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要你的臭钱!”
这话说得多提气!即使看不见人影,任何人都可以凭这句话感知到:说这话的人,那脊梁骨一定是挺直的,那头颅一定是高昂的,那心灵一定是洁白的。因而那身影,也一定是高大的。
也许有人会猜测,说这话的,一定是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或是一位铮铮铁骨、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吧。
不,这句话出自一个年仅14岁的四年级小学生之口。他名叫刘文学。若论“政治面貌”,他是一个少先队员。
刘文学,40岁靠上的人对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这是一个毛泽东时代的英雄少年,也是新中国第一个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
1959年11月18日晚,四川省合川县双江村小学生刘文学参加集体劳动后返家途中,发现地主王荣学正在偷摘集体的海椒,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阻止,并要拉王荣学去大队接受处理。
王荣学两次掏出“封口费”,试图收买这个孩子,被刘文学严词拒绝:“谁要你的臭钱!少先队员就要和坏人坏事作斗争!”地主见利诱和威胁均无效,遂凶相毕露,用背篼肩绳将刘文学活活勒死,抛进附近一水塘,制造失足淹死的假象。为维护集体利益,刘文学献出了年幼的生命。
而这个14岁少年牺牲前说出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穿透半个世纪的厚障,至今仍击打着我们的灵魂:这个孩子说的话,我们今天的成年人,能不能说得出来?沿着这个思路一琢磨,那答案,令人尴尬和汗颜。
刘文学塑像(基座上是时任四川省省长李大章的题词:“学习刘文学,做毛主席的好孩子”)
干了坏事的人,总是处心积虑地企图封住别人的口,此等伎俩,50年前的老地主也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刘文学之死就记录着一个“封口费”事件。只是,在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激情燃烧的毛泽东时代,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一代新人,作奸犯科之徒想用几张钞票堵住他们的嘴,使之与他们同流合污,是痴心妄想。
用金钱“封口”无效,则下毒手“灭口”,这个严酷的现实,既暴露了一切邪恶势力卑鄙、无耻、阴险和凶残的本性,也昭示一切善良的人们谨记:在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之间,斗争是不可调和的,断无“和谐”的可能。
“封口费”事件的处理通报披露后,联想到自上世纪70年代末已被淡忘、冷落多年的少年英雄,感慨之余,我忽发奇想:如果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这几十名涉案的真假记者和媒体工作人员,前往合川县双江村拜谒“刘文学之墓”,然后请他们各自写一篇报道或观感,这些道貌岸然、常被誉为“社会良心”的“铁肩担道义”的记者大人们,该如何做他们的“道德文章”?为什么50年前小偷的钱封不住一个乡村少年的嘴,而今天,几张钞票就让一个记者团队集体堕落为“推磨的鬼”?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叔叔拿着钱, 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这首著名的儿歌,见证了一个露珠搬晶莹的时代。刘文学那样的少年英雄,无疑也是那个伟大的时代造就的。时势造英雄,那败类呢?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在金钱面前断了脊梁的癞皮狗?
出自刘文学之口的“谁要你的臭钱!”这句话,见证了一个时代。它告诉我们:50年前一个10多岁的孩子,也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也知道有些钱是“臭”的,是决不能要的。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来源:红色文化研究会。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