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2日,是列宁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他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同时在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同第二国际伯恩施坦、考茨基机会主义及其在俄国的变种经济派、孟什维克等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激流网将连载《列宁革命思想研究》一书,以飨读者。  

列宁对俄国革命的早期探索:俄国革命的动力与无产阶级的位置-激流网

第二节  俄国革命的动力与无产阶级的位置

任何一个自觉的革命者都需要明确革命的对象、它的领导力量及可以争取的力量,即要科学认识革命的动力问题。在旧式的资产阶级革命中,革命的动力问题相对比较简单,那里资产阶级是当然的领导力量,城市大学生、手工业者以及工场工人、农民等为革命提供战斗力量。然而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背景不同,它是在英法等国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一百多年以后,在西方资本主义对俄国形成极大的国际竞争压力的时代发生的。此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无产阶级已经形成,并在马克思主义革命知识分子的推动下形成了自己的政党,他们已经成为俄国的重要政治力量,这就造成了俄国复杂的阶级态势。这种情况要求俄国工人革命家根据俄国国情特点制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战略和策略,确定对待其他阶级的态度。后来的历史表明,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并最终导致了党的分裂。

近代俄国长期处于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之下,由于缺乏政党政治的条件,正式的政党产生较晚。只是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相继产生了两个全国性政党,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和社会革命党。[1]在俄国政党政治尚不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列宁对俄国革命动力的分析通常是直接针对各个阶级进行的,这种阶级分析为日后政党政治迅速发展年代的政治分析奠定了基础。列宁对俄国阶级和政治力量的分析非常广泛,其中既有一些基本的长期趋势性的分析,又有结合具体政治形势对各个政治派别和集团作的应景式点评,而后者又往往是从前者派生出来的。因此我们的介绍重点放在第一个方面,即列宁对俄国各阶级力量和立场的基本分析。

一、俄国各阶级与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

在1905年之前,列宁对俄国革命动力的分析主要是着眼于各阶级对推翻专制制度、争取民主和政治自由的态度。

列宁肯定了资产阶级是争取政治自由的力量。在他看来,资产阶级同专制制度之间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利益矛盾。专制制度保证资产阶级可以粗暴地剥削工人,帮助资本家来防止社会主义,但是专制制度本身又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警察和官僚的压迫也时不时地激起包括资本家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愤恨。他写道,“整个资产阶级的更广泛的利益,以及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利益,必然要产生反对专制制度的自由主义反政府派”[2]。由此列宁提出对于资产阶级与政府的任何冲突都要加以注意和利用。

列宁同时也指出了资产阶级在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中的不彻底性。综合来看,列宁认为资产阶级在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具有不彻底性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资产阶级同专制制度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列宁认为,在专制制度下,虽然资产阶级也受到种种限制,但是它可以借助自己的金钱力量使得自己的利益在专制制度下得到某种表达。“富人可以贿赂官吏和警察,不至于吃他们胡作非为的亏。富人可以向最高当局告状。所以,警察和官吏向富人找碴儿的时候比向穷人找碴儿的时候要少得多。”[3]因此,与工人和农民相比,资产阶级对政治自由的要求远不那么迫切,“最需政治自由的是工人和农民”。对于政治自由需求程度的不同决定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在斗争中的坚决程度的差异。

其次,资产阶级是有产阶级,被财产所束缚,他们害怕激进的斗争,渴望秩序。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它的统治,必然要求保留君主制和常备军等国家机器和设施,这就会同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彻底的民主要求产生矛盾。列宁认为,在争取民主的斗争中,人民群众愈是广泛发动,“他们中间要求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彻底民主化的无产者和半无产者阶层的代表就愈多,而这种民主化势必摧毁任何资产阶级统治的极重要的支柱(君主制、常备军、官僚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派按其本性来说是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因此,他们按其本性来说必定是不坚定和不彻底的。”[4]

