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革命后,伊拉克政权数次更迭。1968年,相对保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自由军官组织)最终被更为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复兴党)所取代。

复兴党上台后,依靠其现代政党组织模式,全方位控制了党政军企等主要经济政治组织。

复兴党的组织模式是典型的列宁主义式组织,建立了支部、总支、党委、地区党委、中央等五层结构。党支体系深入社会各基层单位,包括社区、车间、医院、学校等。到1970年底,向军队派遣了3000多名政治委员,直接受萨达姆领导,文职官员取代职业军人掌握军队。复兴党还建立控制各种群众团结,通过组织青年团体、妇女解放运动和扫盲运动等运动,掌握群众运动的主导权,并进一步打破了家族制度的束缚。

从1968-1979年,复兴党在1958年改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进行了广泛的社会改革,极大的打击了封建势力,完全回收了石油主权,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缓和了阶级矛盾,把伊拉克建成了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土地改革和合作化

1958年革命后即进行了土地改革,然而这次土改中对封建势力让步太多。1958年土改法案中,限制了地主最高拥有土地的数量,并规定对超出部分国家用债券购买,之后有偿出让给农民,农民20年付清。但由于地价很高,因此获得土地的农民实际上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复兴党上台后开始了有伊拉克特色的打土豪分田地。当局宣布农民不再为分到的土地付息,国家也不再给予土地收购的补偿。1970年,复兴党进一步降低地主拥有的土地上限(为1958的15%左右),并根据肥沃程度等进行调配。

到1982年,地主占有土地由1958年的68%减少到13.7%,小农占有土地由1958年的10.5%上涨到69.3%。

伊拉克篇:复兴党和国家资本主义改革-激流网

土改同时,复兴党在农村发展水利,建立合作社和国营农场,并建立服务于农村工业中心、扫盲中心和图书馆。

到1982底,耕地合计2400万杜诺姆左右。其中富农和地主合计占地30%,这部分人雇佣农业工人约3.5万。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场合计占地为总耕地的3-4%,加上合作社合计占比超过50%,这部分全部纳入生产计划,统购统销。

农村中仍然存在阶级矛盾,比如雇佣工人仍然受到剥削,合作社的管理人员一般是以前的地主。但是,农村的阶级矛盾极大缓和,封建势力基本被消除。这使得生产力得到一定解放,土地单产持续提高。

工业化情况

1968-1973年间,伊拉克逐步完成了石油国有化的任务,最终完全控制了本国的石油生产和销售。通过石油出口,伊拉克积累了大量资金,这是伊拉克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基础。

一方面,政府通过保护关税培养民族工业,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大量直接投资兴建国营企业;这使得伊拉克工业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从产业结构看,伊拉克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到1980年石油收入占据国家收入的50%;除石油工业外,工业主体是轻工、纺织和建筑。

从所有制结构看,国有企业占据主导,特别是1975年后,国家垄断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大型国企除涉足石油外,还涉及纺织、水泥、制糖、化肥、化纤、电缆、钢铁等行业。

伊拉克篇:复兴党和国家资本主义改革-激流网

从产业规模看,一直是少数资本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和大批小型家庭作坊并存。大企业雇工比例增加不大,小企业大量存在。

伊拉克篇:复兴党和国家资本主义改革-激流网

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土改和工业化,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大规模变化。

农业在经济中的比例大幅下降,以石油为主体的采矿业在经济中比例大幅上升,除石油以外的工业其比例略有上升(排除石油工业进行统计;工业增长主要是建筑业和公用事业),而服务行业比例大量上升(服务业增长主要是公共行政和国防相关的增长)。

伊拉克篇:复兴党和国家资本主义改革-激流网伊拉克篇:复兴党和国家资本主义改革-激流网

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人口比例大幅下降,而工业人口比例大幅上升,如包括服务行业的脑力无产者和体力无产者,无产阶级整体比例超过劳动人口比例的65%,成为劳动者的主体。

在所有人口里面,中间等级人数逐步增多,这个中间等级,在农村中以中农为主体(拥有土地10-120杜诺姆),在城市中以专业人员为主。

伊拉克篇:复兴党和国家资本主义改革-激流网

阶级矛盾分析

土改和工业化中形成的中等阶层极大缓和了社会矛盾,1970-1980年经济高速发展,使得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底层的生活。期间,政府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和水电提供大量补助,这使得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1975年后实行全民福利制度,教育和医疗免费,劳动者月工资从1975-1980年间大致增加了120-160美元。

伊拉克篇:复兴党和国家资本主义改革-激流网

矛盾虽然在缓和,鸿沟却依旧存在。

城乡矛盾仍未解决,城市人均收入超出农村25%;城市中阶级矛盾仍然突出,最高收入10%的家庭其收入是最低收入10%家庭的26倍;农村中地主仍然存在;广大分到土地的小农虽然参加了合作社,但没有同时分到生产工具,而国家通过生产工具控制合作社,进而控制农民,形成了国家资本主义和小农之间的矛盾,并且合作社中地主和富农一般位居管理职位,这又形成了小农和合作社管理者的矛盾。

然而,此时主要矛盾的性质已经转变。在城市中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在农村中主要矛盾是合作社中的小农和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在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而这一切,在国家资本主义的体制内都无法得到解决。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中东诸国无法绕开的话题。中东诸国在挣脱帝国主义束缚独立之后,均在一定程度上疏远英美而亲近苏联。埃及、叙利亚、伊拉克、阿尔及利亚等国还主张不同内容的社会主义。

从经济政策来看,这些国家在农村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土地改革,有些国家还建立了合作社;在城市都不同程度发展国有经济,并进行国家层面的经济计划,依靠集体的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快速发展经济。比如伊拉克就曾启动经济五年计划。

从社会福利来看,做得好的国家能够做到医疗、教育免费,并且通过国家力量抑制房价。

从意识形态来看,自由、民主之类的漂亮字眼多多少少都被这些国家用来装点自己的价值观。

那么,他们是社会主义吗?一个有了国企,有了更高的国家动员力度,有了免费医疗和教育,有了民主自由装点的价值观的国家,就是社会主义了吗?

这还不是社会主义。因为人们既不能掌握政权的管理,也不能掌握工厂的管理。国企中领导层和工人的收入差距非常大,相当部分剩余价值通过工资的不平等流入管理层的腰包。市场上还存在着大量的私人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家的保护下合法地剥削着人民。人民在经济上仍然被剥削着,在政治上仍然毫无权力。人民还只是法律意义上国家的主人,而在现实中却是资本的奴隶。

这样的国家怎么能是社会主义呢?放任资本甚至保护资本剥削人民的国家,不论它管自己叫什么社会主义,它都不是社会主义。它们是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本家的总代表占有了生产资料,国家的各级官员按照自己的官位等级享有剩余价值,这就是阿拉伯诸国所谓社会主义的本质。

【未完待续】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伊拉克篇:复兴党和国家资本主义改革-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伊拉克篇:复兴党和国家资本主义改革-激流网(作者:是年轻。来源:拓扑兔工作室。责任编辑:克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