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在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关系还搞不清楚。今天谈《资本论》的结构与体系,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1.一个对象,一门科学。一门科学,对于它所研究的对象的表达,只能有一种讲法是对的,不能说两种讲法都是对的。比如我们前面讲过,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是:价值体现在使用价值上。你不能反过来说,使用价值体现在价值上。因为那样讲不是真理。一门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有一个,真理也只有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把资本主义社会当作研究的对象,马克思主义者也把资本主义社会当作研究对象,对象是一个,真理也只有一个,不能有两个。

2.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古典经济学,它具有科学的成分;一种是庸俗经济学,它是反科学的。我们说: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资本家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这是从社会的阶级观点来讲的。那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工人阶级阶级利益的理论表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维护资产阶级阶级利益的。从科学上来讲,不能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丢开过去一切的东西,自己另起炉灶搞起来的。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尤其是早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所研究的学科。我们前面讲了,当资产阶级站在反封建的进步的立场的时候,工人阶级还没有起来斗争的时候,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讲了许多真话。例如,劳动价值学说是他们先讲的,甚至阶级斗争的学说也是他们先讲的。当时资产阶级要对付封建贵族、对付封建制度,所以就要说明社会财富是怎样来的。社会财富是靠劳动创造的,他们肯定了这一点。那时的劳动者就是农奴。封建贵族要把农奴置于他们奴役、剥削之下,资产阶级要从封建贵族统治下将劳动者解放出来,好让它剥削。所以,这个时候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的斗争,表现在争夺剥削对象的斗争。但是尽管如此,资产阶级的这种做法毕竟是进步的。所以资产阶级学者在这个时候还能研究出一点科学的东西来。他们认为商品要等价交换,公平交易,要使劳动者能够得到最低工资;强调劳动创造价值,等等。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把资产阶级学者的一些进步的、合理的、有科学价值的东西批判地继承过来,并加以发展和完善,把不合理的、非科学的东西去掉。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有一种庸俗经济学,那是反科学的、调和的,反动的。比如,资产阶级阶级调和论者说,资本家靠劳动者,劳动者不也靠资本家吗?他们甚至说,资本家不开工厂,劳动者就要饿死,资本家靠劳动者,没有劳动者靠资本家那样严重,所以要搞阶级调和,不要搞阶级斗争。这个论调,可以欺骗那些还不觉悟的工人和农民。马克思坚决地批判了这种庸俗的,反科学的、反动的论调。

3.《资本论》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的副标题叫做《政治经济学批判》。这就是说,对于古典经济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其他两个组成部分也是这样。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费尔巴哈正确的东西,建立了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对于空想社会主义好的东西,经过马克思之手,就变成了他的科学社会主义。

《资本论》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结果,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德国有名的共产主义者李卜克内西说,政治经济学只有一个,不是有好几个。这就是说,有的尽管也叫政治经所学,但实际上是假的、非科学的、庸俗的东西。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最全面的、最正确的科学,它包含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正确的东西。

(二)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哪里下手?

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从哪里下手呢?他是怎样用辩证法来研究、处理资本主义的经济呢?

1.不是枝枝节节地批判某个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的个别理论。现在我们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往往局限于个别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的个别论点。马克思不是这样。他在《资本论》的每一章、每一节,都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而不是仅仅批判某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的个别论点。为什么呢?因为马克思要建立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要建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要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上入手。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后,总是在发展的,而且是在向否定它的方向发展的,但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却说资本主义社会要一直存在下去,而且只有量变,没有质变。这个研究方法不对头。

