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撕裂的印度社会——“德里文法”们的偷窃-激流网

谁窃取了穷人孩子们的权利?

“拉吉,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必须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否则她就不能成功,她会被当作失败者,她会因此而沮丧,她会吸毒的!”

“好了,米塔,你为什么总是会认为皮娅会吸毒呢?”

每当米塔近乎崩溃地说出这番话时,观众们都不禁一笑。可这套吸毒的神逻辑,对中国的观众是多么地熟悉呀!这不仅对于城市中产阶级而言,就连远在三四线小县城的父母也无比认同这一套逻辑。

“你要好好学习,要不然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你就只能出去打工了。你看到谁家那个小谁了吗?才20出头就结了婚,未婚先孕,跟了个没出息的男人,现在整天在家带孩子,她男人还动手打她……”这样的话我从小听到大。

但这套逻辑其实并不好笑,因为它正是反映了印度贫富分化下阶级日益对立的社会现实。

“在我们的国家,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它还是阶级。要想跨越这个阶级,必须要接受最好的教育。”电影从最开始,便向观众传达了这一信息。

《起跑线》:撕裂的印度社会——“德里文法”们的偷窃-激流网

百度百科里对这部影片是这样介绍的,“该片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孩子能够从小就获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巅峰而绞尽脑汁择校的故事。”这部影片译过来又名“可怜天下父母”,而有关的影评介绍无一不是将关注点放在“中产”“教育”等字眼。然而让我欣喜的是,当自己亲自看完这部影片时,它所传达给我的东西远远超过了一对费尽苦心的中产阶级父母的狭隘感动。

《起跑线》:撕裂的印度社会——“德里文法”们的偷窃-激流网

融入上流社会——教育是改变阶级出身的唯一方式!

一件别出心裁的服饰设计,将裁缝店老板的儿子拉吉(男主)与显然接受过较好教育的美丽姑娘米塔(女主)连在了一起,他们相爱了,而爱情的结晶是他们可爱的小女儿皮娅。拉吉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女儿,他很努力地工作,并成功地开起了时装工作室。

很快他们就要面临皮娅的上学问题。电视上播放着四所知名私立幼儿园招生的消息,而招生名额是有限的。米塔坚持认为,必须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才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管拉吉跟米塔已经通过个人奋斗逆袭了,但米塔深知那种被上流社会排斥的痛苦与沮丧,她绝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就在我们身边,也能看到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通过个人奋斗逆袭成为城市的中产高知家庭,然而他们越发焦虑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对孩子强势的要求与期待,其实是印证了自己在主流社会的疏离感与面对上流社会的自卑感。而这种痛苦又会驱使他们成为虎爸、虎妈们。他们看得很清楚,在这个社会里,教育几乎是改变阶级出身的唯一方式!然而,纵使阶级出身改变了,他们仍跳不出上流社会带给他们的深深自卑中。

Step1: 要上学,先购房

回到影片本身,米塔跟拉吉先是对四所学校进行了考察,为孩子选定最优学校。他们也不禁惊奇,这所培养了印度最厉害的工业家跟政客的学校,看上去更像是五星级酒店,学校教育都是兴趣拓展性的。

《起跑线》:撕裂的印度社会——“德里文法”们的偷窃-激流网拉吉、米塔在为皮娅挑选学校

这与他们当年的公立学校很不一样。并且学校只招收周边三公里范围内的学生,这就意味着要想上好学校,得先购买学区房呀!

《起跑线》:撕裂的印度社会——“德里文法”们的偷窃-激流网

于是,拉吉一家搬离了旧社区,来到了学区房。

《起跑线》:撕裂的印度社会——“德里文法”们的偷窃-激流网(米塔:我结婚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动容。)拉吉一家离开月光集市

换了新家,跟着换新电视,室内的装潢最能够显示主人的品味,一切都要与身份相匹配,米塔拼命想抹去一切带有月光集市的印记。米塔一家进入上流社会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紧接着,为了能让皮娅顺利地交到更多朋友,米塔精心策划了一场社区派对,邀请了来自上流社会的邻居们。当拉吉与皮娅在派对上开心地跳起印度的传统舞蹈时,米塔感到困窘极了。周围的人窃窃私语,但嘴上却说着,“跳得真不错,再来一支舞蹈吧!”拉吉跟皮娅在周围人眼里,就像是马戏团的小丑,与这个社区显得格格不入。米塔无奈而痛苦,她对拉吉说,“你离开了月光集市,但月光集市没有离开你。”

然后是皮娅的好朋友不愿意跟皮娅玩,就因为皮娅说的是印地语,而在这个上流人士的社区里,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跟一个说印地语的孩子玩耍。这再次印证了电影片首的那句话,“在我们的国家,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它还是阶级。要想跨越这个阶级,必须要接受最好的教育。”

显然,要想融入到上流社会里,光离开月光集市是远远不够的,拉吉一家还必须要学会上流社会的规则,要让自己看上去跟他们一样。由此,上流社会的虚伪与米塔遭遇的来自上层社会的屈辱可见一斑。

Step2: 拿到学校入场券

一场争夺学校分配名额的撕逼大战正在上演!

