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室点密
最近,某网站上关于二战中法共角色的争论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种观点认为,法共在1939年二战爆发之际,没有积极宣布抵抗【纳粹侵略】,反而【服从莫斯科指令】,对于反纳粹斗争【消极甚至实行失败主义】;另一种观点认为,法共尽管【在二战开始认识有错误,但是很快积极投入反对德国侵略斗争洪流并成为骨干】云云。这两种观点尽管针锋相对,但是都把二战爆发前后【应当积极支持法国政府对付德国】当作一个不言自明的正确结论前提。随后,第三种观点出现了,其观点认同者声称【二战初期法国与德国的战争性质就是帝国主义战争,对于帝国主义战争,先锋队难道不应该实行失败主义并借机夺取政权吗?】应该说,这个思路是值得进一步分析思考的。如果认同这个结论,就应该把这个分析的时间区间,从二战爆发后短时间内对于法共立场的简单判断,扩展到从二战开始之前一段时间至二战爆发后的这段历史,并对法共和共产国际当时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和分析。遗憾的是,我未能见到相关分析,反而有一些人本着【教宗无谬】的形而上学态度,对于别人讨论进行歪曲和攻击,甚至隐蔽兜售民族主义立场,这就十分好笑了。不过,单纯为了吵架,还没必要写文章的。
其实,对于相关问题,我一直十分感兴趣。早在相关问题开始被争论之前,我就在一次视频讨论中提到了类似问题:
从那以后,我又积累了一些材料并进行了一些思考。我认为,关于法共在二战前后的争论,可以归结为两个根本问题:第一是帝国主义国家里革命的性质、动力、各阶级角色问题(【通俗的说就是敌我友划分】),第二是社义国家的外交策略同世界革命、同其他国家革命的关系问题。要一个只从书面上学到一些共运史常识的人,在一篇文章里把这两个说清楚,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还是愿意把我的思考写下来,与有共同兴趣者一同探讨。另外,现在在帝国主义国家里,各种【左翼联盟】大行其道,在今天的法国,各路泛左翼就围绕梅郎雄组成了新的选举联盟,想要把他推上总理宝座;美国的帝国主义左翼政客桑德斯备受吹捧;更不用说俄罗斯,从【俄罗斯联邦共】到【俄罗斯共工党】在内的泛左们都在【反法西斯】的旗号下一致力挺普京出兵乌克兰...怎么看待这些【联盟】、【阵线】,显然也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 历史背景
首先介绍下问题的来龙去脉。
十月革命后成立的共产国际是一个宣布其活动目的在于促进世界革命、打倒世界帝国主义体系的左翼组织。因此,共产国际公开批判、反对以第二国际及其后裔组织为代表的改良主义,认为后者是在给资本主义续命而非利用危机来终结资本主义秩序。而在欧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这当然被理解为积极促进、推动并引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共产国际创立之初到1928年共产国际六大,这个方针被不断重申:
社会党人所以在理论上近视、被资产阶级偏见俘虏并在政治上背叛无产阶级,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当作为这个社会的基础的阶级斗争稍微严重一些的时候,除了资产阶级专政或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任何中间道路。幻想走第三条道路,不过是抒发小资产者的反动哀怨。
——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和报告,1919,列宁
这里所说的,不仅包括现在已经公然投靠资产阶级阵营的社会爱国主义者,而且也包括那些态度暧昧、立场动摇的社会主义中派。前者已经成了资产阶级得心应手的代理人、亲信和屠杀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刽子手;后者现在力图恢复第二国际,即恢复第二国际上层领导人物的狭隘性、机会主义和革命的软弱性。...
社会主义已将资产阶级的世界秩序批判得体无完肤。国际共产党的任务就在于推翻资产阶级的世界秩序,并代之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厦。
——共产国际对全世界无产者的宣言,1919
1922年共产国际四大上,专门起草了决议,在承认统一战线必要性的同时,批判了主张先锋队同社会党合并或者【竞选联合】一类的论调,并指出先锋队是要消灭资本主义秩序而非改良巩固资本主义秩序,因此对于什么情况下可以加入政府做出了严格限定:
1928年共产国际纲领中写道:
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德国、英国等)有着强大的生产力和高度集中的生产,那里小经济的作用比较微弱,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制度建立已久。在这些国家里,政治方面的主要纲领要求是直接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经济方面的最突出要求是:没收全部大生产,组织大量国营的苏维埃农场,把少量土地分配给农民,容许较小范围内的自由市场关系,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农民经济集体化的髙速度发展。
毫无疑问,共产国际是一个成员众多、机构庞大的机构,里面的人物,有坚定的革命者,也有想捞一把的野心家五光十色。但是,以上文段毫无疑问都体现了革命的、力图消灭资本主义的立场而非类似社会党的改良主义立场。
但是,这些观点,到了1933—1935年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1978年以来的共运史学界纷纷赞扬这是克服了【僵化教条】,使得各国组织开始【独立自主探索合乎本国国情道路】的光荣【转折】。这是个什么【转折】呢?
