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韩国SM公司艺人雪莉去世了,年仅25岁。

太年轻了。

大概在昨天下午3点20分左右,警方接到雪莉经纪人的报案,说「雪莉在京畿道城南市寿井区家中死亡」,随后警方确认了她的离世。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女明星之死-激流网

雪莉的死亡申告里说,她的经纪人在13日晚与雪莉通过电话,之后就再也联系不上她,随后经纪人便前往雪莉家中查看,发现她已经身亡,便报了警。

根据警方的最新消息,目前没有发现犯罪嫌疑点,推测雪莉是自杀,并可能和她的抑郁症有关,但是还在寻找遗书。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

消息瞬间就刷遍了朋友圈。

雪莉以前是女团f(x)的成员之一,不过她退出女团也有好多年了,这些年也演了不少电影和剧,走的是韩国最常见的那种艺人发展模式,但她的知名度并不是靠作品打出来的,很多人认识雪莉,应该也都是因为那些「出位」的言论,这也是为什么她的去世会迅速引发这么大舆论哀悼的原因。

敢为女性说话的她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

雪莉的走红差不多是从她脱团之后开始,可能是脱离了女团成员的身份之后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权,也能接触到更丰富多元的演艺活动,雪莉和之前开始不太一样了,很多媒体会用「大胆」「出位」等词语来定义她的行为,不过今天在这里我们想换一种说法,「更超前的女性观念」。

这在整个娱乐团和社会都由典型的男权主导的韩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她最开始引发争议是因为2016年的「吃奶油」事件,她在Instagram上发了一段自己吃奶油的视频,很多网友在看了以后都评论说「污」「想歪了」「接受不了」。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

在这之后,她又在Instagram上传了很多自己和男友崔子的亲密恋情照,像是这样。

而崔子刚好又写过一首歌,歌词中有很明显的成人暗示,大家没法不把歌词中写到的人和雪莉联系在一起。但我们都知道这种联想其实完全没什么意义,都是大众的意淫化想象。因此去谴责雪莉更是莫名其妙。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

雪莉之前做练习生和在女团里的形象一直都是清纯和可爱挂的,在《致美丽的你》中还有可爱的男装扮相,网友们一时之间很难接受她从「初恋脸」转到行为大胆的「熟女挂」。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致美丽的你》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但从本质上来说,其实还是一种固化和物化女性形象的思维,我们都知道明星的形象是被包装出来的,把他们的个人生活和形象与她们的「包装形象」联系起来,是最简单粗暴且理想化的一种顺势联想。

在这几件事情之后,雪莉在公众面前就直接和「出位」「话题性」「污」这样的词绑定在了一起,有很多人喜欢和支持这样的她,觉得可爱率性真实,也有很多人无法接受这样的「画风突变」,雪莉也因此成了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在这之后的几次事件更是把雪莉推上了风口浪尖。

她的Instagram上有很多自己不穿bra的照片,典型的no-bra践行者。这当然又引发了争议,而在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她说「我觉得穿内衣有害健康,内衣里面有钢圈,穿戴不好,会引起身体消化不良。」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女明星之死-激流网

在那期节目上,她也丝毫不避讳自己是「真空上阵」这件事,对于她而言,「bra只装饰品,可以穿也可以不穿。」节目的最后她也表示说,希望用自己的行为打破大家的固有思维,不穿内衣出门真的没什么。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

这很女性主义了。

关于女性到底有没有必要穿内衣,是一个每每讨论都会引发热议的话题,这是题外话了。不过在大多数亚洲国家,尤其是男权文化为主导的韩国,不管是否有制造话题的成分在,发出这种声音的雪莉也依然非常勇敢。

她在节目上朗读过针对自己的恶评,诸如「雪莉最棒的作品是Instagram」「看她的瞳孔就知道她是吸毒者」「为了拉仇恨而产生的起承转nobra 就是雪乳x」,能放上来的显然是经过节目筛选的,随便上网搜一下她的新闻看看底下的评论就很真实,大众从来都不惜以最大的恶意揣度这些站在台前的女性。

这也怪不得雪莉会对记者说「感觉有很多人唯独对我戴着有色眼镜,观众朋友们也请疼爱我一些吧,记者们请疼爱我一些吧。」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

这是她摆到台面上来的对待「网络暴力」的态度,乐观、积极、温柔,但在这之下,她真正的感觉,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了。

