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学博士智库精英到摩托车修理工——更能体会“劳动“的幸福-激流网马修·克劳福德

2011年夏季,一个叫马修·克劳福德的汽车修理工在北京北海公园附近的胡同遇到一位自行车修理师傅,“他看起来自信满满,基本不说话,好像根本没有必要去推销自己的服务,不用穿着统一的制服,用不着满嘴废话”。他觉得他找到了同类。

但是,这位47岁的汽车修理工曾经是一名政治哲学博士,在纯智力劳动的智库工作。“坦率地说,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凭什么拿那份工资?我究竟向什么人提供了什么有形的产品或者有用的服务?”智库的工作让他感到疲倦。

从政治学博士智库精英到摩托车修理工——更能体会“劳动“的幸福-激流网站在政治学演讲台上的马修

不当白领当蓝领

马修·克劳福德从小就特别热爱手工劳动,还不到14岁,克劳福德就开始担任电工助手,15岁时为一家保时捷修理店工作。读高中和大学时,他一到假期就从事电工工作,直到变成一个专业而且熟练的电工。大学毕业后,克劳福德找不到工作,好在还有一门手艺,就自行创业,正式成了一个电工。

与此同时,由于克劳福德一直感到哲学有一种强大的力量牵引着他,于是开始学习希腊语,最终进入芝加哥大学,并获得政治思想史的博士学位。之后,他争取到了一份为期一年的工作,在芝加哥大学校内一所研究机构担任助教,办公室的左邻右舍分别是南非小说家柯慈和古典学者大卫·葛尼,这让他倍感自豪。在那一年里,他修改论文,并且到处投递个人资料,希望在学术界谋取一份教职。但是,学术市场本来就低迷,他没能如愿。

芝加哥大学的工作到期后,他以前的一位老师打来了电话,问他是否有兴趣到一家智库担任董事,工资可观。他接受了面试,得到了那份工作。

在描述智库的5个月工作以及另一份在一家信息检索公司的11个月工作时,克劳福德的世界充满了阴暗和凄凉。其实,这两份白领工作一点都不自由。在前一份工作中,他们全心全意工作的目的是要“为金钱寻找最有力的证据”,比如他的一项工作就是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提出各种论据,而且这些论据必须要符合石油公司的立场,因为它们为智库提供了资金援助。在后一份工作中,他每天要阅读28篇学术文章,并且就每一篇文章撰写摘要。为了完成任务,他得努力压制自己的思考能力。因为想得越多,有的时候越无法理解作者的论点,那样就会影响工作速度。“这份工作不仅要求人变笨,而且还要求人稍微降低一点自己的道德水平。”克劳福德说。

在从事办公室工作的期间,克劳福德感到自己并非一个自由人,脖子上套着的领带好像是“一道奴隶的枷锁”。最终,在为智库工作5个月后,存够了买摩托车修理店的部分工具的钱,克劳福德辞去工作,开了一家店,专职修理摩托车。

从政治学博士智库精英到摩托车修理工——更能体会“劳动“的幸福-激流网从政治学博士智库精英到摩托车修理工——更能体会“劳动“的幸福-激流网从政治学博士智库精英到摩托车修理工——更能体会“劳动“的幸福-激流网从政治学博士智库精英到摩托车修理工——更能体会“劳动“的幸福-激流网图片由马修·克劳福德提供

克劳福德没有想到自己是如此热爱修理摩托车,他会完全投入细节问题,从而忘记时间,导致他花在修理上的时间往往远远多于顾客希望看到的时间。之后,克劳福德的修车手艺越发精进,还自学了金属焊接技术,成功将摩托车修理店转型为摩托车组装店,后者在美国市场很大,将带来更多经济收入。

原本害怕与人交往的克劳福德专心修车之后,却比以前更加注意观察人类,并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比如,较为肥胖的人们,或者相信他们自己是海盗的人,一定要骑哈雷-戴维森摩托,这些摩托车就像“装了轮子的沙发”;把技术奉为上帝、希图“拯救世界”的人喜欢骑BMW摩托;希望自己看上去像“欧洲人”的人骑意大利产杜卡迪摩托;学生和追逐时髦的人骑本田摩托,相信自己是时代的诗人。

劳动带来的幸福感

在《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这本畅销书中,克劳福德以亲身感受反思了修理工在现代生活中的角色。当表面运转顺畅的世界突然中断,修理工就会被召唤上门。现代文明让人们把自己对一些物品的依赖视为理所当然(例如一个可以正常使用的抽水马桶),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自己并不是自己以为的那样独立和自由。眼前的这个修理工让我们浑身感到不舒服,不仅仅因为他举止粗野,或浑身脏兮兮的,而且因为他向我们基本的自我认知发起了挑战。