1933年,德国纳粹上台,整个德国左翼运动遭遇毁灭性打击。在这个过程中,第二国际中的头号组织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国际中的大党德共都未能采取真正有力措施,发动工人阶级进行反抗斗争。这个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确是值得好好分析的。但是,以法共领导人多列士(他本人也在共产国际中身居高位)为代表的一批人,对于这个事件的理解就是【法西斯危险迫在眉睫,要统战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包括非法西斯的资产阶级力量,来防止法西斯上台】。为此,多列士一改之前【批判资产阶级主流政治、批判社会党为代表的改良主义】的【极左做法】,公开号召组建【人民阵线】,并得到了共产国际其他一些领导人的认可和赞扬:
法共的统一战线对象,可以说相当广泛,除了标准的改良主义左派、但工人基础还很雄厚的社会党(当时正式名称为【工人国际法国支部】),也包括了另一个重要组织【激进党】。【激进党】是什么来头?其实该组织并不是像上面材料中所说的是什么【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而是当时一个相当主流的资产阶级政党。说其主流,因为在1919—1936年,以政党为单位统计,激进党收获选票和赢得席位基本上一直是前三名甚至拔得头筹的存在(个别年份得票率以微弱劣势跌出前五,但是议会中一直非常有影响力)并且其党首多次出任总理;说其是资产阶级政党,从维基百科对于其立场的表述【坚决保护私有财产】、【中左至中间立场】就不难理解,更不用说该党头目达拉第(他在该组织中甚至还是【左翼】)坚决反对法国支援内战中的西班牙共和政府(而社会党则是口头同情、但是不愿意实际支持)、积极促成慕尼黑阴谋一类实锤该党阶级实质的行为了。
随后,1935年共产国际召开【七大】,【决定联合各国一切可能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在高度评价法共的实践的同时,季米特洛夫认为必须实现各国共产党和社会党分别控制的工会的【统一】,甚至社会党和共产党合并也是【必须】的(当然他设定了一些理论条件):
同时,这个【反法西斯阵线】很重要目的之一,甚至可以说中心点,就是【保卫苏联、巩固苏联】,苏联的政策与各国共产党的政策【目的完全一致】:
这里面一个背景就是,希特勒打着反赤旗号上台,因此从1933年起,德国就对于苏联的东方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935年,德国官员已经计划一个由德国、日本以及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共同参与的反对苏联的联盟。1936年11月,德日公开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因此,在英、法、美这些国家,如果能够出现积极反法西斯的政治力量掌握政权,对于苏联处境的改善,在一般人看来,应该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这样的话,可以概括七大提出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的两大目标:1、防止各国法西斯力量上台,2、保障苏联安全。1和2互为表里。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党的至少暂时主要活动目标已经不再是【积极准备并发动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也正因为如此,统一战争是【反法西斯阵线】而不是【工农阵线】或者【无产阶级革命阵线】。有一定经验的读者,应该很容易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当然,共产国际七大谈到的统一战线和策略转变,不仅涉及帝国主义国家,还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其中就包括当时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是与共产国际七大分不开的。但是,这里暂且只关注帝国主义国家里的情况。
严格意义上来说,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七大上谈到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个统一战线是否包括【认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的资产阶级主流政党】这个核心问题。但是,从七大之后各国政党纷纷效仿法共,搞起了所谓【人民阵线】的实践。在这些实践中,可以看到,认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的资产阶级主流政党是包括在这个【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需要(可以)争取【统战对象之内】的。
在法国,之前已经提到,法共公开统战社会党和激进社会党,组建了【人民阵线】。1936年,该阵线在选举中大胜,组建政府,社会党首脑布鲁姆出任总理。
法国【人民阵线】的成员既然不仅包括法共,还包括社会党,甚至包括激进党这样的资产阶级政党,那么纲领必然也不可能太激进。多列士在当时其宣传人民阵线政策的小册子中,提到了这个纲领。
应该说这个纲领是相当【温和】的,既没有主张对于大工业大银行国有化,也没有提出工人阶级真正的权利和武装问题(难道武装工农不是最好最有效的反法西斯行为?),更没有任何改善法国海外殖民地人民处境的只言片语。在殖民地相关部分,多列士宣称的是要【关于殖民地:建立一个国会顾问委员会,以资调查法国海外殖民地尤其是法属北非洲和印度支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不知道由殖民地老爷去调查殖民地老爷,能调查出什么结果呢?