最后,列宁还考虑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他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是相互对立的,在消灭专制制度以后,二者之间的矛盾就没有了中间障碍从而上升到首位,这个时候资产阶级就希望革命能停下来。他在早期的文章《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是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就表达了这点:“资本按其本性来说是一种纯粹民主主义的制度,但它在我们俄国却特别倾向于牺牲自己的民主主义,而同反动派勾结起来压迫工人,更加厉害地阻止工人运动的出现。”[5]在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越是采取独立的运动,越是激进,资产阶级就越是害怕无产阶级有一天把矛头指向自己。“他们怕的是‘极端’派的革命的社会主义目的,他们怕的是街头传单——无产阶级采取独立革命动的先声,而无产阶级不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是不会罢休,不会放下武器的。”[6]因此,他们虽然知道专制制度会阻碍工业和社会发展,但是害怕政治和社会的完全民主化,害怕工人起来同它进行斗争,因而“随时有可能同专制制度结成联盟来反对工人”[7]。列宁这里实际上指出,资产阶级有可能在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中转向反动,转向沙皇专制制度一边。

列宁早期对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点的概括是其两重性,即“它是进步的,因为它提出一般民主主义的要求,就是说,它反对中世纪时代和农奴制度的一切残余;它是反动的,因为它极力保存自己的小资产阶级地位,力图阻止和扭转国家朝着资本主义方向的发展。”[8]列宁对于小资产阶级这种两重性的判断与他早期在土地问题上的“双重原则”是相呼应的。民主革命时期列宁对小资产阶级的这个评价带有同民粹派论战的浓厚痕迹,表明列宁在民主革命时期就以社会主义的尺度来看待农民,对小资产阶级带着批判的观点,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不利于列宁充分认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动力作用。尽管如此,列宁对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是肯定的,尤其是农民在土地革命中的作用。此外,他非常重视城市的小市民和大中学生等在争取民主和政治自由的斗争中的作用,他曾经多次向这些阶层写公开信、呼吁书等。

列宁在肯定这些阶层作为民主主义运动的动力的同时指出,小资产阶级参加争取民主的斗争只是满足于一般民主主义的要求,这与无产阶级是不一样的:“俄国的知识分子和农民,作为与无产阶级相提并论的社会阶层,只能成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支柱。这不仅是从我们全部学说中得出的结论,而且是现实,而在政治变革时期和政治变革后的第二天,这个事实必然会更加强有力地表露出来。”[9]因此列宁也多次指出要与这些成分划清界限,为此他批评了社会革命党提出的把社会民主工党和社会革命党合并的主张,指出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阶级基础,一个是明确地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一个的主要社会基础是农民。在实践中,列宁对社会革命党的策略是既团结又斗争,既支持其作为民主主义力量反对专制主义的斗争,同时对其试图巩固小资产阶级的特殊利益、尤其是对其纲领中经常流露出的小资产阶级幻想(如将小土地所有制永恒化的观点)进行无情的揭露。

在列宁看来,在所有反对专制制度的力量中,只有无产阶级是唯一彻底的阶级。这主要是由如下几个原因造成的:首先,俄国无产阶级所受的政治压迫最深,它没有手段去影响上层阶级和社会舆论;他们遭受警察和官僚的压迫,是受苦最深的。他们的这种状况在封建专制制度下没有改善的可能性,因此他们只有同专制制度作殊死斗争才能改变这点。其次,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彻底实现政治社会制度的民主化,因为这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成为这个制度的主人。[10]也就是说,列宁认为民主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因为在他看来,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是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是工人自己的事业,工人需要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和锻炼起来,需要大规模的群众性宣传和鼓动,而这些没有政治自由是不可能的。[11]正是由于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的这种关系,列宁要求无产阶级要成为争取民主的先进战士。[12]

二、俄国无产阶级的独立性与领导权

从上面我们知道,虽然认为各阶级在斗争的坚决性和目标的彻底性方面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在1905年之前列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看作是推翻专制制度、争取政治自由的力量,把他们都称作民主派。根据他们在争取民主的斗争中的彻底性不同,列宁分别给这些“民主派”加以不同的限定,如“自由主义民主派”、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工人民主派等等。[13]在这种情况下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对其他各个阶级的策略就是遵循《共产党宣言》末尾提出的著名的策略原则:“无产阶级到处支持一切反对现存政治制度的斗争”[14]。例如,在1902年前后列宁曾经同资产阶级的“合法马克思主义”派进行过比较多的合作。

在提出同这些民主力量联合的同时,列宁强调社会民主党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无产阶级立场,要求无产阶级在这些斗争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列宁强调无产阶级的独立性,是由于他认为无产阶级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与其他阶级(尤其是资产阶级)有着深刻的差别。

