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5日发表了一篇名为《稳中向好 增长更有含金量》(以下简称《稳文》)的文章,是“回眸”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说这一年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活力与效益明显增强”等等。但是,在我们看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是“稳”,而是在继续下滑;不是“活力与效益明显增强”,而是后退。
一、是稳定,还是下滑?
《稳文》的核心,就是论证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稳定,突出“稳中向好”、“经济增长稳定性不断提高”等,后面的文章都是在“稳”的前提下做的。所以,我们重点要分析经济是不是稳定?
“稳增长”这个提法是2014年才开始的。
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前,精英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说法是“经济奇迹”。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对外贸易急剧下降,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当时温家宝政府决定投资四万亿,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经济增长。温家宝那时提出的口号是“保8”,就是保证年增长率在8%以上。2009年的实际结果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负增长、全世界经济增长率为0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9.6%。于是“一枝独秀”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在大量投资的刺激下,2010、2012年,我国经济的增长率都高于8%。可是到了2013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就降到了8%以下,只有7.7%,保8%的许诺落空了。
2013年李克强当总理以后,在9月出席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时,不仅没有看到经济下滑的趋势,还夸下海口:“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会更精彩”等等。结果是经济不仅没有出现奇迹“第二季”,也没有出现“更精彩”的故事,当年的增长率就降到8%以下。
以后,我国经济增长率由2013年的7.7%,下降到2014年的7.3%,2015年又继续下降到6.9%。这时政府使出浑身解数:把“稳增长”作为主要目标,采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各种措施,刺激经济增长之后的结果。《稳文》说:今年“前三季度6.7%的GDP增速较前些年微降”。上述事实说明,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是增长速度在不断下滑,怎么能够得出“稳中向好”的论断呢?怎么能够判断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不断提高”呢?明明是经济在不断下滑,《人民日报》却瞪着眼睛说瞎话,硬要把经济形势说成是“稳中向好”,这也太不把老百姓当回事了!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上届政府提出保8%;后来,经济不断下滑,滑到了8%以下,政府为了保住面子,提出一个所谓的“合理区间”的概念,说保经济增长率7.5%左右,是合理区间;以后,经济继续下滑,又提出7%的“合理区间”;再后来提出了增长6.5%的“合理区间”等等。从政府提出“合理区间”的概念,到“合理区间”的不断下调,都反映出经济形势并没有“稳”,更不用说什么“向好”了!
其实,早在2009年,国务院就在《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公开承认“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在“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秋季运行形势报告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指出,目前有2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也说:‘在第三季度国家统计局监测的24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中国产能过剩代价高昂’的报道说:‘中国欧盟商会最近发布了一份令人不安的报告------产能过剩的规模令人瞠目结舌。2008年底,中国炼钢业产能为6.6亿吨,需求仅为4.7亿吨。二者之差大致相当于欧盟的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竟由如此荒唐的支出推动,这是一种浪费,而非经济福祉。’”(摘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载《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与我国经济状况》第192页)
关于我国存在严重生产过剩的事实,我们在一系列文章中已经反复说明了。例如在《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兼论“经济奇迹”的形成与前景》(《迎春文集》第143页)等文章中,用具体数据说明,我国不仅生产资料过剩,生活资料生产也过剩,是全面的生产过剩,并列举了具体数据,如粗钢产量2015年达到8亿吨(请注意,英国《金融时报》当时说中国炼钢产能为6.6亿吨,就觉得“产能过剩的规模令人瞠目结舌”,现在是“产量竟达到8亿吨”,产能过剩的规模应该怎么说呢?);原煤产量37.34亿吨,(2008年产量才29亿吨,国务院就已经指出产能过剩);手机产量为18.1亿台等等,连政府也不得不采取“去产能”和“去库存”的政策,就是说要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那么,在“去产能”、“去库存”的条件下,经济还能够“稳”得住吗?还能够“稳中向好”吗?当然不可能!
《稳文》说:“该抓的抓。截至目前,我国已提前完成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全年目标任务。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供远大于需’的矛盾日趋缓解,企业信心明显提振。”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2.5亿吨,“‘供远大于需’的矛盾日趋缓解”,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前面我们说了,2015年我国产粗钢8亿吨,去了4500万吨产能;煤炭37亿吨,去了2.5亿吨,矛盾就“日趋缓解”了?“企业信心明显提振”?这种结论显然不符合实际,至少还有待证明?
历史事实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由过去的两位数,下降到一位数;再由增长率在8%以上,降为7.7%;又降到7.3%,再降到6.9%。(《中国统计摘要》2016 第24页)关于今年的经济增长率,《稳文》事先埋下了伏笔,说“2016年,或许是中国经济近25年来增速较低的一年”,就是说还要下滑。这些事实怎么能够说明经济增长“稳”定呢?究竟是“稳”在两位数?还是“稳定”在8%左右?还是“稳定”在7%左右?可见,所谓的“稳”只是一些人的主观意愿,根本就不是事实!
