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尽管教育有问题是共识,但要掌握谈教育问题的正确姿势,是件挺难的事:因为你无法回避繁复的“现实地貌”去谈教育。

你一谈应试教育的积弊,就有人说农村学生考不上好大学;一谈到农村学生难进名校,阶层固化问题自然回避不了;一谈到阶层固化,由头哪避得开北京学区房这个“云参照物”……到头来,所有纸上谈“教”,都能被一句“如果上了北大清华都买不起北京的房子,还买学区房干啥?”的段子化结论噎回来。本来审视教育公平可以有很多视角,现在全被“买不买得起房”的标准接管。

大家都认现实。现实才是硬道理。

进入“超级中学”衡水之前,很多穷学生早已被挤掉了!-激流网

变得更现实的结果,就是很多人习惯了折衷眼光:虽然眼下的高考制度问题连着问题,但它依然是最公平的制度;虽然应试教育被“万人嫌”,但跟素质教育比,它对底层其实更公平;虽然衡水中学广受诟病,但它好歹是寒门学子的“梦工厂”……

几个“但”字,总能将那些离地升空地抨击“衡中模式”的人一下子拉回地面。其潜台词很明显:你认或不认,寒门子弟需要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的事实就摆在那。他们拼不起爹,但这些地方起码为他们提供了“拼努力”的机会。没有这些“理念落后”但却能制造升学率奇迹的学校,哪里还能给那些穷人家孩子的教育公平诉求,留最后一道出口?

这问题很戳心,也是洗白“衡中模式”诸多黑点最强力的漂白剂。

所以看到张丰老师的《围剿衡水中学,毁掉穷人最后一个幻想》一文时,我丝毫不奇怪他说的“衡水高中的模式,其实就是贫寒家庭孩子的道路”,衡中神话“是穷孩子的一面旗帜,你可以讽刺这是一场无望的战斗,但是对那些孩子来说,这就是他们梦想的全部寄托”。

在此之前,我还读到过一篇题为《被浙江人鄙视的衡水中学,对河北人却是命中注定》的文章,文章说,像河北这种地方,衡水中学的出现几乎是一种必然,更无奈的是,不管你怎么鄙视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这种超级中学可能都是河北学生们唯一的选择。原因很简单,穷地方搞不起素质教育。

听上去挺像这么回事:衡水中学这类把应试教育玩到极致的典型,承载着寒门学子们最后的逆袭希望。用时髦话说,叫“渠道依赖”。因为他们没得选:就像篮子里装着两只“烂苹果”,你只能选那只烂得没那么狠的,对他们而言,应试教育就是那只烂得没那么狠的“苹果”——当所谓素质教育里的“素质”,只认弹琴跳舞等特长,却不认割谷插秧等技能时,拼素质就是拼财力,他们拼不起,能拼的只有为考试分数拼了的狠劲。

所以有些结论也就呼之欲出了:素质教育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太奢侈,也是更坏的选项;应试教育和为其“代言”的衡水中学们,代表的才是“穷人的利益”。你唾弃,说明你秉持的“价值正确”不接地气、不懂国情。

这的确是挺可悲的景象:常识层面的“正确”,却在现实这触了礁。兴许谁都知道“衡中模式”本质上是落后的,那些防跳窗栏杆、“计时上厕所”、有学生睡觉三年都没脱过衣服等照映的现实是荒诞的,可再落后再荒诞再代表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它仍是大多数人嘴上嫌弃、身体却很诚实地拥抱的东西。你说它是“高考集中营”,但那些孩子没法不往里钻。

可悲复可惜的,还有许多人对“衡中模式”和应试教育的态度,从被迫无奈转为“既然抗拒不了,那就迎合”的人质情结——以现实之名,凭借某些叙述策略将其合理化。比如,认为衡水中学为寒门学子搭了一条虽非捷径但还算公平有序的路,对其围剿是绞杀穷人仅存的教育公平希冀。我猜,衡水中学负责人看了这论调,可能会不惜预支到2020年的点赞配额。

