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积累的过程不仅是资本总额增大的过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资本的构成也会发生变化,从而给无产阶级带来严重的后果。

资本的构成,从物质方面来看,表现为生产资料(厂房、机器设备、原料等)和劳动力的对比。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的数量和雇用工人的数量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比例的。例如,一个纺纱工人配备多少纱锭,每天消耗多少棉花,就有一定的比例。这种比例的高低取决于社会生产的技术水平,取决于各生产部门的特点和机械化程度,还取决于各企业的技术装备程度。因此,我们就把这种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构成,还可以从价值的角度来观察。生产资料的价值表现为不变资本,劳动力的价值表现为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就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资本的价值构成是随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而变化的。“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公式是C:V。比如,有个资本家,他有10,000元资本,其中:不变资本8,000元,可变资本2,000元,那末,这个资本的有机构成就是8,000c:2,000v,也就是4:1。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资本家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改进企业的技术设备,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或用新机器代替旧机器。这样,资本家就必须增加用在机器设备上的资本。由于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人在同样的时间内将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消耗更多的原料,资本家还必须增加购买原材料的资本。这样,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可变资本的比重却越来越小,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资本的增大有两种具体形式:一种叫资本积聚,即个别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另一种叫资本集中,通过竞争,大资本并吞了小资本,或者几个资本联合成股份公司,使原有的分散的资本合并集中成为更大的资本。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也必然促进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工人阶级有严重的影响。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的积累就会相应增加对劳动力的需要,即相应增加工人的就业机会。但是当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以后,资本积累的后果就不是这样了。它可以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但是这种增加程度要比不变资本增加程度小得多;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可能使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也减少下来。这是因为,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不是由总资本大小所决定,而只是由可变资本的大小所决定。比如,当资本的有机构成是4:1的时候,那就是每100元资本中有20元可用于雇用工人。而当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9:1的时候,那就是每100元资本中,只有10元用于雇用工人。这样,即使总资本从10,000元增加到15,000元,但是其中的可变资本却从2,000元减少到1,500元。这说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减少了就业的机会,给工人带来十分不利的后果。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创造了机器,但是机器被资本家使用的结果,是大批工人被抛上街头,变成了失业者。资本家对缝纫机的采用,使许多缝衣工人失业;对排字机的采用,使许多排字工人失业;对打包机的采用,使许多打包工人失业。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劳动者就业机会相对地减少,失业增加,这就叫机器排斥工人。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但是,在资本积累的进行过程中,劳动力的供应却是绝对地增加着的。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机器的广泛采用,把许多劳动操作变简单了,用不了很强的体力就能做了,结果就使大量妇女、儿童进入了雇佣劳动者的队伍。同时,在资本积累的进行过程中,大批小商品生产者和小资本家在竞争中破产,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谋生。资本主义在农村的发展,也迫使大批农民破产,涌向城市谋求生活。这一切都使劳动力的供应绝对地增加起来。

这样,一方面是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是劳动力供应的绝对增加。结果,必然使资本主义社会经常存在着庞大的失业大军,造成相对过剩人口。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说,这些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要来讲才显得是“过剩的”,并不是说,人口已经绝对地过剩,已经超出了社会生产的生活资料所能养活的限度,以致他们真正成了社会上“多余的”人。其实,世界上决不会有绝对的人口过剩。因为人不仅有一张口,会消耗粮食,而且有一双手,能创造各种物质财富。劳动人民一旦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他们就可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创造出日益增多的生活资料,使生活日益丰富多采。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劳动者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劳动者创造出来的机器设备被当作资本来运用的时候,才把工人抛向街头,造成相对过剩人口。因此,马克思把相对过剩人口称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指出:“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

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种是流动的过剩人口。这是指暂时被从生产过程中排挤出来的失业人口而言的。这种失业形态在工业中心最为普遍。在危机时期或当新机器、新工艺被采用以后,就有一部分工人被抛出工厂的大门。但是当恢复时期到来或工业进一步发展时,这一-部分失业工人又会有很多人被吸收进厂。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很少有人不曾遭受过失业的。大多数的工人都是时而失业,时而又找到了工作。

第二种是潜在的过剩人口,即农村中的过剩人口。农业资本主义化以后,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农业工人的需要日益减少。而且,在农业中,这种对劳动力的排斥又是绝对的,除非有新土地的开垦,才有重新吸收劳动力的可能。被资本主义农业排挤出来的劳动者,有些人流入了城市,有些人则往往还守着一小块土地,依靠耕种这一小块土地和做短工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他们在形式上好象没有失业,但是实际上在农业生产中是过剩的,所以叫做潜在的过剩人口。

