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按:今天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李立三诞辰120周年。李立三一生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终其一身,他的姓名始终与中国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他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领导人、“五卅”运动领导人、全总负责人、全总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共产国际工人出版社中文部主任。建国后又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劳动部部长。在工人运动的伟大事业中,他既有过光辉的业绩,也有黯淡时光:且不说建国前的“立三路线”,建国初期关于工会运动的一场争论中,李立三因主张工会与行政方的利益可能存在矛盾,被扣上 “工团主义”“经济主义”的帽子。这是一桩至今仍有争议的公案,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工会到底应如何定位,应在多大程度的保持独立性,李立三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可惜这一进程被打断,以毛主席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未及作出明确结论。李立三的可贵之处在于,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仍能满腔热情参与工作,在离开全总领导岗位之后,李立三积极地参与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形成,为著名的“鞍钢宪法”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参一改三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工厂制度的重大创举,李立三功不可没。特刊发此文,以纪念这位工运先驱和这个伟大的创举。
在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黑龙江省的三家兵工企业建华机械厂、华安机械厂和庆华工具厂创造了“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三项经验,又在总结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两参一改三结合”。不久,被毛泽东概括到著名的鞍钢宪法中,“两参一改三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重大创举,对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和效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在“两参一改三结合”形成过程中,时任中共中央工业工作部副部长的李立三,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李立三两次深入黑龙江兵工企业调查研究,为《人民日报》撰写社论,召开全国工业部长会议,推广“两参一改三结合”,使企业管理的经验变为企业管理的重大创举。
“两参一改三结合”形成过程
1956年,党的八大做出了工业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的决定。1957年3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齐齐哈尔的国营建华机械厂认真贯彻党的八大决议,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一方面精简机构,下放干部,给车间班组放权;另一方面发动查找企业经营管理和干部领导作风方面的问题,组织职工群众进行整改,使职工凡能自己解决的问题都自己解决,把整改作为工人参加管理过程。在四车间五工段(即后来的405小组)进行工人参加管理试点。面对生产班组管理的需要提出了一个朴素而实际的口号:“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打破了“管理是干部的事,生产是工人的事”的旧观念。在第一次小组会上,管理劳动纪律、质量分析、文明生产、劳动保护、工艺规程、产品统计、工具保管的7个工管员产生了。紧接着在第二次小组会,又补充了女工管理、保卫保密、互助金保管、宣传4个工管员。后又在生产实际中调整,形成固定班组四长(党组长、行政班组长、团组长、工会组长)八大员制度。
与此同时,位于北安的国营庆华工具厂从1957年5月开始,规定每周各级干部参加半天劳动,开始由打扫环境卫生、修路,到参加生产中运料、推铁屑等辅助劳动,后来发展到干部参加劳动与解决生产问题相结合,让干部在劳动中帮助班组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工厂党委在锻工车间“种试验田”,总结推广了锻工车间干部参加劳动的经验,使整套行之有效的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自觉形成了。
建华、庆华两厂相互学习借鉴,使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相辅相成,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华机械厂工人参加班组日常管理后,主人翁责任感大人增强,爱厂如家,节约光荣成为风气。工人们除了完成生产任务外,认真负责地做好分担的管理工作,他们精打细算,从不放过一滴油、一度电、一块料、一件工具的节约,还按专业管理的需要,认真做好班组原始记录、统计、核算等各项基础工作,为车间提供可靠的生产数据和报表,为企业科学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工人参加管理上出现了建华机械厂405小组、庆华工具厂吴光明小组等一批全国闻名的生产班组,成为全国班组管理方面的旗帜。
在“工人参加管理”和“干部参加劳动”运作过程中,又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那就是企业管理方面的有些规章制度不适应工人参加管理的实际,许多制度脱离班组管理和生产活动的需要。干部参加劳动中,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有些规章制度已经没有作用了,必须进行管理制度改革,企业的管理要面向班组,为生产一线服务。两个厂按照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的需要,合并业务重叠机构,简化业务手续,减少和统一各种报表,改革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这就是建华、庆华两厂的“两参一改”。
时任北安市庆华工具厂党委副书记兼监委书记的武振东深入车间劳动,同班组工人们座谈。
齐齐哈尔的国营华安机械厂在1958年3月参加黑龙江省委召开的“两参一改”经验推广会后,积极推行“两参一改”,在企业管理八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业务改革。华安机械厂使工人参加管理涉足了更大的管理范围,工人不仅参与班组的日常管理,而且逐步向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拓展,开展了“业务管理八条龙竞赛”,推进了全厂工人参加管理活动的深入。干部参加劳动也与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有效结合,进一步推进了工厂管理制度的创新,完善了“两参一改”制度。加上后来学习运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经验,这就形成了著名的“三华”经验——“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
李立三力推“两参一改”经验
李立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1956年11月,李立三任中央工业工作部副部长。“两参一改三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制度一出现,就得到了李立三的重视。
