问题便产生了。

这一原理在实践中表现为19世纪所指出的欧洲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碰撞。帝国主义开始于英国的自由贸易,期间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喘息,再到后来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考茨基从三个方面对帝国主义进行了批判。第一,英、法、德之间进行军备竞赛;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受到了资本主义内在体系的威胁,而全世界的资本家应当联合起来;第三,如果资本家不联合起来,则有可能面临着很多的抵抗。这种抵抗,一是较发达的工业国内部的无产阶级的抵抗,除此之外还可能会面临很多较发达农业地区的抵抗。

对于帝国主义的三大问题,考茨基给出了超帝国主义的解决方案。其含义是通过资本家之间的强强联合把贸易冲突和政治纠纷的问题解决掉,让欧洲的大国,尤其是欧洲大国的资本家们摆脱战争的威胁。

要达到超帝国主义,需要运用四大措施:一是在经济上重新恢复自由贸易传统;二是实行民主政治,解决国内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冲突;三是设计一个欧洲联邦来维持世界和平的基本的格局,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繁荣创造基本的、稳定的条件。四是,对于殖民地问题应当成立一个较先进的托管委员会,对这些殖民地进行托管并慢慢培育,让他们自然地加入到欧洲社会的大家庭。通过这些措施,世界最终可以实现永久的和平。

孔元老师讲座现场

列宁、帝国主义、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和考茨基其实同属于左翼阵营,同属于马克思主义。但列宁认为考茨基的想法不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想法,且称其为马克思基本教义的叛徒,这二者之间的分歧可能与他们身处的环境差异有关。列宁是俄国人,而考茨基是德国人,考茨基出身于发达工业国,但是当时的俄国还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国。按照考茨基的设想,俄国在整个世界体系中处于殖民托管,半文明、未开化,只能听西欧人道德说教的地位。而这对于一个俄国人,尤其是对于像列宁这种有着非常深厚的理论修养和非常大的政治抱负的人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所以,列宁从马克思经典教义的立场出发,结合俄国革命里基本的模型和社会经济现实,认为需要对整个帝国主义学说进行改造。这个改造一方面是建立在对当时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生产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是建立在对考茨基所提出的方案的系列批判之上。最后,列宁给出了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案,这集中体现在他所著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这本书从第一章到第六章讲述帝国主义的五个特征,第七至九章在特征之上对帝国主义做了一些评价,而这些评价其实是建立在对考茨基的反驳的基础上,这就是列宁对当时的欧洲,或者是对整个世界经济形势的一个新的概括。

1 .帝国主义的5个特征

列宁将帝国主义的特征归纳为五点:一是生产集中和垄断,二是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三是资本输出,四是资本家同盟瓜分世界,五是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孔元老师推荐读物—《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这五大特征具体来看,其一,不同于亚当斯密“无形的手”的设想,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后结果是生产混乱,是一段时间的繁荣,进入危机,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荣,最后又再进入危机的状态。为了避免这样的恶性循环,“卡特尔”的垄断形态得以产生,资本家们对彼此的原料价格进行了沟通,使得生产变得协调起来,避免了无序生产带来的很多问题,生产集中和垄断于是得以产生;其二,在集中垄断的过程中,银行由支付中介转变为可以全面控制工业生产的垄断产业。由此产生希法亭关于金融资本的概念,即银行支配,工业资本家的钱和银行的钱结合成一体;其三,相比于更为诚实、存在真实交换关系的商品输出,过剩的资本输出是因为国内的市场的饱和或是说国内的无产阶级极度缺乏购买力,这是资本家寻找最有利于实现自己价值的东西的自然逻辑。资本家通过资本输出把自己的钱贷贷出去以控制国家经济,一带一路可以说就是这个逻辑;其四,随着最大垄断同盟的国外联系、殖民地联系和势力范围的极力扩大,资本家逐渐通过资本输出掌握了整个国际市场,而这些垄断同盟就自然地走向达成世界性的协议,形成国际卡特尔;其五,列宁认为整个列强瓜分世界领土完毕之后,世界并不会进入一个和平的状态,而是进入一个重新占领和重新瓜分的一个高潮。

2 .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

以上是列宁对所谓的帝国主义形态的基本观察,对于考茨基设想的和平时代。列宁认为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因为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而从俄国的实际出发,社会主义革命势在必行。