进入“超级中学”衡水之前,很多穷学生早已被挤掉了!-激流网

但问题是,衡水中学虽崛起于阡陌,处在欠发达地区,但它还真不是为寒门学子办的学校,而是面向全省(市)生源掐尖;也从未成为贫困学生的“梦工厂”过,倒更像是“毁梦工厂”。

“衡中模式”最关键的问题,不只在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国内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别),更在于其“超级中学”模式。早前北大两位博士定量分析了全国84所“超级中学”2005年至2009年的招生数据,发现北大生源中,来自“超级中学”的农村学生比例,仅为一般中学的1/8。

对衡水中学抱有“大庇天下寒门子弟俱欢颜”的期望,当然是妄想。就算指望它像一般中学那招进更多贫困学生、为其圆名校梦,也都不贴实际——衡水中学里农村学生的比重,只怕是比很多高校的还要低。

我老家是黄冈,我在乡里读初中时,就体会过乡下学生进入黄冈中学(我们叫它“黄高”)“掐尖射程”的难:那时我所在的初中,每年能考取这所家乡“最高学府”的,几乎不超过一人。而举凡考上的,都会名载各种宣传横幅中,名震乡里,光耀乡闾。当时考进黄高,绝不比考那些名牌高校容易。

无论是衡水中学还是黄高,都只能给考进这两所“超级中学”的学生提供机会增量,这些机会并不会留给广大贫困学生。绝大多数农村学生早就在中考后招生“掐尖”之时,就已经被筛掉了。比起那些名牌高校,这些“超级中学”将Pass掉寒门子弟逆袭希望的“时间坎”调得更低了。可很多人看不到这背后的一面,只看到其高升学率和所在地方的贫困,误以为它们裨益了农村学生、助推了机会公平。

进入“超级中学”衡水之前,很多穷学生早已被挤掉了!-激流网

事实恰恰相反:“超级中学”对优质生源层层掐尖,对基层优秀师资“抽血”,会加剧区域教育不均衡。它们没给农村学生更多机会,反而在扼杀其不多的机会。因为一校独大了,那些一般中学的资源被虹吸,留给后者的机会也就更少。故而,在拥有超级中学的地区,通常只有超级中学和不入流中学,没有中间地带。

这就像篮球场上,球只有一个,“球霸”只顾着自己玩,刷出来的数据再漂亮,也可能只是毒瘤。“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它是将大多数穷人家孩子都挤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

因而,有些认知误区是时候纠正了:衡水中学们的成功,在舆论解读中,总跟“寒门学子拼却全力”的悲情想象联系在一块。可它跟这并没有太大关系,而只能说明,部分欠发达地区政府在资源相对匮乏的背景下更习惯向“托拉斯”式学校要升学政绩,所以才会默许“超级中学”跨地区招生、搞掐尖等,允许教育资源过度集中。

衡水中学对河北学生不是命中注定,对当地教育部门才是“刚需”。假若“衡中模式”倒下了,对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也只会是好事。毕竟,“衡中模式”也带不来对寒门学子的帕累托改善。

增进教育公平,不可能靠衡水中学们的做大,还得靠素质教育在高考评价体系、招生方式上的优化。是的,现在所谓素质教育模板中,或是如同被应试教育附体,或是嵌入了太深的“城里人本位”视角,让农村学生天然在低处。但这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对其纠治,也该是对“素质”重新定义,让素质教育回归多元教育、个性教育的本义,而不是为应试教育“招魂”。

进入“超级中学”衡水之前,很多穷学生早已被挤掉了!-激流网

就在昨晚,我在朋友圈里阐明这观点后,有大V留了个言:“当你发现素质教育到来可能需要50年,而你的孩子再有1年就要考大学时,你必须向衡水中学投降”。

嗯,在板结化的现实面前,我们没有太多选择。但我们不能看着我们的下下代,还在两个“烂苹果”之间做选择,还在用“决战××之巅”的口号来为埋在试卷堆里的疲倦之躯打鸡血。

(作者:佘宗明。来源:公众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