在列宁看来,这种差别首先表现在所要求的民主的程度上:“在政治要求方面,工人民主并不是在原则上而只是在程度上与资产阶级民主有所区别”[15]。无产阶级要求彻底的政治自由,要求彻底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废除任何阻碍人们开展政治活动的人为限制,废除官僚机构和常备军等,而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是不彻底的,他们只是要求同专制制度分享权力,他们害怕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真正获得完全的政治自由和权利,所以他们不是千方百计地去打破旧的国家机器,而是试图将其中的一些有利于自己的部分保存下来,这点前面已有说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斗争目标上的这种差异不能不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斗争态度和手段。

其次,列宁还指出,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只是它的总目标的一部分。无产阶级除了要同专制制度进行政治斗争争取政治自由外,还要同资产阶级进行经济斗争争取经济上的改善,这以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为标志。列宁认为这种经济斗争是纯粹无产阶级的斗争,在这个斗争中,除了得到即将转到工人这边来的小资产阶级的支持外,无产阶级是孤立的。他写道:“在经济斗争中,无产阶级完全是孤立的,要同时反对地主—贵族和资产阶级,至多也只能得到(而且也远远不是时常都能得到)小资产阶级中间那些趋向于无产阶级的分子的帮助。”[16]这也是促使列宁确立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中保持独立性的一个原因。

最后,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产阶级,这也决定了资产阶级只是无产阶级的暂时同盟。在推翻封建制度的斗争胜利之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才开始展开,对此无产阶级阶级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和组织准备,否则,跟在资产阶级后面做他们的尾巴只能延缓这个斗争的到来。

正是由于无产阶级和其他阶级在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中存在如此深刻的差别,列宁指出,在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中必须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17],就是说,无产阶级在和其他阶级一起进行反对专制制度、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时,要时刻保持自己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无产阶级的独立性要求无产阶级在斗争中一刻也不忘记与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对于任何企图从组织上或者思想上混淆无产阶级和其他阶级阶层的言行他都毫不留情地进行斗争。当时有人认为这样会破坏联合而不利于共同的斗争,列宁则恰恰相反,他认为这样只会加强所有争取政治自由的战士的力量,因为只有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利益的战士才是强而有力的,而把他们的利益蒙蔽起来则会削弱他们的力量。[18]值得注意的是,无产阶级的独立性还意味着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支持只是在后者同专制制度斗争的时候,在他们争取民主的时候。对此列宁写道,“无产阶级支持资产阶级民主派……是根据他们实际上是否同专制制度作斗争和他们在斗争中表现如何”,由此列宁批评了一些孟什维克的天真设想,后者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结成的联盟可以用事先制订协议的方式加以确定。[19]

列宁坚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这一方面表明他对其他阶级尤其是自由资产阶级的提防,防止无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尾巴,这是俄国无产阶级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独立性”作为一个防守性而非进取性的概念,其中还看不出无产阶级将如何去积极影响、推动其他成分,即起领导作用。固然,政治斗争中的领导权并不是由某一个神秘的力量预先指定的,也不是靠某一种领导权理论赋予的,但是如果事先没有明确地提出领导权的要求,没有明确的争取领导权的意识,那么在未来的政治斗争中无疑会比较被动。因此,无产阶级的独立性这一概念也意味着列宁还没有把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治自由斗争中的领导权提上日程。不过我们并不能由此简单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列宁认为资产阶级会取得政治斗争的领导权。[20]就本书作者所见,列宁几乎从来没有明确承认过其他阶级对于斗争的领导权,虽然他对于斗争的结果不抱幻想——他坚持认为斗争的结果必然加强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指出只是在资产阶级反对专制制度时才对其给以支持,这也就表明无产阶级要在斗争中考察资产阶级,而不是事先就把领导权赋予给它。因此,在列宁这里,领导权问题更多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是在实际的斗争中实现的。

