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白领蓝领,给人打工的生活总是不爽的。打工生活之所以不爽,不仅因为工作场所里管理制度和氛围时常让人感到压抑,加班多休息时间少,更重要的是,打工都是帮老板挣钱,自己能攒下的钱,最多能保证自己正常成家生子,丝毫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打工者很容易产生自己当老板的心理。正是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不少人都选择用自己多年打工的积蓄创业。由于多数打工者都在一二线城市,而这些城市里的创业门槛比较高,收入较高的白领可能还有机会尝试创业,但有心思创业的农民工就只能另谋出路,这就造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大潮。
总理高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农名工返乡创业自然也是支持的。新华社都发文章,热情洋溢地讴歌农名工返乡创业的壮丽史诗,并且劝告全天下打工者们,“与其辛苦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
有媒体报道,全国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已达700万,其中农民工480万。[1]人社部的数据也显示,返乡农民工中有10%选择创业。
在许多省份,农民工创业已经成了一项政治任务。比如,吉林省就明确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人数目标,这显然是响应中央的创业号召。
“8月7日,吉林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全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会议明确了2017年全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目标任务,即全年实现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人数突破7万,创建返乡创业示范县5个以上,新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20个以上;开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2500人;培育返乡创业带头人2500人。”[3]
为了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各级政府也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比如重庆万州,把对农民工创业者的贷款发放纳入了官员的绩效考核,确保农民工能获得贷款。
“近年来,万州陆续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回乡创业者,营造回乡创业的宽松环境,以优惠政策支持回乡创业者。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符合条件的纳入农业产业化扶持范围;从事个体经营减免个体工商户登记费20%,免收管理费;兴办经济实体减免20%的登记费等回乡创业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起到了‘引凤还巢’的作用。
据了解,从2008年起,万州还将回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了“小额贷款”支持范围。为了给回乡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今年来继续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多措并举促贷款发放。通过强化宣传、主动营销、提高效率、按时推进和严格考核等工作措施,担保创业担保贷款工作良性发展。并对个体户创业担保贷款发放,从原来最高可贷10万元,提高到最高可贷15万元,增加5万元贷款贴息,此政策将执行到今年12月。”[4]
农民工如此有热情,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很大,那么农民工创业的成效到底如何呢?
在网上找不到农民工创业情况的统计数据,也没有比较全的调查报告。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新闻和部分统计数据进行了解。
比如,上面谈到的重庆万州,截止今年八月份,共有2万人回乡创业,投资47.5亿,产值55亿。看来情况还不错。
“8月16日,记者从区就业服务局了解到,近年来万州一手抓农民工转移就业,一手抓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多年来的扶持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氛围逐渐浓厚。到目前为止,全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近2万人,创办各类实体18839户,带动就业74358人。农民工创业投资47.5亿元,年产值在55亿元以上,实现利税超3.2亿元。”[4]
