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两天,有个段子在微信很火。
一对北大清华毕业的年轻父母问禅师,买不起学区房,怎么办?
禅师:如果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房,还买学区房做啥。。。
乍看之下很有道理。毕竟买学区房是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上好学校是为了考清华北大,那么清华北大毕业的也买不起学区房,何必还要买学区房呢?
可惜,随着北京二手房价又大涨了一波,细想起来,这终究还是在阶层淘汰大潮中落下的人编出来用来意淫的段子。
学区房可以带来的,除了给孩子一个相对平和,安稳,远离校园霸凌的童年以外,更关键在于,只要房价还不断涨下去,一线城市的房子,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学区房,就是一个普通人最好的投资产品。
所谓你买的不只是房子,而是阶级。
1,有了房子,孩子有的可不只是好的成绩
名校的孩子一般学习成绩比较好,这已经不用证明了。但学区房带来的,远远不止更好的成绩这一点。
他带来的,更好的同学,人脉资源,以及更安全的成长环境。
如果你在好学校也被欺负过,可能你根本不知道差学校究竟有多可怕看多了自媒体文章,我们可能认为那种大家联合起来欺负一个孩子,不理他,孤立他已经是很可怕的校园霸凌了,但如果你离开市区,大家教养比较好的学校,会发现远远不止。
说几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一
我在南京郊区一所不太好的学校念的小学,当时年级里有个比较瘦小的同学,没有妈妈,爸爸靠拾荒为生,有人说他是爸爸捡来的,所以他爸爸基本什么都不管他。
他有困难,本来我们应该帮助他才是,但那会儿我们不但天天殴打他出气,最过分的一次,有几个同学还在厕所围着他,对着他尿尿。
那会儿我除了成绩好以外,也没什么是非观念,也参与过欺负他的行动--禽兽不如,但这就是那时候的状态。
二
后来初中我考到了市里最好的学校南外。
当时我从郊区过去,满口南京话,卫生习惯也不太好,说实话,看起来挺讨人厌的。但同学们还是都很好。即使有不喜欢我的,也最多是不和我说话,从没听说有什么主动欺负人的事情发生。
后来到了高中,我们班有个同学是个实打实的智力障碍(小时候生过病,但家里有关系,所以还是上了我们学校),认知还停留在小学水平。但我们没有任何人欺负他,反而每天陪他玩看起来很幼稚的游戏。
相比不远处的某学校,有同学带着刀子上学,动不动就在校门口堵人打架,真的是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三
好的中小学能给孩子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更好的成绩。也有更好的师长,同学,朋友,甚至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性格。
因为我亲身经历过从郊区的差学校考到市区的好学校的过程,我很清楚两者的环境对孩子未来人格的养成,影响真的非常大。
房产中介常常说,你现在买的房子,决定了以后你们家的阶层。
--这虽然有点夸张了,但也有自己的道理在里面。
2,有了房子,就有了随着中国经济通胀的资本
这些年里,为了保增长,为了救市,央行多印了很多人民币投入市场,我国每年M2的增长值都非常高。而这些钱无处可去,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进入了地产行业,于是房价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疯涨一下。
在这房价疯涨的十年里,一线城市,家里有房的,胆子大借钱买房的,基本都赚了几百上千万;胆子小但上车早的,也少说赚了五六百万--如果真的只用财富作为衡量标准,别说人均工资不超过3万的清华北大,就算IVY的世界名校也很难追得上这样的财富增长速度。
那些每年都说房价要崩盘的“聪明人”人,还在每天为生存努力奔波。而那些跟着大形势走的“盲从”者,早已靠着房价直升机资产过千万。
所谓奋斗十年,远不及房价涨一夜,就是这么个道理。
当年满腔热血独立自主坚决不啃老不拿家里钱买房子的有为青年在2016年能出来再走两步?有没有肠子悔青的感觉?我当年一毕业就靠家里资助买下一套房子,结婚又换了套大的,数年后又在两家人的帮助下买了几套投资房。从来没有啃老一说,只要年轻人三观正确,理念超前,拿家里的钱投资没啥不好意思的。中国人传统观念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
这是之前我文章下的一条评论。虽然很不认同他的态度,但不得不讲他说的确实是事实。
在国内,那些啃老买房的,最后都赚到一大笔钱,现在全家都过上了优渥的生活。而那些靠自己苦逼苦逼拼,穷得叮当响的,一身贷款的,父母往往不会觉得你懂事,反而会更绝望。
然而更多时候我们根本无老可啃。
再发一篇过去写的文章,原标题《面对疯长的房价,有老可啃的已是人生赢家》
3,面对疯长的房价,有老可啃的已是人生赢家
昨天和人闲聊起来的时候,说到有两样东西一直在挑战我们的认知极限,其一是什么队都敢输的中国足球,其二是年年说要崩盘,年年涨得更厉害的中国房价。
朋友说如果我们从过去开始不停买中国男足输,我们现在就是千万富翁了。我说如果我们从十年前借所有钱用来买房子,我们现在早就是亿万富豪了。
“而且千万富翁,不就是上海内环一套普通住宅的钱吗?”
朋友无言以对,我也不知道怎么把这个话题说下去,只能尴尬地笑笑,转移到下一个话题。
从十多年前到现在,这个房价的数字就在不断突破人们的心理底线,每一次大家想着“这下不能再涨了吧”,每一次专家跳出来说“再涨中国的实体经济撑不住了”的时候,这个房价线都用现实狠狠打了所有人的脸。
于是上海房价一路飙升到了内环新房10万起售的地步,和同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东京已经相差无几,有些地区的价格甚至把东京远远甩在了后面。然而东京的人均月薪将近2.5万人民币,是上海的三倍。(Accordingto a survey conducted by 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and Welfare in 2014.)你以为这就是尽头了?
