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22时起,强降雨天气袭击贵州省遵义市,其中正安县碧峰镇受灾严重。6月13日,正安县碧峰镇街头的民居被洪水冲毁。(无人机照片)图源:南风窗
2020年3月底,国内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捷报频传的时候,另一场波及甚广的灾难静悄悄地开始了自己的布局。
静悄悄的灾难
3月28日国家发布消息,称今年我国入汛日期为3月28日,较常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提前4天。广东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的通知指出,广东于3月31日正式进入2020年汛期。根据中国气象局气候检测中心的数据,从3月1日-3月30日的全国降水量分布图上看,长江以南的降雨量普遍超过了100毫米,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份多地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局地更高达300-500毫米,过多的降雨已经导致部分中小河流出现洪水,部分地区出现地质灾害。
事实上,此时我们仍可以心怀侥幸或者期待,毕竟汛期并不意味着洪水,洪水泛滥也并不必然带来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因为“自然现象”能否成为“自然灾害”,极端天气能否对人类造成损失还要看人类是否能够做好有组织的应对。
但是,洪灾来了,来势汹汹又悄无声息,显得十分怪异。
3个多月以来,暴雨引发的洪灾从南到北波及多个省份。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发布的消息,截至6月12日,洪涝灾害已造成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22省(区、市)580万人次受灾,39人死亡失踪,40.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5200余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149.2亿元。
冰冷的数字足以让人感到洪灾的巨大破坏力,而数字背后一个个灾民的绝望情绪我们也许只能通过亲历者的讲述感受。据《南风窗》的报道,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木瓜镇经营服装超市的黄斌,在遭遇了6月12日晚上漫到二楼的洪水之后,“衣服都被水冲跑了,鞋子全都被泡过了。镇里的每家超市损失预估都在100万元以上。”。而在江西上栗县东源乡经营龙虾养殖场的何小龙在持续三天的暴雨之后,鱼虾被大水冲走了大半,损失预计在几万元左右。由于农田洪涝,县里的其他农户也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损失。湖南娄底的外卖员李杰庆幸暴雨带来的单量的上涨,也苦恼于暴雨带来的疲惫和威胁:“暴雨如注,送餐时往往满脸是水,雨水就顺着领口的缝隙,沿着脖子流进去。一天送餐下来,往往要回公司去换几身湿漉漉的衣服。”
洪水咆哮而过,无情地摧毁一切障碍,将灾民赖以居住生活的房屋夷为平地,将灾民赖以谋生的卡车等工具吞噬裹挟,将农田、旅社、作坊化为废墟,将亲人、朋友的生命永远的停留在那天。而绝望和无助的灾民们甚至连呐喊的机会都没有。
洪灾——工业化时代的全球性灾难
2016年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UNISDR)和比利时灾害流行病学研究中心(CRED)联合制作了一份报告—— “The Human Cost of Weather Related Disasters”,主要内容是与天气有关的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报告指出,在1995年至2015年之间,发生了3,062起洪灾,占了与天气有关的灾害总量的47%,占所有自然灾害的43%。洪灾使得23亿人受灾,占与天气有关的灾害受灾总人数的56%,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天气有关的灾害。此外,在过去的20年中,有15.7万人死于洪水。
英文请自行谷歌翻译
洪灾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世界各地洪水泛滥,但是不同地区受灾程度也不同。根据该报告,洪灾在亚洲和非洲更为频繁,在其他大陆也成为越来越大的风险。例如,1995年至2004年之间,南美平均每年有560,000人受到洪水的影响。接下来的十年间(2005-201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220万人,几乎增长了四倍。2015年的前八个月,该地区又有82万人受到洪水的影响。
报告指出,让人震惊的是,洪水灾害的影响范围日趋广泛,灾情的损害结果也日益严重。此外,洪水不仅带走了许多人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农业和粮食供应造成了破坏性影响,加剧了世界贫困地区的营养不良问题。
洪涝灾害是天气和气候变化导致的最严重的灾害。报告指出2015年过去20年间,90%的重大灾难都是由于天气和气候变化导致的,例如洪水,风暴,热浪和干旱。实际上,在此期间,发生了多达6,457例与天气有关的灾难。亚洲由于河流、陆地、人数众多等特点,成为天气和气候变化引起的灾难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大陆。就国家而言,在受灾最多的五个国家中,受灾最严重的两个国家是美国(472)和中国(441),印度(288),菲律宾(274)和印度尼西亚(163)排名前五。
颜色越深表明与天气相关的自然灾害的数量越多
为什么洪涝会越来越多地成为灾害呢?也许我们能从预防灾害的措施中寻找答案。联合国的报告提出了减少灾害需要采取的措施,除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外,还有其他风险因素,例如计划外的城市发展,环境恶化和灾害的预警机制。
毫无疑问,造成洪涝灾害的首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各种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而对全球气候变暖并不陌生的人们都知道,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那么人类大规模地使用化石燃料难道不是肇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吗?难道不是工业化对化石燃料近两个世纪的贪婪使用才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繁荣吗?