关于雪莉的死因,我们还要等待更多的调查,但她的去世之所以引发这么大的讨论度,显然也是跟她之前拥有的那些话题性有关。

女明星之死的话题性

而「女明星之死」,尤其是年轻的、生当职业盛时的女明星之死,则永远和话题性高度相关,可以说某种意义上来讲,她们的死,让她们作为明星的光辉达到了最极限的亮度。

就像是《日落大道》中,诺玛坐在片场,灯光师打开灯,光亮照在她身上的那一刻。那是一个女明星,作为一个影像意义上的、消费意义上的、美的符号意义上的,最华彩的时刻。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日落大道》

明星制作为当代造神论,它的方方面面与远古时期的人创作神话的机制相吻合。一个明星需要有神祗一般的光辉,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要青春常驻,永垂不朽。只不过在明星制中的超越死亡,是指作品、影响力具有长时间的效力,哪怕这个明星已经陨落,通过这些文化遗产,始终闪耀如初。

很多人都听说过第一个明星弗洛伦斯·劳伦斯的故事,在她的新片上映前,制片厂宣扬假消息,声称她已经死去。无数报道开始绘声绘色的讲述她的故事,将她的死无限夸大。最终,在这部电影首映礼上,她奇迹般的「复活」,就像耶稣复活一般,完成了她神化的最后一步。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第一个明星弗洛伦斯·劳伦斯

为什么最先诞生的是女明星,以及女明星之死往往更受关注?

这当然与长久以来积累而成的历史、社会结构相关,银幕中的女性的存在,常常认为是被男性观看的对象。而在银幕之外的女性,也需要依附这样一种「被观看」的逻辑,因此她们学习、效仿银幕之上的模范女性,完成现实生活里「被观看」的任务。

当一个女明星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大众会开始对她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讨论。

必须要明确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女明星的自杀可以简单的归结于一种原因,就好像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雪莉的死归结为抑郁症或者网络暴力,这后面有韩国社会文化所致,更有韩国演艺圈文化生态的压制,背后促使她行动的理由一定是多元而又复杂的。

女明星自杀现象

雪莉的死也不由得让人想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开启了它自己的黄金时期之后,曾经有过一次女明星自杀浪潮。

从1964年的林黛开始,1966年李婷和莫愁、1968年乐蒂与1969年杜鹃,再加上1974年的白小曼,六位红星陨落。这六位女明星中,最年轻的是白小曼,自杀时年仅19岁,最年长的是乐蒂,自杀时31岁,也是相当年轻。

林黛是六十年代香港电影界头号女星,她的自杀是一个乌龙事件,原本只想用这样的方式恐吓自己的丈夫,未想到弄巧成拙,真的离世。她的死可以说是她天之骄女的地位使然,林黛出身名门,父亲是国民党高官,桂系军阀重要人物程思远。

进入影坛后,林黛也是一路顺利,获得过4届亚太影展影后,婚姻也算是如意。可能正是因为她明星光耀过人,才有了自己可以真正超越生死的幻想,最终如闹剧一般离世。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林黛在当红时期下嫁给龙绳勳

同样当红之际陷入自杀谜云的还有乐蒂,乐蒂之死在邹文怀、王天林等人后来的回忆中,都被澄清过并非自杀,而是意外因为安眠药副作用引发心脏休克。

在1967年,乐蒂经历了职业生涯与私人生活的双重变化。乐蒂出道于长城电影公司,真正大红在邵氏,并凭借邵氏名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得第二届金马影后,约满之后她转投邵氏对手电懋,这一年林黛离世,她成为电懋头号女星。但在1967年,她离开电懋,和自己的哥哥组建电影公司。同时亲自捉奸演员丈夫陈厚,与他离婚。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梁山伯与祝英台》

乐蒂之死常常被描绘成自杀,也与1967年的这两个变化相关。人们总愿意去相信,一个女明星的婚姻以不光彩的方式收场,加上职业生涯星光开始凋敝时,她一定很脆弱无助,最终陨落。像是莫愁的自杀,就是这样的原因使然。

相比之下,李婷与杜鹃便被渲染得更为鬼魅和桃色。李婷是在邵氏宿舍上吊而死,据说被发现时状况惨不忍睹,留下了一段市井鬼话。而杜娟是与另一位女服装设计师被发现双双死在床上,关于她们的百合故事也是传遍街巷。

被称为「林黛之后影坛最大发现」的白小曼,还没有获得匹敌林黛的成就,两部电影之后便和林黛一样自杀身亡。关于她的死有诸多说法,李翰祥指责是被她母亲逼迫,而更多传言是她不堪黑社会胁迫。

六十年代香港女明星自杀浪潮看似是个人有个人的不幸,实际上和时代之间关系密切,当时的演艺圈环境唯利是图,外界认定女明星的价值也更为物化。女明星容易大红,但更容易被取代。当红的女星背后往往有不少辛酸,而当她们试图将人生最后的救命稻草从职业生涯抛向婚姻生活时,往往可能会遭受更致命的打击。