从政治学博士智库精英到摩托车修理工——更能体会“劳动“的幸福-激流网从政治学博士智库精英到摩托车修理工——更能体会“劳动“的幸福-激流网从政治学博士智库精英到摩托车修理工——更能体会“劳动“的幸福-激流网图片由马修·克劳福德提供

用双手去制造和修理东西本是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现象,但现在却几乎销声匿迹了。坐办公室的人经常觉得和物质世界脱节,感觉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有很多不想读大学却被逼着读书,接着又进办公室做白领的人,对他们来说,生活似乎无法按照自己希望的轨迹前行。这本书让人们见识到手工行业与工匠精神的荣耀回归。它告诉我们,手工业一样可以让我们过上体面的生活,是一条值得选择的人生道路。

成为一名修车工之后,克劳福德深深感受到了这份工作带来的满足感,通过动手能力来向世界实实在在地证明自己。学校教育者传授给学生的那种“自负”是毫无根据的,并且马上会在复杂的现实中无影无踪,因为他们无法真正影响这个世界。相比之下,工匠的骄傲更有坚固的凭据,工匠们却只需要动手指一下自己的成果—我建的高楼,我修的车,我装的灯泡等等。

在摩托车修理店里,克劳福德必须更多地动脑,单纯的分析和推理完全解决不了问题。修理摩托车所需的脑力活动甚至超过他之前在智库的那份工作。在社交方面,当别人问他干哪一行时,“智库”这个回答毫无共鸣,他人最多也只是敷衍他一句而已;但“摩托车修理工”的身份却让他立即获得了认同感。当地有三家餐馆的主厨都找他修过摩托车,到那几家餐厅用餐时,他都能获得最高待遇。一个酒吧每周二都有摩托车之夜的活动,大家集体骑摩托车出去玩时,有时还有人穿他修理店的T恤衫,这都让他骄傲。

特立独行的克劳福德非常谦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我的技能还没有发展到一个真正手艺人的高度,我只是尽力而已。我的写作是我对自己缺点的思省而引发,但这并非坏事;修理店的工作和写作都促使我不断提升自己。”

关于体力与脑力劳动的哲学思考

美国作家梭罗曾在《瓦尔登湖》中描写在大自然中独自一人、自给自足的生活,不仅对现代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有很大影响。

1974 年,一本叫《万里任禅游》的书问世,这本书在全球销量达500万本以上,被誉为过去50年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书籍之一。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描述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考了怎么才能活得更好。在书中,作者描写了某个夏天和儿子共骑一辆摩托车横穿美国西北部旅行途中经历的事情,一个关于成长、发现、爱、恐惧、理解和接受的故事。因为书中对生活基本问题的拷问,成为一本内涵深厚的个人存在和哲学思考的“奥德赛”。

英国《金融时报》形容《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为“一本新一代的《万里任禅游》,让成千上万名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领们深有共鸣。”《泰晤士报》书评则说:“现代人应该过什么样的人生?我们的孩子们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他们长大了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美国《时代》杂志说:“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做出新诠释,克劳福德的书告诉人们,为什么我们要重新建立人与手工劳动之间的联系。”

克劳福德在中文版序中写了一个小故事。2011 年夏季,本书已在美国大受欢迎但尚未引入到中国时,他来到北京旅行。在北海公园附近的一条胡同里,他注意到了一个修自行车的大伯。大伯的修车摊就摆在马路边,客户主要是附近的街坊邻居。他工作时神情专注,基本上不说话,也根本没有必要向人推销自己的服务。

通过这个小故事,作者希望大家反思一下我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人们都认为只有上大学未来才有希望。但是在家人花了很多钱和牺牲后,年轻人却发现没有那么多工作机会在等待着自己。工作中“存在着各种高深莫测的力量,其中的因果关系可能太过隐晦难懂”,以至于年轻人难以把握未来。

但是,克劳福德认为,这个看似不被人重视的中国修车师傅却启发人们重新思考生命的真谛。这个修车师傅不用考虑办公室政治,也无需受制于来自上级的压力。每天的工作结束后,他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堆问题。他放慢了人生的脚步,全身心地钻研着手艺中的细节。这是一种有悖于当代文化的行为,在这个有时只注重速度的社会里,这一点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克劳福德开玩笑说,这本书出版后,他接受了很多组织机构的晚宴邀请。为了参加此类晚宴,他不得不费老大劲才能把自己的双手洗得干干净净。他指出,人们把手工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开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如果我们能真正地认识到这个事实,我们就能深刻地懂得人类的心智,知道如何来教育孩子们。”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从政治学博士智库精英到摩托车修理工——更能体会“劳动“的幸福-激流网

(作者:陆彦。来源:摘自《外滩画报》。责编:畢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