拉吉先是一大早排队等候拿到入场券,却发现竟有家长半夜12点就已经在排队了,而有关系的人早已经拿到了入场券,像拉吉这样的“普通人”就只能在外面排队了。所以,老老实实赶早儿排队这种事情,永远会有人比你更早的……这一局PASS!

米塔于是想到动用老同学关系写推荐信,然而你以为就只有你能想到吗?这年头,你能想到的办法都不叫办法……PASS!

那么求助培训机构吧!想想那未来光鲜的履历表跟吸毒的可怕人生,就算孩子不吃饭不睡觉不休息,也得咬咬牙挺过去呀,何况,咱们已经晚别人一步……“你们已经太晚了,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应该开始了。”

《起跑线》:撕裂的印度社会——“德里文法”们的偷窃-激流网培训机构接待人员

于是,拉吉一家开始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培训机构身上。

皮娅的推荐信经过作家的神笔,就连拉吉都听不出这说的是自己的女儿,米塔在一旁流下了几行感动的热泪,这一幕极具讽刺意味。然后到了拼爹的时候了,拉吉与米塔盛装出场,让人眼前一亮。

《起跑线》:撕裂的印度社会——“德里文法”们的偷窃-激流网

以为打扮得时尚光鲜,就可以在气势上不输别人,拉吉与米塔的想法恰恰为上流社会所鄙夷,于是再次遭到了培训机构职员的嘲讽,“你们看上去就像是一家品牌店,你们看上去很不同了。但富人不炫富的,少即是多。”“少即是多”一句话,道明了那些真正的富人与拉吉心态的不同。而真正的富人们,他们就在昨天也还只是拉吉,只不过他们祖祖代代都很富,于是他们便将天花板的大门紧锁,这样他们就可以一直俯视那些向上爬的人,同时还让他们保留一丁点可怜而脆弱的希望。

拉吉跟米塔通过了模拟面试的折磨,又四处去求各路神灵,保佑皮娅面试成功。然而最后却迎来了皮娅残酷地落选!

问题出在了哪里呢?当拉吉怒气冲冲地去找培训机构职员时,得到的却是这样的回应,“你们的孩子没有问题,但学校不想要店铺老板的孩子。学校认为如果父母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他们就不会过多关注孩子的教育。”说白了,就是拼爹失败了,你以为进入上流社会的圈子那么容易吗?

拉吉这下失望了,买了学区房不行,老老实实排队不行,写推荐信不行,那我好好准备应战总可以吧,还是不行。总之,一切合法合理的手段,都在这场教育资源的争夺大战中碰壁了。那还是回归我商人的老本行吧!当然是“有困难找政府”,“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问题,必要时铤而走险、以身犯法,只要能达成目的,这都不叫事儿。

商人的看家本领——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就当拉吉天真地以为,靠钱能够收买政客、收买校长的时候,他大概没有想到,能够将孩子送进德里法文学校的父母们,哪一个不是来自政界、工业界的精英们?大概以为校长就跟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似的。比如,你国的**附中可不是交点银子钱就能让你随便进去的。

拉吉碰了一鼻子灰,就在他感到走投无路不知如何面对米塔时,他决定铤而走险——假冒贫困以获得贫困名额。既然穷人的孩子不可能适应那样的学校,与其学位被浪费了,那还不如取而代之。这套看似自洽的逻辑在那一刻说服了拉吉,就当拉吉以为一切顺利,再次迎来的却是媒体对德里法文学校涉嫌招生作假的报道与校长对此事的彻查态度。做戏就得做足了!拉吉一家决定搬到穷人居住区,以应对学校的审查。至此,整个故事情节才开始进入高潮!

开启穷人生涯——贫穷不是那么容易被教授的!

在穷人的生活中,无助往往会导致浪漫。——拉吉

你叫什么名字?有等级的人才会有名字。——希亚姆

拉吉与米塔一家来到贫民社区,带着城里人的洁癖,嫌恶着周遭环境的脏乱差。一次突然审查中,差点儿露馅的他们,幸得好心邻居希亚姆的帮助,才躲过了一劫。

《起跑线》:撕裂的印度社会——“德里文法”们的偷窃-激流网

在希亚姆一家人的帮助下,拉吉跟米塔开始学习适应穷人的生活。的确,穷人的生活是要学习的!礼貌与客客气气的态度,属于有产着们的教养与特权,这套看似文明的规矩在这里是完全行不通的。

等公交车的时候,如果你不能拼命挤上去,那么等待你的下一班公交只会有更多的人。“自己开车的人当然有不同的时刻表,但搭乘拥挤公交车的人又有不同的时刻表。”

排队打水的时候,客气的礼让丝毫换不来对方的尊重,如果感到委屈,也要让自己看起来强大些!“这是你的战役,你得自己打,你想不想给自己家人提水?”米塔意识到,贫穷会把人逼疯,这里没有人会遵守礼貌,因为生存是不会教会一个人懂得教养的。于是,懂得道理后的米塔开启了“战斗女神”模式。一次称米中,她不分轻重地冲政府人员大吼,米仓停止配给,以致得罪了所有的人。贫穷不是那么容易被教授的!