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造就了一个脆弱而又复杂的生存空间,或许也成为压垮她们的一根根稻草。

很明显,直到今日,从历史累积而来的问题,也不曾真正被解决过。这样的机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闪烁的新星,也一次又一次狠心剥夺她们的光芒。

在中外影史中,各有两位女明星之死,已经成为明星制传说中的两个文化符号,那就是阮玲玉与玛丽莲·梦露之死。

摩登女郎与女性战士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阮玲玉

阮玲玉之死多多少少与今天雪莉之死有相通的悲剧性,费穆在悼念阮玲玉的文章中提到过,社会要对她的死负责任。这便是在苛责「人言可畏」对阮玲玉之死的外在影响,同时也包括她和唐季珊不幸福的婚姻生活。

不少对阮玲玉自杀原因的推测里,也包括有声电影的到来对她事业的影响,她时常被认为是一个有严重广东口音,而没办法完成好有声表演的女星,但这一点可能还不足以致命。

内因方面,在费穆眼中阮玲玉是一个对人生抱悲观的女子,并且早就有了厌世的心。费穆也特别写了一件小事,在拍摄《人生》的时候,阮玲玉在苏州西园给五百尊罗汉每一尊都点了一支香,她对费穆说「不要笑我,我晓得你是不相信的。」

费穆认为这是阮玲玉的一种自觉,她知道烧香是迷信的事情,但她暂时并不能克服这种矛盾。阮玲玉始终在这种矛盾中挣扎徘徊,最终也选择以死结束自己的矛盾。

阮玲玉的人生似乎始终在矛盾中尝试自我调和,她想去跟上这个日益变化的世界,最终却选择了自我抛弃的方式离去。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阮玲玉

从艾霞伊始,似乎打通了一条中国电影史中的女星体系脉络,阮玲玉最后一部影片《新女性》便是根据艾霞故事改编,再后有南国阮玲玉之称的李绮年也自杀而亡。上海电影在民国之后一条重要脉络顺着南下足迹到了香港,彼时香港最负胜名的女星林黛以自杀告别世界。往后一路走下,又有翁美玲、陈宝莲等人,延续着「红颜薄命」的悲剧性。

玛丽莲·梦露之死暗藏着太多的阴谋论,这与她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六十年代的美国有太多新兴主义的博弈,太多国内国际的动荡。因而一个女明星的死亡,也很自然而然的被贴上了政治的标签。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玛丽莲·梦露

很有趣的是,如同上海女星到香港女星的一脉相承,玛丽莲·梦露背后也有着一脉好莱坞金发女星的历史沿革。好莱坞最初的金发尤物代表珍·哈露虽然不是自杀身亡,但是因为她常年使用重金属染发剂,导致肾衰竭早逝,似是一种变相自杀。

玛丽莲·梦露擅于利用自己的美丽,同时她也迫切盼望打破美丽获得更多的认可。她选择与名剧作家阿瑟·米勒结婚,或者和肯尼迪开启一段传说中的婚外情,都是她对此作出的努力。

但结果,只换来一次又一次失望中累积的憔悴。女人渴望用爱来换取认同,但男人,或说他们为这个世界划定的规则轻视与忽略爱。

在周慧玲的《表演中国》一书中,讲早期中国女明星划分成两个类型,一个是「现代摩登女郎」,另一个是「左翼战斗新女性」。

如果要把这个分类重新更改以更适应如今的世界中更大范围下的女明星,大概可以写成「现代摩登女郎」与「新女性战士」。

前者是前文中所提到的「被观看」的那种女明星,而后者是渴望从「被观看」中解放出来的女明星。

无论是在「被观看」中沉溺,而是在自我解放的过程中陨落,又或者是战斗里牺牲,三者共同构建出女明星之死背后的基础逻辑。

她们获得的名利,看似可以创造出一个理想世界,但这个世界的支柱是那样腐朽易烂,随时都存在着崩塌的可能,但她们在其中尽情圆舞之时,从不曾警惕过这个世界的摇摇欲坠。

此时再去翻看雪莉的视频和照片,她在节目里留着粉色长发,明艳动人,她笑着对待那些恶评,谈及女性意识,但在特写的面部微表情里也还是流露出了一些情绪复杂的眼神。你会觉得她既是一个被观看的脆弱的摩登女郎,也是一个渴望跳出桎梏的女性战士。但她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女明星之死-激流网(作者:人骨收集者。来源: 虹膜。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