因此,《稳文》的标题《稳中向好增长更有含金量》,“稳”的前提就不存在!所以,《稳文》论证的“稳中提质,传统产业加快升级”,“稳中有进,高新产业阔步崛起”,“稳中增效,信息化和工业化正深度融合”等,都是欺骗群众的谎言。
我国经济面临的真实问题是,广大群众贫困,购买力低下,看不起病,上不起学,显示出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过多,造成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一方面是广大群众买不起房,没有房住,而另一方面是房屋过剩,要“去库存”,造成大量建筑工人失业等。总之,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迟早将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二、是“进”?还是“退”?
《稳文》大吹我国经济前进了,说什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1%,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比同期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出约34个百分点。原先以依靠投资和外需为主、依靠要素提升增长的经济结构正发生质变,消费需求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火车头’。”“最终消费支出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力量,消费本身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黏性,这就使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得到增强。”
这是用统计数据欺骗群众的一种恶劣手法。
按照现行计算经济增长率的方法分为三种,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上面所说的“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1%,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用的就是支出法。
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项。三项总和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100%。当“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下降,最终消费的比重就必然上升。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的条件下,最终消费比重上升,只表明另两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下降了,并不能说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得到增强”。这种论证方法,是运用统计数据欺骗群众的恶劣手法!
《稳文》又说:“服务业继续‘领跑’,产业结构更好。……服务业是稳增长的有力支撑。”这也是欺骗群众的谎言。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服务业”占很大比重,2008年爆发经济危机,至今还“复苏乏力”,要重新发展制造业呢!
《稳文》在这边说:“服务业继续‘领跑’,产业结构更好……服务业是稳增长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却又强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这是自相矛盾?
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把全部产业分为一、二、三产业,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关于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错误,我们已经反复批判过,就不重复。这里重点是揭露政府有关经济发展理论中,一方面强调“服务业领跑是稳增长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又强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的自相矛盾。
首先,实体经济的概念就是错误的。
实体经济是相对“虚拟经济”说的。经济能够虚拟吗?不能!因此,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虚拟经济”,没有“虚拟经济”,也就没有所谓的“实体经济”。经济生活只能是实实在在的,不可能“虚拟”。
经济是物质的生产和再生产,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环节。
粮食、布匹生产能够虚拟吗?不能!不可能在想象中、视频中生产粮食、布匹;也不可能有虚拟的消费:虚拟吃饭、穿衣等。总之,物质生产、生活不可能“虚拟”,经济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因此,根本就不存在“实体经济”的概念。只有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科学概念。
物质生产还有生产、经济关系的方面。一般的经济关系也不能“虚拟”,无论是奴隶主与奴隶、封建主与农奴等经济关系,都是实实在在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与无产者之间、老板与打工仔之间的关系也不能“虚拟”。但是,有“虚拟资本”。
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是现实资本的证书”。这种证书“在法律上有索取这个资本应该获得一部分剩余价值”,“这种证书也就成为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引自《资本论》第三卷 第540页),所以,马克思把这种证书叫“虚拟资本”,与厂房、设备等现实资本相区分。马克思在这个意义上把这种有价证券叫虚拟资本。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鼓吹者们,包括我国的经济领导人竟然直接采用所谓的“虚拟经济”概念,真令人感慨万千!毛主席反复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时代办了那么多大学,现在的领导人大都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但是,他们一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没有学进去,而对反动的西方经济学却“领会深刻”、“运用娴熟”!
其次,强调服务业“领跑”、“产业结构更好”与“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自相矛盾。
《稳文》强调服务业领跑经济,而经济工作会议又强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两者自相矛盾。
现代西方经济学把流通、消费等环节以及非经济领域的各个行业统统列入所谓的“第三产业”,或者叫“服务业”,就更加错误。这种分类不仅混淆了经济生活中的生产、流通、消费;更抹杀经济与文化、政治之间的区别,是违背常识的错误方法。
一方面说服务业“领跑”,“是稳增长的有力支撑”等,而且政府还作出过决定,大力发展服务业,就是提倡发展非“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又号召“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可见,政府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采取什么政策?真是“盲人瞎马”!在这样政府的领导下,经济发展还能够“稳”得住?还能够“稳中向好”?
我国发展经济的唯一出路,就是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实行公有制经济!
最近网上流传了一篇《修正主义就是骗子主义》的文章,《人民日报》发表的《稳中向好增长更有含金量》,又一次证明修正主义就是骗子主义的论断!
文章来源:迎春
资本主义到了以国家名义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法西斯独裁时代了,这和垄断的资本主义时代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