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为时隔五年却状态迥异的两个回答,知乎用户林盛儿被推到了广大网友面前。

五年前的回答里,他有一股说不出的中二感,仿佛马上就要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加入共济会,走上人生巅峰。

那个被群嘲的林盛儿,让我想到大学刚毕业的自己-激流网

但五年后却完全是另一番状态。

那个被群嘲的林盛儿,让我想到大学刚毕业的自己-激流网

大多数人是把它当笑话来看的。

一来,这是一个装逼被打脸的故事,是知乎平台的传统艺能。

二来这小孩五年前的口气实在是不讨喜,有一种自诩精英阶层,要把其他人都踩在脚下的气势。

熊孩子装逼被打脸,这是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所以这个话题在知乎热搜第一名已经呆了快2天了,一直到两天前还在热搜第二名待着。

我看到的第一瞬间当然也笑了,但笑完之后却又有种说不出的心酸。


02


我们从回答中可以大致还原出林盛儿的这五年。

他在2014年写下那个答案的时候可能成绩真的不错,也真的一直都是班级前五名。

而3月28日应该刚刚一模结束成绩下来,他可能真的也考得不错。

老师说他能上一本,家长说“我们家要出一个大学生啦”,周围的同学都向他请教问题,而他平时看的电视读的小说里,名牌大学毕业生总是拥有一切。

于是他得出结论:我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于是,从小顺风顺水,在学校这样一个评价体系中混得如鱼得水的林盛儿,非常张狂中二地,去去知乎上写下了那个答案。

——确实情商低,确实幼稚。

但谁又没有中二过呢?

谁高中没幻想过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呢?

谁年轻的时候不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呢?

(说来你们可能想笑,我因为看了《数码宝贝》,我的虎牙又非常尖利,所以一直到初二我都认为自己是一只吸血鬼,南京一下雾吸血魔兽就来接我回家了。)

这其实是没有错的。

多少年来我们的家长老师都在告诉我们,只要你学习好,未来很光明,会大有前途。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论你是男女老少,都有这样一种读书崇拜。

那个被群嘲的林盛儿,让我想到大学刚毕业的自己-激流网

有的家长,甚至自己还在贫困线挣扎,还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的时候,也要借一辈子都很难还清的钱,一定要把孩子送去国外留学念书:

那个被群嘲的林盛儿,让我想到大学刚毕业的自己-激流网

那个被群嘲的林盛儿,让我想到大学刚毕业的自己-激流网

我们对读书是如此崇拜,我们读书人对一切是那么的傲慢,乃至于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来教我们,以后到底该如何融入这个社会,没有人告诉我们各工作是做什么,甚至没有人告诉我们大学的各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

在美国,每年都会有大量“大学排名”榜单,指导学生填报专业,其中最著名的比如“US NEWS”的榜单,里面会详细评估每所大学,每个专业的优劣和排名,帮助大家选择专业。

但在中国,这样的指导非常非常欠缺,就算那些有“志愿填报指导”课的学校,也因为老师们对现在社会不够了解,所以往往很难给出中肯的志愿填报建议。

我们傲慢地认为,只要认真读书,读好了,未来自然是光明的。我们不需要在乎其他评价体系,只要把书读好就可以了。

于是大家就糊里糊涂的念书,糊里糊涂的选了专业,然后糊里糊涂就去念了大学,可能就和林盛儿一样。

而我们的社会回报给他的,就是这样一记猛锤。

那个被群嘲的林盛儿,让我想到大学刚毕业的自己-激流网

其实每一个在学校里心比天高的人都曾经经历过这么一课,我有许多名牌大学毕业的同学,都曾有过同样的精神状态,只不过要求的数字不一样。

在小城市的可能一开始觉得自己至少值5000,然后要4000,最后终于3500也愿意接受了。

而在北上广深大城市的毕业生开始可能觉得自己至少值1万,后来8000也行,如果还找不到工作,最后会变成6000也能接受。

他们心态是一样的,都是一开始心比天高,最后像泄了气的皮球。

现在是10月,正值秋招,还算好。

等到12月还没订下来的,就慌了,而等到明年5月还没订下来的,心态就崩了。

我见过有成绩不错的同学,在经历了让人崩溃的招聘季之后,只拿到了远不如预期的offer,在人人网上叹气:

“知识大幅改变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啦。”

也许还会偶尔怀念以前大学毕业包分配工作的日子。

那个被群嘲的林盛儿,让我想到大学刚毕业的自己-激流网

自己寒窗苦读十年,好不容易读了大学,研究生,结果发现在就业市场上毫无竞争力。

在网上一遍遍投递简历,却都石沉大海,好不容易有两个公司面试,结果又不够理想,顶着大太阳,汗水浸透了面试的正装,陷入了无穷的自我怀疑。

打开知乎,提问道:“本科毕业应该怎么找工作,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那个被群嘲的林盛儿,让我想到大学刚毕业的自己-激流网

我觉得这是大部分毕业生都会面临的场景,毕业前幻想了无数种改变世界的方式,毕业后却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

很多人抓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

因为说到底,虽然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很好,高等教育也不错,但我们的教育和社会之间的过渡,却无限等于零。

没有人告诉我们,学校里的评价体系和社会的评价体系是不一样的。

也没有人告诉我们,有的专业,它就是很难找到工作的。

很多人是等到大二、甚至大三暑假出去找实习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一点的,离开了象牙塔,他们发现自己并不能跟上社会的节奏。

——但这时候再后悔已经来不及,只能尽量去适应,一些无法适应的,就会焦虑。

焦虑到什么程度呢?

乃至于我有个考研的学妹,我问她

“这么有学术理想啊,看不出来啊。”

她回道:

“我只是想在学校里再躲三年。”

但其实三年以后,她还是要面对。


03


我猜,这可能也是林盛儿和家里关系闹僵的原因吧,家人灌输的最引以为傲的成绩、排名,经过自己亲身实践,发现它没有那么好用。

另一方面,现在的社会,资本的回报率已经大大超过了劳动回报率。

前几天的新闻:

那个被群嘲的林盛儿,让我想到大学刚毕业的自己-激流网

有人分了15套房的就不谈了,就算按平均一人分3000万来算,一笔天文数字。

这3000万就算什么都不做,拿去投年化4%的货币基金也有一年120万——而这是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收入。

也就是说,现在的年轻人毕业时一无所有,仅仅凭借劳动已经,凭借每个月的那点薪水已经很难改变命运了,他们大部分的劳动价值都被资本拿了去。

林盛儿说“要是公司要的话3500都能接受”,也算是一种侧面说明吧。

其实不仅仅是刚毕业,即便是毕业三五年仍在工作的人也一样。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一个研究生毕业的白领,在大城市摸爬滚打三五年,稍微存了一点钱,但糟糕的是,他的职业生涯进入了瓶颈期,工资增长边际递减甚至停滞。

眼看着投入了收获不成正比,却身陷职业规划的牢笼里走不出来,陷入了无限的迷茫和自我怀疑当中。

大晚上蒙在被窝里,眼泪哗哗砸在地上,觉得人生实在苦涩。

那个被群嘲的林盛儿,让我想到大学刚毕业的自己-激流网

所以,也许你们看到了一个被打脸的装逼者,所以哈哈大笑。

但我看到了一个曾自以为优秀的高中生,对未来充满了无数美好幻想,生机勃勃意气风发。

最后却被生活的大锤无情地击倒了。

就像王小波说的: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很心酸。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那个被群嘲的林盛儿,让我想到大学刚毕业的自己-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那个被群嘲的林盛儿,让我想到大学刚毕业的自己-激流网(作者:雷叔电影。来源:公众号  雷叔电影 。责任编辑: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