虽然在1905年之前列宁用来规定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作用的主要概念是“独立性”,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满足于让无产阶级仅仅扮演这一角色,在少数地方他也明确提出过无产阶级要争取领导权的思想。其实,列宁提出无产阶级要成为争取民主的先进战士,这一点就已经隐隐包含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萌芽。无产阶级是争取民主的先进战士,在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具有特别的彻底性和坚决性,这使得它在实际的斗争中对其他不彻底的、动摇的阶级处于一个监督、鞭策甚至是推动其前进的位置,因而就潜在地包含了无产阶级在争取民主斗争中的领导地位。对此列宁曾经说道:“一切自由派,只有当它在实际上反对专制制度时,才配得到社会民主党的支持。唯一彻底的民主派即无产阶级对一切不彻底的(即资产阶级的)民主派的这种支持,就是实现领导权的思想。……从无产阶级观点看来,在战争中实现领导权的应该是斗争最坚决……也就是那个批评任何不彻底性的民主派思想领袖”。[21]

列宁有关无产阶级应该争取领导权的思想在同经济派的斗争中作了较早的发挥。前面曾经提到过,经济派要求无产阶级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斗争上,争取工人经济状况的改良,而忽视工人的政治斗争任务,甚至认为政治斗争是资产阶级的事情。列宁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强调无产阶级参加政治斗争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工人必须掌握领导权的思想。列宁认为,社会民主党要过问自由派的每一个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积极参加解决这些问题,使问题按照社会民主党的意图解决,否则就是把政治斗争的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民主派[22]。他还写道:“作为争取民主的先进战士,社会民主党应当……领导各个反政府阶层的积极的活动,向他们说明他们同政府的局部性的和职业性的冲突的普遍的政治意义,动员他们支持革命政党;应当从自己的队伍中培养出一批善于从政治上影响一切反政府阶层的领袖。任何放弃这种作用的做法,无论用多么漂亮的话……等于是把领导作用让给资产阶级民主派。”[23]列宁甚至还认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推翻专制制度的条件,他写道:“不懂得社会民主党如果不把一般民主运动的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不能够推翻专制制度”。[24]

总的来说,在1905年之前列宁论述无产阶级在俄国革命中的角色的主要概念是“独立性”。列宁没有明确地认为资产阶级一定会获得领导权,在他那里,领导权问题更多的是由未来的斗争来确定的,在少数场合他甚至明确提出了应该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民主革命的思想。列宁在民主革命领导权问题上的这种不确定性为其后来革命思想的发展留下了空间。[25]

三、农村的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的两个联盟

以上对俄国革命动力的分析,主要是基于俄国的政治任务——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争取政治自由而言的。1905年以前列宁对其他阶级的策略基本上是基于各个阶级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当然,在争取政治自由这一任务之外,社会民主党还制定了工人的经济改良纲领以及农村的土地改革目标。不过在1905年以前,由于对农村民主任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列宁并没有很好地把它同争取政治自由这一政治目标整合在一起。他通常独立地讨论农民问题,为了反映列宁的这一思想特征,这里专门介绍他关于俄国农村阶级斗争的思想和他制定的无产阶级在其中的斗争路线。

在列宁起草的多份党纲中,土地问题都是作为对农民的专门问题而提出的,它不像争取政治自由那样被看作是“全国性”的政治任务。尽管列宁在一系列党纲(草案)针对农村问题提出的具体任务都是在民主主义范围内的,但是由于列宁运用阶级分析法对农民进行阶级划分,并且一直关注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列宁关于俄国农村阶级斗争的思想远比简单地消灭农奴制残余来得复杂。

在分析农村阶级斗争状况和发展趋势时,列宁首先强调俄国“农民”是相对地主而言的,是同地主对立的“作为一个整体的全体农民”,是作为一个等级的阶级。[26]他进一步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农民内部本身发生了阶级分化,因此需要分析农民内部的阶级构成。

在《告贫苦农民》一文中,列宁运用实证材料对俄国农民进行了阶级分析。他把农民分成三个主要的阶层,即贫苦农民、中等农民和富裕农民。这里列宁划分的标准不是按照土地占有数量,因为在他看来由于俄国土地关系复杂,不能依据法律意义上占有的土地多少来衡量,“最正确的办法,就是按马匹的多少来分富裕农民、中等农民和无产农民”[27],因为列宁认为马匹是当时俄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他把没有或者拥有一匹马的农民归为贫苦农民一类,根据俄国当时的统计资料这样的农民共有650万户(其中300万户是无马的,350万户只有一匹马);中等农民每户有2匹耕畜,共有200万户约400万匹马;最后是150万户富裕农户有750万匹马,也就是1/6的富裕农户占有近一半的马匹。[28]