列宁认为考茨基方案不可行,一是因为其分析框架是工业资本,而帝国主义的特点是金融资本。二是因为考茨基把帝国主义视为一项可改变的政策,可列宁认为帝国主义的是摆脱了所有人喜好的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因此,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摆脱掉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与和平主义,不过是一种善良而天真的愿望而已。资本主义现实中的“国际帝国主义的”或“超帝国主义的”联盟,不管形式如何,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两次战争之间的“喘息”。

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使得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这寄生性与腐朽,一是来自垄断。垄断让人们失去了进取的动力,在规定了垄断价格的范围内,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消失了在经济上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二是资本主义造成了以“剪息票”为生,根本不参与任何企业经营、终日游手好闲的食利者阶级。资本输出,使食利者阶层完完全全脱离了生产,给那种靠剥削几个海外国家和殖民地的劳动为生的整个国家打上了寄生性的烙印;三是资本主义产生出这样一批先进的工业国家,这些国家的上层阶级从亚非两洲获得巨额的贡款,并且利用这种贡款来豢养大批驯服的家臣,他们不再从事大宗的农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而是替个人服务,或者在新的金融贵族监督下从事次要的工业劳动;四是极少数最富的国家若享有垄断高额利润,就有可能在经济上收买无产阶级的上层,从而培植、形成和巩固机会主义。

3 .社会主义革命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列宁基于两个核心论证,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势在必行。其一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核心矛盾若依然存在。商品生产虽然依旧占统治地位但实际上已经被破坏了,大部分利润都被那些干金融勾当的天才拿去了。二者之间的矛盾若不解决,所有的资本主义危机都解决不了。列宁认为既然生产已经社会化,那么所有权形式也应该跟着社会化,而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私有经济关系和私有制关系已经变成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外壳了,如果人为地拖延消灭这个外壳的日子,那它就必然要腐烂。

其二是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列宁指出,环顾整个世界经济,俄国与东亚是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区域。各国经济政治条件极不相同,发展速度极不一致,各帝国主义国家间存在疯狂斗争,争夺殖民地斗争愈演愈烈。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除了用实力来解决矛盾,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对当代的启示

谁成功谁失败,很难有个确切答案。列宁对于政治经济的思考,非常有建设性。至于考茨基,参考托洛茨基对其看法:“说到底,终其一生,考茨基都只是一个天才的评论家。他的性格像他的思想一样缺乏勇敢无畏的突进,而没有这种品质,革命的政治便不可能。”在那样一个革命狂飙突进的年代,更需要的是像列宁、毛泽东这种敢于顶天立地去奋斗,有着大无畏革命精神的人。

当代国际经济的政治形势和一、二战期间相似,经过了一个非常和平、美好的自由主义时代,进入了一个列国竞争的时代并存在着战争的潜在威胁。所谓的和平、自由、民主、进步的幻想理论在08年以来都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出现了问题,引发了以国家权力为基本手段的改革,并通过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体现出来。中、美、欧所形成的新一轮竞争的格局,是在重复一、二战的格局还是产生了新的东西?如何在当代的环境之下,重新激发或提炼出一些新的命题?孔元老师最后提出,如果各位有列宁这样的雄心,能够基于中国国情,基于中国的经济政治地位,提炼出一个新的方法,就真的就有可能成为新时代的列宁。

孔元老师推荐电影:《小丑》

在提问与互动环节,听众围绕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阶级与民主关系、垄断的优劣问题进行了提问。在讲座最后,孔元老师讲述了美国电影《小丑》所体现的资本主义危机的隐喻。他指出《小丑》里面有三层隐喻,其一是美国愈演愈烈的贫富分化的形象化的表达,以及它是引发的对于资本主义逻辑的全球反抗;其二 “小丑”设定的悲剧和喜剧的戏剧表达方式,某种意义上呼应了古罗马皇帝屋大维临终以“喜剧”方式表现的遗言,因此某种意义上,象征着美国作为新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运;其三是喜剧的设定,也是对于人生活方式的一种思考。如果说悲剧的人生,是一种宿命,那么喜剧的生活,就成为了一种悲怆却又饱含自我嘲讽的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考茨基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争及其当代意义-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wind_1917 

考茨基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争及其当代意义-激流网(作者:孔元。来源:法意读书。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