极端天气只是洪涝灾害的一个条件,酿成洪涝灾害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城镇化进程带来的水文地理的改变。城镇化后,城镇的地面透水性差,雨水等很难通过自然渗透的方式深入地下,所以城镇建设需要规划排水系统;其次是城镇建设将自然河道变为沟渠,将排水系统网管化,这些设计规定了其一定时期内的排水量,难以应对今年变化莫测的极端天气。当然,如果在规划城镇布局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种风险,城镇化的短处也可以规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比1949年末提高48.9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7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城镇化率更是分别达到 86.35%和 89.6%。然而,细数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严重,榜上有名的城市,就会发现北京、广州、南京、武汉等一二线城市赫然在列。
最后,正如开篇所述。不是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能成为自然灾害。人们有组织的应对是否得当,是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害是否受损的关键环节。洪涝的危害后果是可以通过多种措施预防的,比如“绿化,造林,洪区规划,堤坝,更好的预警机制和湿地恢复等”。这些所谓的有组织的应对却不简单,多少官员的政绩、财政的数据、资本的贪婪交织在这里。1998年洪灾,总理在冲垮的九江大坝上的呵斥 “这是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至今依然在回响。而对三峡大坝不绝于耳的质疑迟迟得不到官方的回应。地产商和政府联手主导的城镇化进程中,不知道有没有因为利益而将城镇的洪涝灾害预防预算削减到最低?如今科技进步到可以检测气候,预测汛期,而有能力组织预防的却无动于衷,看着灾难降临。
洪灾不只是一场自然灾害。
谁把灾民的苦难视为风景
相比往年,今年的主流媒体的洪灾报道格外低调,“少了往昔全国媒体争相报道的局面”,被一些网友称为“静悄悄”的洪灾。究竟是新冠疫情限制了记者们的行动,还是政治要求钳制了媒体的喉舌,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不报道还好,个中缘由和苦衷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有些报道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广西桂林阳朔县风景秀丽,6月7日,由于连续降雨,县城出现大面积内涝。灾后的阳朔从空中俯视依然漂亮,像风景画一样。某媒体大v确实也这样进行了报道。
但事实上,阳朔县的暴雨使得全县9个乡镇出现洪涝灾害,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导致一个村子尽毁,村民需要全部搬迁。由于水库无法承载暴雨的载水量,小水库坍塌蔓延直接加重灾情。灾后的重建对于灾民来讲是最大的负担,洪灾中财产尽毁,灾后重建还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而这些故事却从未见诸主流媒体的报端。毕竟媒体只是喉舌,眼里只有大好河山,心里只有千秋万代的上位者们又怎会讲述人民的苦难?
今年的风景这边独好,今年的洪灾静悄悄。
参考资料:
《南方多地提前4天入汛 降雨太多2020年会有洪灾吗?》
https://www.tianqiyubao.org/news/view-56696/
《洪涝灾害已致580万人次受灾,国家防总要求切实强化各项防汛抗洪措施落实》https://www.sohu.com/a/401490655_162758?_f=index_pagerecom_12
South America – Thousands Displaced by Flooding Rivers in Uruguay, Brazil, Paraguay and Argentina. http://floodlist.com/dealing-with-floods/flood-disaster-figures-1995-2015
《今年的洪水静悄悄》,载于微信公众号“明白知识”,
https://mp.weixin.qq.com/s/goTCClG7H_YipwQK7KCLSA
《暴雨来了又去,生活还要继续》,载于微信公众号“南风窗”
https://mp.weixin.qq.com/s/maEYGCa850KsF_UiSdPc3w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作者:皮皮。本文为激流网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