第三种是停滞的过剩人口。这些人干的是家务劳动或者打零工一类的工作,虽然也算是现役劳动军的一部分,但是职业极不稳定,他们所做的工作往往劳动时间最长,工资却最低,他们的生活水平被压在工人阶级的平均水平以下。

在资本主义社会,除了以上三种相对过剩人口外,还有大量依靠救济、乞讨为生的赤贫群众。其中,包括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孤苦儿童,流浪者等等,他们处在相对过剩人口的最低层,生活最贫苦。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同时,它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条件。资本家利用失业工人的存在,作为加紧压迫和剥削在业工人的一张王牌。从资本家的口里,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类恶毒的话:要找一百只狗困难,要找一百个工人容易得很。资本家为什么敢于这样猖狂呢?就是因为在工厂的大门外,徘徊着成千上万的失业工人,资本家可以借此来威胁厂里的工人,降低工人的工资。同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中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常常出现大幅度的收缩和跳跃式的扩大。当生产突然地扩大的时候,资本对劳动的需要,是不可能依靠劳动力的自然增长来满足的。资本家要求有一个劳动力的“蓄水池”,相对过剩人口正是这样的“蓄水池”。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大军又叫做产业后备军。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反动谬论  在资本主义社会,失业大军的广泛存在,这对资产阶级来说,既是一件有利于剥削的“美”事,但又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丑事,使所谓文明的国家很不文明。于是,一些资产阶级御用文人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捏造出一些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歪理。十九世纪初,英国庸俗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炮制的反动的“人口论”,就是这样的一种歪理。

马尔萨斯提出一个臭名远扬的论点,说什么人口是按几何级数(1、2、4.....)增长,而生活资料是按算术级数(1、2、3、.....)增长的,这就是人口过剩、人民群众失业和贫困的基本原因。这种说法的用意是企图说明,失业和贫困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而是自然界规律的结果。按照马尔萨斯的理论,战争和瘟疫成了人类社会的福音。因为在战争和瘟疫中,会有大量人口死亡,可以缓和人口过剩,使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资料的增长相适应。

事实胜于雄辩。马尔萨斯反动的“人口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所谓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和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的伪科学是怎样炮制出来的呢?原来,马尔萨斯拿美国一个时期的人口增加作为人口增长率的依据,又拿法国一个时期的粮食生产增加作为生活资料增长率的依据。但是,对统计资料的科学分析完全戳穿了马尔萨斯的戏法。美国当时人口的急剧增加,主要并不是由于人口的自然繁殖,而主要是由移民等因素造成的。至于法国的粮食生产,如果拿来同法国的人口增长比较,而不是同美国的人口增长比较,那末,它不是落后于人口增长而是超过人口增长的。法国一七六O年的人口是2,100万人,粮食产量是平均每人450公升。八十年后,即到一八四O年,法国的人口增加到3,400万人,即增加了62%,但是粮食生产增长更快,一八四0年法国的粮食产量增加到了平均每人832公升,即增加了85%。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材料同样可以证明,不是人口的增长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而是相反,生活资料的增长快于人口的增长。但是,尽管这样,劳动人民仍然一贫如洗,日子难过。马尔萨斯妄图用所谓人口的绝对过剩,来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辩解,是枉费心机的。

马尔萨斯“人口论”在旧中国流毒甚广。帝国主义者和国民党反动派一直把马尔萨斯“人口论”当作反对中国人民革命的工具。解放以前。他们胡说什么中国人民穷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口过多,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罪恶推到自然界的头上。全国解放前夕,他们又胡说什么中国人口过多,人民政权解决不了人民的吃饭问题,支持不了几个月。毛主席严厉驳斥了这种反动谬论,指出:“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人口也完全有办法,这办法就是生产。”“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社会主义中国建国以来的实践,完全证实了毛主席的这一科学论断.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我们国家早已消灭了失业现象,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稳步提高,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现在已经建设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的预言彻底破灭了。

商品关系蕴藏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

揭开商品拜物教之谜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资本家剥削和压迫工人的残酷手段

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资本积累加深了对工人的剥削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工人失业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激流网(来源:《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激流网整理录入,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校对:莽原。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