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快速发展,将取代我们的工作造成大量失业吗?本文作者迈克尔·罗伯茨(Michael Roberts)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技术的进步将“重新分配”就业,而非破坏就业;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机器排挤的工人将受到资本更恣意的剥削。罗伯茨也认为,机器越是取代劳动,则越易引发资本主义的危机,若多数人能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建立普遍而免费的公共服务制度,则机器人和人工智慧将有助超级富裕社会的来临。这篇文章发表于今年2月,原题为"Robots: what do they mean for jobs and incomes?"

亚马逊近日在其位于西雅图的总部的地下室,开设了一间新的零售店,激起了许多关于人类劳动迟早会被机器人与人工智慧的扩张所消灭的讨论。

在这间显然非常“前卫”的店里,顾客们走进来、扫描他们的手机,从架子上拿起他们需要的商品,然后再走出去。但这里却没有结帐出口或是收银员。来这里消费的顾客们,先下载了一个手机应用程式,商店中的感应器会侦测是哪些顾客,从哪个架子上拿起了哪一项商品。在消费者离开商店的一到两分钟内,他们的手机就会收到购物的收据。“自动化”零售业的发展,反映了其他领域的自动化:办公室、无人驾驶汽车,社会照护服务和社会决策。

机器人:劳工的梦魇,还是资本主义的危机?-激流网位於西雅圖的亞馬遜AI零售店。(圖片: Gordo/ZUMA Wire/REX/Shutterstock)

这难道意味着人类迟早会被智慧学习机器或演算法所全面取代吗?在先前的文章中,我已经大概预测了在十年后左右的未来,会有多少工作将因机器人而消失。这个数目似乎会很庞大:消失的工作将不只是工厂中的体力劳动,更包含我们习惯称之为白领劳动的工作,例如新闻工作者、银行员甚至经济学家!

技术未来学家以为机器人很快就会取代人类。但我觉得机器人在起跑以前得先学会走路——更确切的说,到目前为止,机器人与人类比起来,仍然难以跑步和抓握。这就是所谓的“莫拉维克悖论”(Moravec's paradox),意思是“对电脑来说,展现成人程度的表现,例如智力测验或玩游戏是相对容易的;但要使他们能具有感知或行动这类一岁小孩程度的技能,却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引述自汉斯・莫拉维克〔Hans Moravec〕)因此,演算法可以投票决定是否投资对冲基金或银行,但机器人却没办法打网球,更不用说击败网球俱乐部的球员。事实上,机器人正朝向“协作式机器人(cobots)”的方向发展,也就是作为工人的延伸,在工厂中从事粗重的工作,以及在医院和社会照护服务中进行诊断。这并不是直接地取代了工人。

主流的经济学辩论是关于“技术”所创造的工作数量,是否能多过其所破坏的。毕竟最争议的是,新科技可能会造成某些工作消失,但却也制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例如十九世纪早期的手工织布机消失,伴随而来的是纺织工厂的设立)。

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设计了一套经典的思想实验:想像两项商品,分别是香肠和面包卷,合在一起就可以做成热狗。共有1.2亿名工人被分配到两个产业中,其中6千万人生产香肠,另外6千万人制作面包卷。每制作一单位的香肠和面包卷,就需要花费两天的时间。

现在我们假设,新技术使得烘焙坊的产量加倍。现在只需要比较少的工人来制作面包卷,产量加倍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多获得三分之一的热狗。最终,整体经济市场里有4千万的工人制作面包卷,另外8千万人制作香肠。在此期间,技术的转型可能会导致失业,特别是在新技能只限定适用于烘焙业的状况下。但从长远来看,相对产量的变化只是重新分配了就业,而非破坏就业。

另一个技术创新的例子,则是关于银行柜员和提款机的故事。后者完全取代了为特定任务而存在的人类劳动。但这是否使得银行人力大幅减少呢?在1970年代(当美国安装了第一台ATM时)到2010年间,银行柜员的人数却增加为两倍。每一个分行的柜员人数减少,使得开设分行成本降低,银行因此能够拓展更多分行。柜员的角色也逐渐从处理现金变成关系银行业务(relationship banking)。

上述这些是比较乐观的看法,但即使如此,正如马克思对十九世纪机器崛起的看法,单一部门工作的消失以及工作在另一部门的再创造,并不是一个无缝接轨的变革过程。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所说:

被经济学上的乐观主义所歪曲的事实真相是:受到机器排挤的工人从工厂被抛到劳动市场,增加那里已有的供资本随意剥削的劳动力的数量〔⋯⋯〕机器的这种作用,在这里被说成是对工人阶级的补偿,其实正相反,是对工人的极端可怕的鞭笞。在这里只指出一点:从一个工业部门被抛出来的工人,当然可以在另一个工业部门找到职业。〔⋯⋯〕就算他们找到工作了,他们的前途也是多麽渺茫!这些因为分工而变得畸形的穷人,离开他们原来的劳动范围就不值钱了,只能在少数低级的、因而始终是人员充斥和工资微薄的劳动部门去找出路。其次,每个工业部门每年都吸收一批新人,供该部门用于人员的正常补充和扩充。一旦机器把一部分至今在一定工业部门就业的工人游离出来,这些补充人员也要重新分配,由其他劳动部门来吸收,不过,原来的那些牺牲者大部分在过渡期间堕落丧亡。

机器取代劳动 更易导致资本主义危机

接着我们谈谈技术的盈利能力。除非机器人能够为拥有者和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利润,否则他们将不会被广泛应用。然而,投入更多的机器人和相对更少的的人类劳动,将意味着每单位资本投入所创造的价值相对更低。根据马克思的价值规律,我们知道价值(包含透过结合生产与销售以获取利润)只能被人类劳动力所创造。而人类劳动力相对于应用的生产资料的减少,也将导致盈利能力的下滑。因此,机器人与人工智慧的扩张,增加了获利危机的可能性与规模。也因此,机器越是取代劳动,资本主义生产的衰退越可能加剧。这正是资本主义的重大矛盾:透过机器完成了劳动生产力的增加,却是越降低了资本的利润率。

主流经济学不是否认价值规律,就是干脆忽略它。回到1898年,新李嘉图主义经济学家德米特里耶夫,为了反驳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创造了一个假想性的经济体,其中的所有劳动都由机器(机器人)完成,而不包含任何的人类劳动。他主张,纵使没有人类劳动,但由于还是有大量剩余价值被生产出来,所以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错的。

但德米特里耶夫的思想实验根本不着边际,因为他和其他主流经济学家一样,根本不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下的价值。用于贩售的商品的价值具有双重性:被出卖的商品或服务具有物理性的“使用价值”,但它们也同时具有必须透过贩售才能实现为货币和利润的“交换价值”。没有后者,资本主义生产将不会发生。而且只有劳动力才能创造这样的价值。若没有人启动机器,机器不能创造价值(利润)。事实上,德米特里耶夫所谓的只有机器人的超级富裕经济体将不属于资本主义,因为那个世界并不存在属于个别资本家的利润。

这正是资本主义的巨大矛盾。在资本主义之下,随着机器取代人类劳动力,就算劳动生产力提高(生产出更多的东西跟服务),利润率还是会降低。利润率的周期性下降将会扰乱个别资本家的生产,因为他们只雇用劳动力和使用机器来创造利润。因此,危机将会在我们达到德米特里耶夫假想的机器人世界之前就被强化。

机器人:劳工的梦魇,还是资本主义的危机?-激流网

普遍基本服务+机器人=超级富裕社会

在机器人造成工作消失的同时,我们该怎么办?有一些自由派经济学家讨论课征“机器人税”的可能。但所有这些都将降低社会上自动化的速度——这在减少人类辛劳程度的意义上,并不算一个进步的选择。无条件基本收入(UBI)的概念持续吸引着左派和主流经济学家。我曾经讨论过UBI的优缺点。许多新自由主义经济的谋士们推广UBI,对他们来说,基本收入是用来取代免费的健康、教育和合理养老金的工具。UBI也被某些人当成降低在职劳工工资的手段。对资本主义体系来说,就算只是合理程度的基本收入,都是难以负担的。而就算透过工人斗争赢得了UBI的制度,但它仍不能解决谁可以拥有机器人和生产资料的问题。

在我看来,更让人期待的替代方案应该是普遍基本服务(Universal Basic Services,UBS),也就是任何的公共财与公共服务的使用,全部免费。所谓超级富裕的社会在定义上来说,就是我们的需求不需要辛劳和剥削就能被满足的社会,这也正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为了朝着这样的社会过渡,应该可以从将社会必要劳动投入生产教育、保健、住房、运输、基本食品和设备等公共社会需求开始。

毕竟,为什么要利用资源给予每个人基本收入以购买他们的社会需求?为什么不让大家可以免费使用这些服务或设备呢?与其砍掉无业者从在职受薪者取得的施舍,我们更需要透过减少劳动时间以及增加(免费使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财,以便建立工作中的团结。

当然,这需要由多数人来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并且规划如何将这些资源应用于社会需要,而非为了满足少数人的利润。机器人与人工智慧将因此成为技术创新的一部分,使得超级富裕社会成为真正的可能。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机器人:劳工的梦魇,还是资本主义的危机?-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机器人:劳工的梦魇,还是资本主义的危机?-激流网(作者:Michael Roberts。来源:苦劳网。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