在英国,英共组建【人民阵线】的对象,不仅包括传统的改良主义组织工党,还包括老牌资产阶级政党自由党,甚至包括保守党的一些人士,可谓意识形态极为广阔。
在美国,美共公开支持罗斯福的【新政】举措,这也被一些人视为【白劳德主义】的开端。
但是,在英美两国,当地共产党的影响力与法共没法详细并论;同时,不要说资产阶级传统主流政党(英国自由党、保守党、美国罗斯福的民主党)对于【共】字号闻之变色,就是英国工党领导层也对于这种结盟举措极为反感。因此,在英美两国,这种结盟政策要么纯粹是当地共产党的一厢情愿,没什么成效(英国);要么沦为对于罗斯福新政的单方面支持,视民主党为【两党制中相对不那么坏】的一个(美国)。关于【人民阵线】,还是要数法共的实践最为典型和充分。
在法共积极促成的【人民阵线】收割选票的同时,共产国际1936年春天起草决议,进一步【发展了统战思想和策略】。在这个决议中,共产国际公开的把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分为两个阵营,暗示法美等国为【关心维持和平的其他国家】。
并且在对待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时,在事实上采取了选边站队的立场:
应该说,这个决议也为多列士等人以反法西斯名义鼓吹积极扩充法国军备,提供了【尚方宝剑】。1936年12月,法共公开赞成军事预算并宣布要积极促成【军事现代化】。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在西班牙执政的同样是西共、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和资产阶级共和左派等共同组建的【人民阵线】。按照常理推测,法国执政联盟同样是【人民阵线】,两国执政联盟意识形态类似,同样打着【反法西斯】口号,法国又是西班牙的北方强大邻国;因此法国【人民阵线】似乎没有不支援西班牙共和派的理由。并且有了背后法国对于共和政府的支援,叛军佛朗哥是很难获胜的。然而,紧要关头,【人民阵线】内部爆发了激烈争论,法共主张支援西班牙共和军,而法共极力统战的【激进党】首脑竭力反对这种援助。争论之后,社会党总理布鲁姆宣布不援助当时同样由社会党人出任总理的西班牙共和政府,采取【不干涉政策】。这种所谓的【中立】是虚伪的,因为这种政策限制了西班牙共和政府的武器供应,但是佛朗哥叛军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德意法西斯政府提供的军火。到了战争后期,德意甚至公开下场出动空军轰炸共和派控制区域,屠杀平民。对此极为感到愤怒的画家毕加索创作了世界名画《格尔尼卡》。由于共和派阵营自身内部的一些问题,加上英法实际中帮助叛军的【不干涉】政策,1939年4月,马德里沦陷,西班牙共和派失败,法西斯势力控制了整个西班牙。
西班牙内战是法共【人民阵线】实践的一个重大挫折。这是因为,在这样一个打着反法西斯旗号组织起来的联盟中,面对法西斯在邻国上台的局势(不管是道义上上还是现实局势都影响巨大),除了法共以外,社会党和激进党这两个【反法西斯统战对象】居然无动于衷,坐视西班牙共和政府灭亡。然而,这只是挫折中的一个。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法共继续寄希望于并继续支持法国政府对抗德国。
然而在这时,几经周折之后,1938年4月,布鲁姆和内阁中的所有社会党人被迫辞职、推出政府,激进党人头目达拉第继任总理。法国【人民阵线】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凉了。达拉第一方面公开放弃【人民阵线】执政时期的一些改良主义措施,用镇压和逮捕来回应工人阶级的抗议行为,一方面继续实行以承认纳粹的扩张为代价缓和同纳粹的关系,并力图实现祸水东引的外交路线。这种路线的顶峰就是1938年9月底的【慕尼黑阴谋】。英法用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来讨好希特勒,写下了帝国主义外交史上的丑陋一页。而【人民阵线】中各成员对待【慕尼黑阴谋】的态度如何呢?法共当然强烈反对,但是这种反对的出发点,已经是【反德国法西斯】、【捍卫法国安全】而非【反对一切帝国主义侵略】了;激进党首达拉第是慕尼黑阴谋的罪魁祸首之一;而社会党领袖布鲁姆则表示【战争的可能性已经被排除】,为此【感到解脱】。在【慕尼黑协议】的投票中,法共激烈反对并与激进党决裂——尽管没什么用,这标志着【人民阵线】设想的最后破灭。
当然在这个时候,法共领导层继续坚持【反法西斯】、【反对德国侵略】的立场。他们批判社会党、激进党的角度是其对于纳粹【太软】,在支持【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方面,法共领导层同这两个政党没什么根本分歧。法共领导层也大力呼吁加强法国军事力量,对于力图削弱法国军队的行为,法共宣传斥之为【间谍】、【希特勒走狗】。在这种情况下,法共领导层事实上已经成为法国资产阶级秩序的捍卫者,而非颠覆者和革命者。