列宁进一步指出了这种“阶层”划分背后的阶级关系。他认为,无马的农民一贫如洗,是农村的无产者;由于没有力量种地(即使有地也被迫租出去),他们主要靠出卖劳动力为生[29];“有一匹马的农民,同无马的农民一样,也只能靠‘外水’来勉强度日。也就是说,有一匹马的农民已经不完全是业主了,成了雇工和无产者。因此,这样的农民就成为半无产者”,这样贫苦农民即农村的无产者和半无产者就有350万户,“他们只在名义上是农民,实际上是雇工,是工人。他们都应该同城市工人结成一个联盟”。[30]至于中等农民,他们介于富人和无产者之间,列宁认为他们几乎永远也摆脱不了债务,因为他们不像富裕农民那样有稳定的收入。少数中等农民可有转化为富农,大多数中等农民谈不上雇用别人,他们自己还得受人雇用。[31]而富裕农民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雇用雇农和日工,他们是农村的资产阶级。

基于上述阶级分析,列宁认为农村同时存在着两种斗争,一个是贫苦农民和富裕农民一起反对地主的斗争,其次是贫苦农民和城市工人一起反对农村资产阶级的斗争。前一斗争的内容是要消灭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关系,这是一般民主主义的,它本身并不能消灭剥削和贫困。只有第二个斗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俄国当前主要是第一个斗争,它完成之后才会有第二个斗争的全面展开,由此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的“两个联盟”和两步思想,即无产阶级首先和全体农民一起,推翻地主的统治,完成民主革命,然后和贫苦农民一起,在西欧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列宁提出要建立贫苦农民自己的独立组织,这也是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在农村阶级斗争的体现。列宁对农村的这种阶级分析及由此制定的阶级斗争策略思想一直延续到十月革命后,他将贫农看作半无产者并提出无产阶级与之结盟共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至于农村这两种斗争的关系,随着对农村阶级矛盾认识的深入,列宁的强调也逐步从资本主义矛盾转向一般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在1901年《工人政党和农民》中他对这两个矛盾进行了评估,指出虽然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富农)的矛盾将越来越增长,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也将成为过去,但是当前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对立“才具有最本质和最重要的实际意义”[32]。列宁认为,俄国的农村工人同农民的联系还非常密切,他们还遭受着一般农民所遭受的苦难,“所以农村工人运动,无论现在或最近将来,决不会有全国性的意义。”[33]

对于农村的阶级斗争,列宁提出俄国工人阶级的方针是两个联盟,那么列宁怎么看待城市自由资产阶级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呢?资产阶级在俄国的土地问题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在1905年之前,由于农民土地革命还没有成为现实的议程,自由派资产阶级对这个问题的正面表态较少,列宁对此的论述也较少。在1903年底《民粹派化的资产阶级和惊慌失措的民粹派》一文中,列宁较早对自由派的土地纲领进行了评价。他把自由派的土地纲领同社会民主党的纲领进行了比较,指出二者的近期趋势是一致的,大部分要求也是相同的,都是要消灭农奴制残余。但是列宁也指出了二者的重要差别:第一,社会民主党人主张用革命的办法,采取革命的坚决态度,自由派则主张用改良的办法,采取不坚决的行动。第二,社会民主党人强调指出,清除了农奴制残余的制度是资产阶级制度,他们预先揭露了这个制度的一切矛盾,还力图立即扩大这个新制度内部蕴藏着的、而且现在就已暴露出来的阶级斗争,使这个斗争更加自觉;自由派却忽视清除了农奴制的这一制度的资产阶级性质,掩盖这个制度的矛盾,竭力缓和这个制度内部所蕴藏着的阶级斗争。[34]这样我们看到,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他们在争取政治自由问题上的分歧是很相近的,因而就动力结构而言这两个问题是类似的。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把列宁早期对俄国革命动力的分析同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前关于德国革命的分析做个简单的对比。[35]在1848年革命前的探讨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资产阶级在争取民主的斗争中的不彻底性,提出了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的策略原则。不同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承认资产阶级会获得这个斗争最初的领导权,革命建立的首先将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在这个基础上无产阶级才开始新的斗争。如在1847年2月的《普鲁士宪法》一文中恩格斯写道,“资产阶级政权一旦建立起来,特殊的独立的民主运动马上就会开始。”[36]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则这样写道:“共产主义者为了本身的利益就得帮助资产阶级尽快地取得统治权,以便随后能尽快地把它推翻”。[37]而列宁把革命的领导权看作是由实际斗争来解决的问题,并已经由坚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争取领导权的思想。此外,在农村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之前论述很少,列宁对农村阶级斗争的复杂性的认识则比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得多,他提出了农村阶级斗争的两条战线、两个联盟的思想。马克思有通过不断革命将德国民主革命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38],而列宁则认为俄国革命将导向资本主义。