1958年初,中共黑龙江省委派出省委书记王鹤峰,省委常委、省委工业部部长陈雷为组长的两个调查组分赴建华、庆华两厂,对“两参一改”进行考察,作了认真研究和总结,调査后向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作了汇报。中共黑龙江省委向中央工业工作部作了报告。3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在庆华工具厂召开了全省工业领导干部会议,建华、庆华两个厂作了经验介绍。4月1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做出了关于认真学习和推行“两参一改”经验的通知。4月5日《黑龙江日报》发表社论《领导作风上的革命,企业管理上的大改革》。4月18日,中共中央批转了黑龙江省委《关于工业企业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及实行业务改革的报告》。李立三在起草的批语中高度地评价了“三华经验”:“黑龙江省委的报告中所说的北安国营庆华工具厂的经验,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是在整风运动中干部和工人群众的共产主义精神大为高涨之后,对于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和提高,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原则的。这项经验应当在全国一切具有条件的工业企业中加以推行。”
1958年4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两参一改”经验报道。5月7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由李立三主持起草的关于学习和推广“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社论《改革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大创举》:4月25日本报发表的黑龙江省庆华工具厂在整风运动的基础上,由职工群众创造出来的大胆改革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把“两参一改三结合”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并且在运用中不断充实和创造新的经验,就可以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能够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社会主义的企业管理制度。社论指出,干部参加劳动特别是工人直接参加生产小组的一部分日常管理工作的实际行动,有力地证明了,在社会主义企业中,领导和被领导、管理人员和工人,只是工作中应有的分工和职责任务的不同,而没有什么高低、贵贱的差别。因此,管理干部不仅应当从事管理工作,而且应该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工人不仅从事生产,而且应当参加一定的管理工作。这就使人们在思想上产生了新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工人主人翁的责任感,使爱厂如家、爱护国家财产成为风气,使相互之间批评和自我批评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使集体主义的思想大大发挥起来。
李立三在社论中指出,要管理好现代化的企业,没有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是不行的,社会主义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原则,必须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便利工人进行生产活动和参加生产管理。两厂经验“是我们企业管理经验的新的发展,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原则的。各地都应当研究这种经验,并且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企业加以试验,取得成熟的经验后逐步加以推广。在试验和推广过程中,要加强领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注意总结新的经验,以便使之更加充实和完备起来。”
1958年6月,李立三又带领中央工业工作部调查组,深入庆华、建华两个军工企业对“两参一改三结合”经验进行了长时间的调研和考察,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进一步总结,使经验更臻完善。在和职工座谈时多次强调.工人直接参加工厂的管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性问题,是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表现。10月,李立三到长春主持召开了北京、上海、山西和东北三省及一些市的工业部长会议,广泛地推广“两参一改三结合”经验。1959年3月,全国省市委工业部长会议在上海市举行。3月11日,李立三在会上作了长达6个小时的报告,主要讲了现代化企业的工作方针、任务、做法以及企业领导制度问题,特别介绍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号召在全国工矿企业中普遍加以推广。这样,“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很快就在全国的工矿企业中推广开来来。
“两参一改三结合”被毛泽东纳入“鞍钢宪法”
1960年3月1日,中共鞍山市委向中央上报了《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主席对这个报告十分赞赏。3月22日,他亲自为中共中央转发该报告写了了批语:“鞍山市委这个报告很好,使人越看越高兴,不觉得文字长,再长一点也愿意看,因为这个报告所提出来的问题有事实,有道理,很吸引人。”并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它“当作一个学习文件,让干部学习一遍,启发他们的脑筋,想一想自己的事情”。毛泽东主席指出,过去他们(指鞍钢)认为这个企业是现代化的了,用不着再有所谓技术革命,更反对大搞群众运动,反对“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方针,反对政治挂帅,只信任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去干,许多人主张一长制,反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他们认为“马钢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现在的这个报告,不是“马钢宪法”那一套,而是创造了个“鞍钢宪法”。
“鞍钢宪法”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从此“三华经验”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成了“鞍钢宪法”的核心内容。
1960年7月9日,黑龙江省委《关于巩固发展“两参一改三结合”、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上报中央。10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发展“两参一改一结合”制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指示》,同时印发了黑龙江省委的报告和所附庆华工具厂的典型材料,要求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各党组,认真研究并组织所属工矿企业学习这一经验。
在1961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讨论和试行《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的指示中,对李立三过去几年来的工作成果再次给予肯定。
来源:《文史精华》2018年19期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作者:王作东。本文为激流网整理录入,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