当然不是,打开新闻看看,会发现自己还是太单纯了。
不在上海的人可能对嘉定,松江,周浦这三个地方没什么概念,简单的说,这三个地方都在外环以外,早高峰堵车的时候,从这里去市中心上班,远得就像去另外一个世界。然而就是这里,以上海人均8800的工资,辛苦一整年,大概可以买一个非常狭小的卫生间。
知乎上@大可对此评价道:
这样的价格,摆明了就是要让你怀疑自己的理智,让你开始怀疑人生。但十几年来的经验证明,那些对房价是否还能上涨持怀疑态度的人,都早已被现实打脸打得鲜血淋漓。
就是这样的傲娇,就是这样的任性,请问你是掏空所有选择上车,还是继续观望? to be, or not to be?
这就是一线城市年轻人面临的情况。
现在回头再看看,这些年房产销售对你说的其实都是实在话,买套房回头就白赚几百万,确实买到房就买到了未来。然而我们当年都听不太进去,往往觉得他们都是骗子,自以为理智地把钱在手里死死攥着,一直到它们全都在不断超发的M2中变成了一堆废纸。
实在是愚不可及。
高房价在压缩了我们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价值观。比如说曾经被媒体大加批判的“啃老”,现在已经没多少人提了。因为啃老早已成为了一种常态,甚至有老可啃的都已经是人生赢家了。
之前流行过一句话叫“父母仍在苟且,而你在炫耀诗和远方”,前两天也有一篇叫《你在外面那么有钱,你爸妈知道吗?》的文章很火。然而这些文章除了让我们在朋友圈表达对父母的孝心以外毫无意义,因为他们对我国年轻人的生存状态描述地并不准确。
有人以为现在的年轻人过得是向父母索取,靠父母供给就能买车买房,就能过上体面甚至奢靡的生活,事实上仅仅是父母可以提供房子首付的家庭就已经是幸运的了。更多时候是你不用父母的钱买房子,父母那不多的财富几年后就会被疯涨的物价稀释殆尽,而你用他们的钱买房子,最多也就是一生积蓄换一个首付钱。
毕竟在中国,这十几年看下来,没有比一线城市房产更保值,更疯狂的投资产品了。疯狂到这些房产的限购资格只有少部分人才能拥有,疯狂到如果你不啃老,不把父母的钱一起投入进去,就是让整个家庭甘于被社会分层,那才是对家族的最大不孝。
这样做无疑会让父母过得非常苦,而如果这样做了你还是很苦的话,会让父母更加伤心。所以很多时候现实并不是“父母仍在苟且,而你在炫耀诗和远方”,而是“我在外面过得那么苦,不敢让父母知道”,“父母仍在苟且,而你不敢告诉父母你也这么苟且。”,因为让家人知道了他们就不敢吃不敢穿。现实多得是那些不怕死但是怕生病,得知高昂医药费以后以死相逼要出院的老人以及哭着喊着求爷爷留在医院的年轻人。
其中有些非常惨烈的案例,搜一搜新闻就能看到,我就不多说了。
虽然我自从大学毕业以后就没用过父母一分钱,但我很理解那些一家人为孩子倾尽所有的家庭。那不是对父母的剥削,而是一个家庭不想被社会抛下所做的挣扎。毕竟对大多数人而言,房子意味着户口,意味着更好的教育,更容易的高考,更优质的工作,甚至意味着更公正的司法。
在阶级的恐惧下,多的是两家父母四口人,省吃俭用一辈子,终于凑出一套房的钱。两位老人在看到房产证的那一刻,终于欣慰地笑了。而你看着两位老人的笑容,仿佛也看到了30年后的自己。
其实是你想多了,如果我国经济没有一直这样鸡血下去,三十年后你还在还着房贷,根本不会有太多积蓄。
9月20日,深圳上市的*ST宁通B 发布通告称,公司以公开挂牌方式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转让北京市西城区槐柏树街11号楼②-201、②-202 两套房产,如果这两处房产能够成功出售,那么*ST宁通全年扭亏的几率也将大大增加,因为这两套房2004年购入的时候总价129万元,而现在的估价按照市值超过2800万元,即使按照其偏低的估值,也达到了2272万元,12年间,财富增值了20倍。
1800多人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公司,仅靠卖两套房便能扭亏为盈。一方面给我们上演了一出“实业误国,炒房兴邦”的黑色幽默。另一方面又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像这家公司一样,一年的利润都不如一套普通房产的上市公司还有627家,占到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的两成。
上市公司一年利润买不了一套房并不是段子,而是实打实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且这个房子并不豪华,其实就长这样,非常普通。
有网友说,都这样了还不卖壳买房,怪不得业绩不好,连年亏损。这也并不完全是一句玩笑话,而是切实可行的建议。
央行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已经放量2.89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16家上市银行,截至2016年6月末的个人房贷规模,已经达到了13.67万亿元,新增房贷规模高达2万亿。
这非常高,可以说无论是国家经济还是个人资产,都和房子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如果说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是一列行驶中的高铁,那土地和房子就是登上这列车的门票。
这辆车上有人生百态。
有的人轻松地在座位上打量着窗外的风景,有的人满面污泥,将将好挤到门内;有的老夫妻使出一辈子的力气,试图将自己孩子从车窗托进去,有的人在车后狂奔,边跑边骂,最终没了音信。
没有人知道这列车能不能一直开这么快,也没有人知道这列车会不会翻。但所有人都知道,如果这列车翻了,所有人都要完蛋。特别是那些为了上车寄托了一生信念的人,那些被上车吸干了肉体的人,他们的眼泪和鲜血,根本无处可说。
(来源:雷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