但是,如果我们把账算细一点,就会发现,其实情况并不是很乐观。近两万个企业,年产值才55亿,算下来每个企业的年产值大约是30万左右,换算到每个月大约是2万5千。按照百分之10的利润率估计,月纯利润也只有2500元,即使利润率达到20%,也只有5000,部分效益好的企业达到30%,纯利润也才7500元。其实跟在沿海打工区别不大。自己搞小企业非常辛苦,不敢多雇人,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尤其是利润率相对较高的服务业,工作时间比在厂里打工只长不短。
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挣到跟在厂里打工差不多的收入,还算是相比比较好的情况。许许多多的打工者,把多年老本赔进去,为了生意能运转下去,甚至负债累累,最后还是不得不出去打工还债。
当农民工在政府的号召下,掀起返乡创业大潮之时,少数有良知的媒体指出了光鲜表象背后惨淡的现实。中国工人网在2015年报道了重新开县团凤村的情况,非常具有代表性。
“现年30岁的陈苏林,曾在2009年贷款6万元返乡承包了一片竹林。然而,‘起早贪黑’干了一年,还是看不到盈利的希望,于是中途放弃重新收拾行囊南下广州打工。
“返乡搞养殖的王行合一家,创业也不顺利。2010年,王行合购买了18头牛、80只羊。前两年,他的儿子王端海高兴地骑着摩托车、放着大喇叭在村里转悠。如今,养殖已宣告失败,王行合变卖了18头牛与45只羊,一家人再次外出打工。
“年届不惑的廖玉国,2009年6月拿出了打工24年积攒下来的22万元,返村投建了一个养殖场。然而,22万元花光了,养殖场才建了一半。更糟的是,他后来都没能申请到银行贷款,规划中既养猪鸡又养鱼的养殖场,只收成了两批鱼,卖了1.2万元。”[5]
去年,工人日报还报道了重庆返乡创业者的情况。这三名创业者,有人决策错误身负巨债,有人经营不善陷入绝境,有人耗尽百万毫无建树。前两位是曾经成功过的商人,只因投资不利导致破产,这是市场经济中的常态,没有什么特别的。倒是第三位创业者,把家里房子贷款的钱花光了,还借债百万,最后什么也没有挣到。令人惊讶的是,即便穷途末路,这位创业者仍然没有放弃,还想继续创业之路。
“胡天成说:‘他执意想创业,但是又没有存款,我不忍打消他的积极性。我和他母亲就抵押了房子贷款20万元,10万元给他做启动资金,10万元加上别处老房子的钱给他首付了婚房。只是没想到他创业4年花费100多万元却不见回报,反而有可能让我们无家可归,我只是想让他好好找个工作上班,安心过日子。’
从2013年开始,为了支持儿子创业,胡天成夫妇俩不仅掏空了家底,而且还向亲戚朋友举债。胡天成告诉记者,他家并不宽裕,为了赚钱养家,自己开的一家小理发店,连帮手都没有请。妻子因声带血管瘤入院治疗,接受手术后,为了节省费用,她就不顾医生劝阻,办理了出院手续。虽然无法说话,但妻子依靠字条问路,仍外出筹钱为儿子还债。
‘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成熟的人脉关系,是我这4年失利的主要原因。’胡军在电话里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创业这几年,他就像没头的苍蝇四处乱撞,听说谁有关系可以帮忙销货,就赶紧请客吃饭联系销路。‘经常找错人,被骗、被忽悠。我愧对父母,但我还想要创业。’”[6]
在大资本的挤压下,资本不多的新玩家想要挤进去,是非常困难的。小本买卖要维持也很不容易。新华网2015年的一篇题为《返乡创业农民工为何再次去打工》的报道,就谈到了这些农民工创业所必然遇到的问题。
首先,没有钱。虽然可以从银行借钱创业,但借的钱总是要还利息的。
“以贷款为例,农村信用社‘无硬件抵押也可贷款’,无金融知识的农民工兴冲冲地拿到贷款,才知道不仅利率高于其他商业银行,‘按季度付利息’的做法更是苛刻。有的企业贷款100万元,厂房还没建起来就要还利息了。舒明勇说:‘这些农民工创业就很难做到‘钱生钱’,最后沦为为利息奔波,为银行打工。”
其次,实力单薄的农民工即使能开厂,厂子的技术水平也是非常薄弱的。我国已经开始了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对低端制造业采取种种限制,甚至禁止。农民工创业者入行都很难。
“舒明勇介绍说,前几年一些地方招商门槛不高,贵州省一些农民工回乡选择了技术、资金要求低,收益快的水晶加工行业,个别园区的水晶企业一度达到上百家。这一两年地方对生态环境要求提高,作为易污染的水晶企业,首当其冲成为关停对象。绝大部分企业无力提高治污能力,被迫停产关门。”
最后,农民工最容易开展的家庭作坊模式,在大工业时代没有价格优势,生存困难。即使由于一些偶然的机会能够发展起来,但是形势稍有变化,就面临灭顶之灾。
“眼看蔡群的生意越做越大,同村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也纷纷回乡创业。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相继有18家农户开办了家庭作坊,一批拥有技术的‘绣娘’当起了老板。然而近两年来,这些传统手工作坊遭遇了严峻的生存问题。由于占大头的公务消费已经‘绝迹’,旅游消费一直低迷,有的作坊一年仅靠企业的一两个礼品订单苦苦支撑。蔡群来北京开‘两会’之前,村里已经有4家作坊关门停业,‘绣娘’再次踏上打工路。”
农民工资金少还体现在对抵御风险的能力上。市场的波动,乃至天灾,都会让创业者一下回到原点。
有良知的学者早就劝告说,政府不要整天鼓动农民工回去创业。原因很简单,因为农民工能创业的机会太少了,即使有这样的机会,太多的人涌入进来很快也把好生意变成烂生意了。著名三农问题研究专家贺雪峰教授,谈到了农民工创业非常普遍的现象,相信农村地区长大或者家里有农民亲戚的朋友,都听说过这样的现象:
“多年在农村调研,笔者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县城和一些中心镇的临街店面几乎年年都会换老板装修开业。一个店面要营业,可能要3万元装修,3万元办营业执照和各种证照,要10万元 作为流动资金进些存货销售,这样,投入不到20万元,一家精品店就开张营业了。但在县城,想开店的人很多,而购买力很少,一年下来,逐月亏损,流动资金都亏进去了,店面开不下去了 ,只好将店面转让出去。新接手的开店人同样折腾一遍,到一年后再转让,装修……
“我的以上观察,应该说是天天在中国县城发生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背后则是返乡农民工的血泪。农民工返乡,他们往往不愿意一下子回到村庄,而是首先到县城和镇上,等到在县城将所有积蓄亏掉了,再回村里。
“农民回到村里,若有积蓄,他们也会投资。他们办小型加工厂,办养猪场,种经济作物,搞运销,开店,等等,这些可以称之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他们产品的市场大都只可能是当地的市场。 当他们返乡比较早,创业机会好时,他们就有较高的创业成功率。而随着越来越多农民工的返乡,市场很快饱和,创业越来越难,失败可能性越来越大。 ”[7]
尽管有创业失败的情况如此普遍,但是多数的报道仍然是树典型打鸡血为主。什么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力激荡,农民工变身老板之类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
为什么媒体会不愿意多报道一些农民工返乡投资失败的案例呢?恐怕是因为在打工仔们对打工生活感到极度不满的社会,不得不想办法让人们还有梦可以做。必须让中国梦能够继续做下去,让农民工们觉得创业是有希望的,还有机会发财。所以,我们一方面看到网上电视上报道各种农民工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似乎很多人都挣钱了。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在自己的亲戚朋友里了解到的创业故事,绝大多数又都是失败的。
政府号召创业自然有自己的考虑,但在这个问题上农民工要有独立的判断。其实,打工者创业的艰难,不仅体现在农民工身上,甚至文化水平高的大学生出来创业,依然很难存活。
不仅创业艰难,而且正在经营的小微企业,多数都在生存线上挣扎。有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一半的小微企业在盈利,大量小微企业倒闭。[8] 尽管国家大力扶持小微企业,但在大资本的挤压下,独立小生产者不断倒闭,变成给人干活的打工仔,这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关于这个规律,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做过非常精辟的总结:
“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有的是因为他们的小资本不足以经营大工业,经不起较大的资本家的竞争;有的是因为他们的手艺已经被新的生产方法弄得不值钱了。无产阶级就是这样从居民的所有阶级中得到补充的。”
当前的经济大形势是大工业大农业大商业在不断消灭小工业小农业小商业,因此农民工返乡创业潮是与经济大潮相矛盾的。少数人能够获得成功,因为在任何时代,少数人都可能凭借自身出类拔萃的能力或者绝佳的运气而逆袭。但多数创业的农民工必然遭遇失败,回归打工者的生活。
注释:
[1]全国480万农民工返乡创业
http://news.163.com/17/0823/04/CSGEEQ9600018AOP.html
[2]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返乡农民工近10%选择创业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17-07-03/doc-ifyhryex5915073.shtml
[3] 吉林省明确2017年返乡创业目标任务
http://www.chinajob.gov.cn/InnovateAndServices/content/2017-08/09/content_1342650.htm
[4]万州农民工返乡创业近2万人 创业投资47.5亿元
http://cq.qq.com/a/20170817/010554.htm
[5]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何失败?
http://news.163.com/15/0402/06/AM66NNQI00014AEE.html
[6]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重庆三名农民工的创业之路
http://acftu.people.com.cn/n1/2016/0922/c67585-28732908.html
[7]政府不应鼓吹农民工返乡创业
http://www.guancha.cn/HeXueFeng/2012_10_27_106299.shtml
[8]甘犁:过去两年全国有30%小微企业倒闭
http://business.sohu.com/20151223/n432282552.shtml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作者:太平洋的风。来源:无产者评论。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