2.从整体出发,就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来确定研究它的基本的生产关系,就这个生产关系来把握它的统治的经济范畴——资本,抓住资本这个基本的经济范畴,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这样做,具有“捕贼先擒王”的深刻含义。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是商品生产,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商品生产。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所以要从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性质来确定它的基本的生产关系,来把握这个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资本论》上有很多经济概念,经济范畴,如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等等。这些都是生产关系。但这里有一个占统治地位的东西,那就是资本。从前我在北方一个学校教书,有人说:《资本论》说资本是生产关系,价值也是生产关系,利润也是生产关系,地租也是生产关系,那么究竟什幺是生产关系呢?他就不懂得: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中间最集中表现的经济范畴,马克思叫它是这个社会的统治范畴;商品也是它的范畴,这是细胞范畴;价值也是它的范踌。马克思说所有这些经济范畴,都是对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某一个侧面的反映。它们从各个侧面来表现总的生产关系。马克思在许多经济范畴中间,找出资本这个最突出的东西来研究,所以叫《资本论》。那里面还研究价值、利润。工资等等,为什么不说价值论,或是利润论,或是工资论呢?因为资本是个头子,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都是资本运动。找出资本这个头子,就叫做“擒贼先擒王”。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诸关系中最本质的、最基础的、最突出的、占统治地位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零零碎碎,枝枝节节,抓到芝麻,丢掉西瓜,那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三)《资本论》的结构与体系

现在的《资本论》分为三卷。第一卷是马克思在世时出版的,第二卷、第三卷都是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的。马克思原来计划的不是这样的三卷,而是另外的三卷。第一卷还是现在的第一卷,第二卷分为两本,现在的第二卷是原来计划的上半本,第三卷是原来计划的下半本,第三卷是讨论经济学说史的,就是后来由考茨基整理出版的《剩余价值学说史》。我们今天专门讲现在的三卷本《资本论》的结构与体系,《剩余价值学说史》这一部分就不讲了。

1.《资本论》的结构与体系。

第一卷是讲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讲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讲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资本论》的结构与体系。

A、资本的生产过程(从直接生产过程看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

资本的生产过程,实际是讲直接生产过程。所谓直接生产过程,就是劳动力跟生产资料的结合,在生产过程中间,增加了价值。再生产过程留在第二卷讲。马克思所以要先讲资本的生产过程,是因为他要讲明资本的实质。什么叫资本?资本是能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家投下一百块钱,以后变为一百二十块或一百五十块。这增加的二十块、五十块钱是从哪里来的?是买的时候买得便宜,还是卖的时候卖得贵了呢?都不是的。它是在直按生产过程中增加的。资本家投资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经过生产,就是在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的直接生产过程中间,增加了价值。这增加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所以,《资本论》第一卷是从直接生产过程来考察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什么是剩余价值,才能知道什么是资本。没有剩余价值,就没有资本。资本是靠剥削雇佣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庸俗经济学说,资本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什么呢?是机器或者是其他东西。常识告诉我们,工厂里的会计算成本,算机器折旧,假如一部机器是一万块钱,又假如它能用十年,那每年折旧就是一万块钱的十分一,这部机器是不会增加价值的。原料、辅助材料也是一样,都是不会增加价值的。所以我们说,讲资本是生产工具是讲不通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只有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并发生价值增殖的,才是资本。有的资本家会说:“我蚀了本,那不能算剥削吧?”马克思说,蚀了本也是剥削。为什么呢?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后,已经在生产过程中榨取了劳动力。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东西拿到市场上去卖,人家要不要,那与在生产过程中榨取劳动力没有关系。榨取劳动力是生产过程的事。

B、资本的流通过程(看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是怎样实现的)。

从流通过程看剩余价值,那就是看剩余价值是怎样实现的。比如,资本家投资一百元,生产出一百五十元的东西,那就是榨取了五十元的剩余价值。但这五十元的剩余价值,要等到把东西卖了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要通过买卖商品才能实现。《资本论》上讲的买和卖,对于这个资本家来讲是卖,而对另一个资本家来讲就是买,买,卖是联系的。