当然,列宁对于俄国革命动力的分析还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首先,在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上列宁的提法还不够明确和稳定,独立性仍然是他主要使用的概念;其次,由于对土地任务的重要性估计不够,列宁对农民的革命潜力仍然存在低估的倾向;最后,列宁没有把三个任务综合起来思考,对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位问题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列宁认识上的这些不足,主要是由于缺乏实际的革命经验作基础,因而可以预计,他的革命理论必定会在革命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完善。

注释

[1] 当时有一些民族党和地区党,但是它们的影响并不如这两个政党大,见叶艳华:《俄国早期政党研究》,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列宁全集》第六卷,248页。

[3]《列宁全集》第七卷,145页。

[4]《列宁全集》第九卷,62-63页。

[5]《列宁全集》第一卷,73页。

[6]《列宁全集》第九卷,63页。

[7]《列宁全集》第二卷,436页。

[8]《列宁全集》第一卷,70页。

[9]《列宁全集》第六卷,362页。

[10]《列宁全集》第二卷,436页。

[11]《列宁全集》第二卷,88-89页。

[12]《列宁全集》第二卷,436页。

[13]《列宁全集》第九卷,62页。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66页。

[15]《列宁全集》第六卷,251页。

[16]《列宁全集》第二卷,431页。

[17]《列宁全集》第二卷,92页。

[18]《列宁全集》第三卷,436页。

[19]《列宁全集》第九卷,172页。

[20] 这点已经为部分学者所注意,如Fitzpatick在论述俄国革命史的著作中就提到这点,他认为列宁从来没有接受资产阶级成为俄国反转之斗争的天然领导的思想,见Sheila Fitzpatric,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xford Univeristy Press, 1994, p31。

[21]《列宁全集》第九卷,171-172页。

[22]《列宁全集》第六卷,250-251页。

[23]《列宁全集》第五卷,329-330页。

[24]《列宁全集》第六卷,328页。

[25] 无论无产阶级是要在政治斗争中保持独立性,还是要成为争取民主的先进战士并进而实现领导权,都需要她建立独立巩固的政治组织。在专制制度统治下的俄国,这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众所周知,列宁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限于篇幅,本书不拟详细讨论列宁的建党理论和实践。

[26]《列宁全集》第六卷,287页。

[27]《列宁全集》第七卷,129页。

[28]《列宁全集》第七卷,130页。

[29] 其实这里应该还有租用地主的马匹的情况,也就说可能受农奴制剥削,但是列宁却强调他们受富农的剥削,因此这里也就存在低估俄国农村农奴制残余的危险。

[30]《列宁全集》第七卷,135页。

[31]《列宁全集》第七卷,136页。

[32]《列宁全集》第四卷,382页。

[33]《列宁全集》第四卷,382页。

[34]《列宁全集》第八卷,76-77页。

[35] 关于马克思在1848年革命中的理论与策略的详细讨论,可参考Hal Draper,Karl Marx’ Theory of Revolution, Vol.2, Monthly Review Press, 1978, p186-201。

[3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40页。

[3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374页。

[38] 参见Hal Draper,Karl Marx’ Theory of Revolution, Vol.2, Monthly Review Press, 1978, pp 201-249.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列宁对俄国革命的早期探索:俄国革命的动力与无产阶级的位置-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列宁对俄国革命的早期探索:俄国革命的动力与无产阶级的位置-激流网(作者:曹浩瀚。来源:《列宁革命思想研究》。责任编辑: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