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复写了一本叫《双典批判》的书,读了这本书林岗写的序言,再看看目录,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刘再复对“双典”的定性:《水浒传》是暴力主义,《三国演义》是权术主义。
林岗在序言里面大为赞叹刘再复的独道见解。给许多人认为的两本经典书籍做了他们认为的批判:《水浒传》《三国演义》固然是好书,艺术价值深刻,艺术手法也很高,无可厚非,但是唯独这样的艺术精品却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宣扬暴力和崇尚权术。反正话说了一大堆,总结起来就是毛泽东那句:路线不对,知识越多越反动。但是我们的作者,并不乐于引用毛泽东的话说出这个道理,而是偷泽东一句话,算是“推陈出新”吧!
一、“批判造反有理”的荒谬
之所以作者要这样给这两部经典文学作品这样定性。首先一点,就是因为要彻底反对“造反有理”四个字!同时刘再复还宣扬《告别革命》,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乐于引用毛泽东那句:路线不对,知识越多越反动。在序言中我们看到,林岗在驳斥和批判“造反有理”时,援引了陈胜起义,张角造反,元末起义,晁盖劫取生辰纲,皇太极计杀袁崇焕,还有更重要的一个事例是齐宣王和孟子的辩论。
从他援引这一连串的事例中,我们要简单分个类来加以分析。
(一)作者批判孟子,乐意当齐宣王的辩手。大家都知道被称为亚圣的孟子最值得人推崇的一点是“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民本思想。所以在齐宣王想以成汤放桀,武王伐纣的事来诘难孟子时,孟子自然而然的提出他的观点:杀一独夫而救天下人,有何不可?但是,我们序言作者林岗怎么说孟子的呢?说孟子“起而强辩”。可见作者反民本而尊君王之意初见。
(二)作者批判农民起义,认为农民造反起义是血腥残酷的根源。
作者赫然写到“笔者(指刘再复)相信,草根的复仇和被压迫者的原始仇恨都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造反者的暴力在中国历史上可以那么血腥,残酷。”作者是想说每一次农民起义,为什么都那么血腥,残酷?作者首先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好借机掩盖人们这样两个疑问:被压迫者的原始仇恨从哪里来呢?中国历史上的造反者真的那么残忍吗?作者当然不会回答这个问题,一旦回答了,作者就沦为了孟子的之流,他怎么对得起齐宣王。被压迫者的原始仇恨来自于统治阶级的反动统治,用孟子的话叫纣和桀一样的“独夫统治”导致了起义和反抗。而血腥和残酷充满阴谋诡计的源头却是反动的统治阶级,他们是桀纣,他们是秦二世,他们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他们是元末的蒙元,他们是清末的慈禧。反动的统治阶级何止血腥和残酷,正是他们残酷和血腥至极,才有了造反者反抗斗争的历史。
作者说陈胜张角造反,元末起义时,农民起义军领袖运用孟子“杀一独夫而救天下”的民本思想是权术厚黑之学。作者认认真真写出了这些起义军在起义反抗之初的宣传鼓动工作,但是作者却认为这些被压迫得无路可走的人的起义是多么“暴力,残忍,充满权谋,阴谋,计谋”,而且这样性质的宣传鼓动工作和起义每一个时代人们的“地狱”。猛眼看来,作者说得有些道理。他陈涉吴广张角元末起义军真是地地道道的阴谋家权谋分子,他们怎么能为了反抗秦二世的残暴统治,而去搞阴谋诡计,往鱼肚子里面塞布条,在坟墓旁装神弄鬼呢?作者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哪个蠢猪一样的宋襄公。作者眼里,骨子里没有一点老百姓的影子,只有皓首穷经,咬文嚼字的卖弄。老百姓用这样的“阴谋诡计”造反,那要问残暴的统治者用何等的阴谋诡计逼得老百姓无路可走。
作者又批判晁盖装神弄鬼,说他为了抢劫发大财,扯出什么七星聚义来。在批判晁盖时,作者只取晁盖抢劫之事,盖之以强盗名号,却视《水浒传》原著作者对生辰纲来路不见,对《水浒传》当时的社会环境只字不提。作者只想说身出底层的晁盖等人用尽“阴谋诡计厚黑学”,却不想说出当官的蔡京、梁世杰用何等的阴谋诡计厚黑学刮取民脂民膏的事实。既然讲道理,既然作者要批判“崇尚暴力和权术。”那么为什么有舍有取?全篇上下,无不漠视底层人民在当时的水深火热生活状态,只字不提当时的统治者残暴的统治和荒淫奢侈鱼肉天下百姓的生活状态。
可见,作者眼里骨子里没有百姓,血液里却流淌着反动统治阶级历来“高贵”充满仁义道德的血液。
(三)作者批判《三国演义》的不该,为大明王朝灭亡而痛心疾首。
林岗这位序言家在写到皇太极计杀袁崇焕时,大有学习《三国演义》中“蒋干中计”的嫌疑。作者批判《三国演义》崇尚权术,牵强附会的引用皇太极计杀袁崇焕,借袁崇焕之死,来替明朝惋惜——袁崇焕不死,明朝不亡于清亦未可知。作者意思很明显:要怪就怪《三国演义》宣扬权术,不然明朝怎么会亡,大明吾庄烈愍皇帝怎么会自戕煤山?