C、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看整个资产阶级在生产并实现剩余价值当中,怎样通过“你死我活”的竞争,来瓜分那个剩余价值的)。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讲的是利润背后的事,是从本质上分析资本、剩余价值的。但资本家不讲剩余价值,甚至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也不知道剩余价值,他们只讲利润,马克思讲了利润的来源,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秘密。在封建社会,农奴用一半时间为领主劳动,这个榨取是很清楚的。在奴隶社会,奴隶完全为奴隶主劳动,这个榨取也是非常清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工人的榨取则不是一眼就能看清楚的。为什么呢?因为劳动者不是奴隶,也不是农奴,而是工资劳动者,资本家把工钱给他,而且,给的钱多他多劳动,给的钱少他少劳动。这种买卖关关系使人看不清楚资本对工人的剥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不是讲剩余价值的现象,而是讲它的本质。马克思是先抓住剩余价值的本质,再看资本家怎样在生产过程中剥削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生产出来并实现之后,才转化为利润。但资本家只讲利润,他不管利润背后的事情。

但是,讲了剩余价值的本质后,不回到它的现象上来还不行。分析了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讲利润来源于剩余价值,但不讲利润不行。所以,第三卷就回到利润上来。这也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第一卷只讲一个资本家,没有讲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地主,好象资本主义是一个合股公司。事实上不是如此,资本主义社会有千百万个资本家,他们一天到晚在那里“你死我活”地争夺。所以,第三卷就讲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从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资产阶级在生产与实现剩余价值的过程中是怎样瓜分剩余价值的。

现在我们看:1、资本的生产过程;2、资本的流通过程;3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这是《资本论》三卷本的结构与体系。这个结构与体系说明了什么呢?

2.《资本论》的结构与体系是对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彻底革命。

前面讲过,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有古典经济学,还有庸俗经济学。那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呢?与庸俗经济学又有什么不同呢?

大家知道,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也是讲生产、分配、交换的,古典经济学也是讲这些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在一定范围内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精华,舍去其糟粕。因为,社会首先是生产,而不是分配和交换,没有生产,就没有交换,就没有分配,这是很清楚的。但是,从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加了一个东西——消费,并且把消费放在生产的前面。这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结构。其理由是,不要消费,生产做什么?而消费是什么呢?是为了满足人类消费的欲望。因为要满足人类消费的欲望,所以要生产。因此,它把消费摆在第一,把生产摆在第二,再讲流通、分配。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认为这个结构与体系革了政治经济学的命。实际上它是为了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体系与庸俗经济学的体系,没有相同点,这是很清楚的。庸俗经济学是丢开社会的特点、本质来讲消费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者是为了得到工资,以维持生活,资本家是为了赚钱,并不是为了自己消费,满足什么欲望。资本家赚不到钱就不生产。庸俗经济学约“满足消费欲望论”,就是为了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

但是,古典经济学把生产放在前面,再讲分配、交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跟它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知道,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革命,不但是对于庸俗的,更重要的是对于古典的。古典经济学者所讲的生产、分配、交换,是资本主义社会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马克思所讲的生产、分配,变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变换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攫取剩余价值。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来混淆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在这个体系上把它区别开。

我们进一步看看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处在什么样的地位,资本家给工人的工资是在什么情况下给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者是什么呢?是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机器。资本家对劳动者并不比对他的家畜、机器更爱护。如果使用机器对他更有利,他就把劳动者一脚踢开,如果使用劳动者更有利,他就不用机器。所以,在社会生产总产品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总收入,一个是纯收入。纯收入就是剩余价值,就是各个资本家分配的利润。劳动者的收入是什么呢?是资本家可变资本的支出。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在这点上总是闹不清楚,他们把劳动者的收入放在整个国民收入里。而事实上劳动者的收入是资本家可变资本的支出。所以,马克思不是把资本家得利润、地主得地租、工人得工资这三个摆在一起。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的摆法。马克思把工资摆在什么地方呢?摆在直接生产过程里。马克思把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流通,与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完全区别开来。所以,《资本论》在结构与体系上是对资产阶级敢冶经济学的一个革命。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王亚南:《资本论》的结构与体系-激流网

(作者:王亚南,责任编辑:小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