但是,看到了西班牙内战和德国侵略东欧中英法的表现后,曾经寄希望与同英法构建安全体系,防止纳粹东侵的苏联政府对于英法能够遏制德国扩张和危害苏联,已经不抱有任何幻想。而德国也决定首先对付英法,为避免两线作战,在二战爆发前一周左右,苏德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由于苏联之前一直极力批判德国法西斯的【野蛮侵略】,世界舆论对于此条约感到十分震惊。随后,1939年9月1日,德国撕毁【慕尼黑协定】,入侵英法盟友同时也是宣布为其提供安全保障德盟国——波兰,英法于是被迫对德宣战,二战爆发。
在二战爆发之初,法共领导层仍旧是【举国一致、抵御外敌】、【保卫民主、反对法西斯】的态度。而苏联政府和整个共产国际领导层对待英法和德国矛盾的态度,这时则发生了彻底改变。战争爆发后,季米特洛夫发文宣布了如下观点(资料作者是反对季米特洛夫这种【转变】的,请读者注意):
另有资料记载:
总体来说,就是要求共产国际英法等国的共产党人,彻底改变战争爆发前【团结起来,捍卫民主,反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方针,变为【对德战争不具有任何进步意义,应对其实行失败主义】的路线。这个路线同苏联外交观点也是基本一致的,苏联官方有时批判英法的语调也是甚至重于德国。
这种路线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立刻在英法等国共产党内引发了思想混乱。法共在【人民阵线】时期的确获得了很大发展,但是那是在大谈【反法西斯】的口号下实现的,一朝之间从【反法西斯第一】变为【反对本国帝国主义第一】,立刻引发了党员思想的极大混乱,很多人宣布退党。而多列士这个精明的官僚最后倒是成功【转变思路】,颇有王明风采。对此,持支持法共【反法西斯至上】态度的资料写道:
当然,以多列士为代表的法共领导层绝非真心拥护共产国际的新政策,这一点从后面的历史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这也算是相关问题的余波吧。为了 讨论的完整,也写下来。
1941年6月,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共产国际号召全世界共产党人保卫苏联,同纳粹作斗争的同时,也实质上恢复了1935年七大时期的提法和路线,即把抵抗或者可能与德国为敌的英美等国视为潜在盟友,法共也开展了抵抗纳粹入侵的地下抵抗运动,并得到发展壮大。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8月底,【巴黎解放】,纳粹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战争期间,多列士基本上一直在苏联生活。1944年年底,多列士回国。在他回国之前,斯大林同他畅谈,又提出了所谓【左派联盟】的建议(实际上无非是【人民阵线】的又一个翻版,连成员都是一模一样:从社会党、激进党中寻找同盟者),主张【不要保留抵抗运动的武装力量】:
也就是说,对于战后法共的主要任务,斯大林的主张不是法共应该为推翻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做准备,而是【恢复生产,强大国家、寻找社会党和激进党中的同盟者】:
多列士趁机继续宣传【强军论】,斯大林表示同意,同时表示【军队中应该有自己人】:
回国后,多列士一边强令法共武装战士交出武器并解散,一边鼓吹【和平建设】、【与社会党合并】:
如果说二战爆发之前,【组建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是为了对付【法西斯】,那么现在这种鼓吹法共同社会党合并,又是为了什么呢?斯大林还只是说在社会党中【寻找同盟者】,但是还是提到社会党是【资产阶级左翼】;而多列士直接鼓吹【组织合并】。多列士的【探索勇气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尽管多列士孜孜于【恢复生产】和【议会选举】,做起了【法国总理梦】,资产阶级却不吃他这一套。
对此,多列士表示,资产阶级虐我千百遍,我待资产阶级秩序如初恋:
1953年斯大林去世,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公开提出【和平过渡】路线。多列士立刻奉为至宝:
此后,法共在右倾和放弃革命原则的路上以一日千里的速度狂奔,终于不仅在实践中,也在理论上彻底堕落为修正主义、改良主义政党。
而在这个过程中,法共【人民阵线】时期的理论与实践又发挥了怎么样的作用呢?我觉得显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过有些资料的评价则是相当耐人寻味的,就在这里贴出,作为历史介绍部分的收尾吧:
请关注激流新号“纪卓阳”!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作者:室点密。来源:作者投稿。责任编辑: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