对于作者这一点,简直让人啼笑皆非。不知道这些冠之以学者为名的大家,吃的是饭,口里说出的话,没有一点饭的气味,只有其奇臭无比。
(四)作者批判毛泽东“造反有理”,却声称深刻理解了“最高指示”。
文中说,毛泽东的“造反有理”和历史以来的“杀独夫而救天下”“替天行道”“天意”一脉相承,异曲同工,用这位作者的学术语言叫“伪形化”。作者说,在文革时代,“最高指示”他们已经领教得深刻,但是看了他篇文章,领教得并不深刻。作者说,有位老人家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千万条,总结成四个字就是造反有理,又讽刺说,连老祖宗的精华都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不是常识又是什么?作者继续说到:至于造反有什么理,老人家没有说出来。 这里的老人家就是指毛泽东。作者是领教过“最高指示”的人,所以他不敢提毛泽东,他连毛泽东的话也只能绕个弯子说出来。
到底这位老人家把造反有理的有理之处说出来没有呢?是说出来了的:被压迫的千百万人民造反于万恶的反动统治阶级就是有理。马克思主义的千万条路确确实实只有四个字:造反有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失去的只是锁链,赢得的却是全世界!
造反有理,有理之处难道不清楚吗?难道不明显吗?难道孟子说“杀一独夫而救天下”不对吗?难道起义军为了反抗强蛮的反动统治,进行宣传鼓动是阴谋诡计吗?作者的答案是是,所以说他不但没有深刻领教“最高指示”,而且连基本的民本思想都没有,恐怕是个“皓首匹夫,苍髯老贼”罢。
二、借大家之名,行不义之实
作者借批判李卓吾(李贽)、金圣叹对《水浒传》、《三国演义》的评价为“批判崇尚权术和暴力”这个观点服务,但是一经推究,作者的观点又似是而非。同时又借鲁迅之名,为自己镀上“探究批判国民性”金。
(一)批判金圣叹对武松“天人”的赞叹。
作者说,杀死嫂子被流放,武松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中彻底反映出了武松这个人十分残忍歹毒和暴力。先说了武松不应该打蒋门神给施恩报仇,因为什么呢?因为施恩的财富也是巧取豪夺来的,那为什么蒋门神就不能巧取豪夺来呢?所以武松殴打蒋门神不合理。显然这里可以看出作者为了批判而批判,在批判中丧失了基本的逻辑,既然当时社会中,施恩可以巧取豪夺,蒋门神也可以巧取豪夺,为什么武松就不能帮施恩“巧取豪夺”呢?
退一万步,从我们作者口中的人道主义来讲。武松打蒋门神时,还仅仅只是斗殴,蒋门神还活着,最后蒋门神勾结张团练设计害武松,把武松发配到飞云浦,还要杀死武松,这才有了大闹飞云浦(作者没有提这个情节)。是武松血溅鸳鸯楼不讲人道在先还是蒋门神张团练为首的统治者设计害命下手在前?再说作者写武松杀嫂被流放,文中单单只提武松杀嫂,而不提潘金莲和西门庆毒杀武大郎。原著《水浒传》被作者肢解,妄图给读者造成一种假象:武松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而还堂而皇之的批判金圣叹称武松为“天人”,是荒谬之极。同样是批判《水浒传》崇尚权术和暴力,在批判晁盖劫财时就说晁盖用阴谋诡计,而张团练用计取武松性命时却好像张团练做得对。可见作者不但没有读过《水浒传》,连起码的学术修养都没有,更重要的是,作者真正的目的在于维护作为张团练一样的官老爷“崇尚权术和厚黑学”的正统性。
继而,作者又批判活在人民心中的打虎武松的形象,批判人民为什么喜爱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我们不能说作者不是一个食人间烟火的人,只能说他太喜欢张团练和蒋门神还有齐宣王。
(二)以鲁迅憎恶李逵之名,批判《水浒传》崇尚暴力
鲁迅在评论李逵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我佩服会用拖刀计的老将黄汉升,但我爱莽撞的不顾利害而终于被部下偷了头去的张翼德;我却又憎恶张翼德型的不问青红皂白,抡板斧“排头砍去”的李逵,我因此喜欢张顺的将他诱进水里去,淹得他两眼翻白。”
李逵莽撞杀人不眨眼,鲁迅知道,大家都知道,鲁迅憎恶的是什么?他憎恶的是不分青红皂白,抡板斧“排头砍去”的李逵,痛惜的是被砍的看客。请注意“青红皂白”“看客”。反过来说,李逵只要分青红皂白不杀看客,杀该杀的人,鲁迅是喜欢的。同样,假如张翼德不莽撞顾厉害,那么鲁迅也是喜欢的。人同此心,天同此理,几百年来广大的人民喜爱看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都是这样写的,难道人民群众就是喜欢不分青红皂白莽撞不顾厉害而且还杀人不眨眼的李逵张飞吗?难道人民群众就是因为有李逵张飞这样的不分青红皂白的乱杀人,才有造反,替天行道,造反有理吗?当然不是。正是因为有了李逵张飞这样的鲁莽杀人不眨眼,这样血淋淋的教训,才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杀人也要分青红皂白,不可鲁莽,这也是为什么鲁迅喜欢用拖刀计的黄忠。谁要说李逵张飞这样的人物形象在《水浒传》《三国演义》中教坏了几百年的人民群众,那么只能说这样的人是傻子,是白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道学家。
三、批判《水浒传》《三国演义》不及《麦克白》
作者用莎士比亚的艺术精品《麦克白》伟大和不朽,来批判《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流行和平庸。作者所谓伟大,不外乎因为《麦克白》在杀戮以后,内心感到无比的忏悔,也就是后怕和反思,但就算麦克白忏悔五百年,那么他使用暴力和使用阴谋诡计的事实也不会消失。作者认为正是有了莎士比亚写出了麦克白这样忏悔,所以避免了《麦克白》教坏人们去崇尚暴力和权术。而与此相反的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却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沦为平庸。难道作者这样说,就真的是这样吗?
《三国演义》开篇词有句词这样写到“是非成败转头空。”同样《水浒传》最后的人物一个个的结局,不是悲剧吗?看完整本书,难道没有人物与麦克白同样的忏悔和反思吗?答案当然有,而且以中国人的文化写出来了。
当然,作者的意图并不在于进行东西文学艺术作品的学术参研。作者要的只是给麦克白加上“逆臣”二字,他要的只是引经据典来批判造反者崇尚暴力和权术,所以他不忘在引用《麦克白》时给麦克白加上“逆臣”二字,因为麦克白杀了国王。对于能够杀害国王的麦克白来说,作者不加上“逆臣”二字,怎么能够替齐宣王驳倒孟子的“杀一独夫而救天下”呢?
所以批判《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不及《麦克白》不是真正目的。
总结起来看,“批判《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方法论是形而上学;其知识面很广,知识水平却不算高,因为这本书只是肤浅的反动,所以极易向读者露出马脚,故而读者不会听他们的话,以后再也不喜欢武松打虎了。
四、儒家的历史责任与被压迫的造反者的历史责任
前面三点是分析序言中的观点,虽然序言的作者不是本书的作者,但是把整本书的观点都整理综合起来了。这里把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儒家的历史责任》必须单独拿出来看一看,欣赏欣赏。同时,既然儒家有儒家的责任,那么儒家所痛恨的造反者也有他的历史责任。
从序言中已经可以明白的看出来,序言作者与本书作者都是齐宣王的好辩手。
林岗在序言中说:五四运动不应该批孔,而应该批水浒批三国。
历史回到民国,林岗应该正在屁股朝天的跪在袁世凯的龙服平天冠下口称:“奴才给皇上请安了。”
历史回到现在,林岗和刘再复晚上写日记的时候,还在骂孙中山,谓之逆臣贼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之所爱也!宁愿给齐宣王当辩手,也不愿意跟孟子一起杀“一独夫”。
整本书从头到尾都在讽刺挖苦造反者如何从《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学来暴力和权术,这就是刘再复总结的政治三大特点之一:“抹黑对手”。可是,天日昭昭:
最早听说儒门中人使用暴力的事件是“孔子诛少正卯”。
最近听说儒门中人使用暴力的事件是“曾国藩镇压天平天国时在南京进行的屠城”。
如果这样评价儒家:表面仁义道德,背地里阴险狡诈残忍狡猾。一点都不为过。
儒家的历史责任是什么呢?是拼了老命维护现有的落后的东西不变,而且还要不择手段的和反动的统治者结为死党,而且一点都不诚实,还要不断抹黑对手。儒家的目标是什么呢?那就是谁落后,儒家就跟谁走。
现在儒家死灰复燃,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他们的行动方针跟几千年前的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寻找机会,谁要造反,就碾压谁。一旦到了鲁国,必须杀几个少正卯;一旦有了机会,也会跟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屠南京城一样,必须维护皇权必须绝对威严。
那么被压迫的造反者的历史责任是什么呢?造反的重担必须挑起,造反不但有理,而且还理直气壮,天经地义。
用《共产党宣言》话说: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身为被压迫的造反者共产党人,难道不是开诚布公,坦诚以待,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吗?
另,作为儒家刘再复,现在已经游到美国去了不知多少年了,这本书还是他二零零九年写的。林岗在序言中写的那个五代的冯道,历事几朝几君,真是寡廉鲜耻,不知道按儒家的道德观点,刘再复跑到美国这算什么?算是寡廉鲜耻吗?这也算是臭不要脸的罢!
(作者:红辣椒。本文为激流网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