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精确到每分每秒的螺丝人生,任凭再复杂得多的生意都搞定了的拉吉,也会手忙脚乱地出各种岔子。“去卫生间要一分半钟,尿尿1分钟,洗手1分钟,回来一分半。如果公司每个员工都像你这样,那么公司就将损失33个小时。”

当夜晚降临,历经一天疲惫的拉吉跟米塔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米塔: 你知道战斗的英文怎么写吗?

拉吉:我只知道扣工资的英文怎么写。我今天挣得还不够扣的。希亚姆把他挣的钱分给了我一些。他说,做父亲的,绝对不能两手空空回家。

米塔:他们知道空着肚子睡觉是怎样的滋味。我想那只老鼠回来了,那就让它待着吧。

在这个争夺入学名额而假扮穷人的过程中,米塔一点点地改变了。

过去,她对皮娅的培养是置于无尘车间中的,而此刻皮娅跟贫民社区的孩子玩耍在一起,跳着欢快的印度舞、学习射箭、一起分享食物,当皮娅跌倒,米塔忍住不去扶她起来,因为会有朋友帮助她站起。而拉吉细嫩的双手,也在劳动的磨炼之中,变得粗糙起来。拉吉与米塔悄然地改造着自己,这一切都是在劳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当我满心希望影片可以顺着这样美好的情节发展下去时,现实又一次提醒人们——拉吉跟米塔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顺利逃避审查!

这次总算顺利通过了审查。“现在你们只需要向学校缴纳24000卢比,没有学费,这是用于孩子个性发展的课外活动费用。”希亚姆听到这样的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但对不差钱的拉吉来说,这简直是小菜一碟!但他的真实身份绝对不能被其他人发现,特别是一次又一次帮过他的希亚姆……

当希亚姆误以为拉吉偷窃银行的钱时,他为了自己的“阶级兄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跳到车前面,为了被车撞!希亚姆胳膊上满是血渍,他将赔偿的钱递到了拉吉手里。皮娅究竟是拉吉的孩子,还是希亚姆的孩子呢?

最后的审判到来了!皮娅被幸运地抽中进入德里法文学校,而希亚姆的儿子莫汉却显得没那么走运。25%的名额留给穷人的孩子们,看似随机的抽签,却将一个人的命运全部赌注在幸与不幸之上,幸运者忘记了不幸者的悲哀。

将窃取的权利归还,为遭受不公正的底层人民的权利而斗争!

当拉吉跟米塔如愿以偿,他们又重新回到富人社区。一个月的“穷人训练”让他们无法安心过“正常”的生活,他们的心已经与贫民社区的人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拉吉忏悔道,“我们真是太混蛋了,我们窃取了希亚姆儿子的入学名额,而他却为我站到汽车前面。”内心的自责驱使着拉吉跟米塔,要做点什么。于是,富人最擅长的把戏就是通过慈善来填补这种不安。“我们以前读的是公立学校,也没有现在这么糟糕。”“如果所有人都想读私立学校,那么就只有穷人来读公立学校,所以没有人会在乎他们的。”于是,拉吉他们想捐赠一个孩子的教育。当拉吉看到那些公立学校的孩子们欢乐的笑脸与活泼的玩耍,他感到赞助一个孩子没有意义,他们想让全校的学生受益。然而,相比整个印度,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教育资源不平等而言,赞助一个学校的学生又有多大意义呢?难道社会的平等要依靠少数有良知者的大发善心?而亲爱的读者们,我们别忘了,无论拉吉跟米塔多么发善心,他们无疑是窃取了莫汉的受教育权利!更何况,如果捐助有用的话,整部影片从立意的基础来看就没有意义了。焦虑的家长们又何必想尽办法地送孩子进私立学校呢?

拉吉的善举得到了公立学校校长的大加赞赏,穷人的父母们留下了“感动的热泪”。“你们能相信穷人的孩子也能说英语吗?”“你所看到的改变是因为其他的人,他们是很伟大的人。”当我为影片不免落入俗套而感到失望的时候,故事情节再次出现转折。

善良的希亚姆为了感谢赞助莫汉上学的人,意外地发现这位“伟大的人”就是昔日跟自己同甘共苦的拉吉,而拉吉的真实身份竟是有车有房的老板。一切都很清晰了,无需多言。

“希亚姆,我是为了我的孩子而说谎的。”

“政客偷窃穷人的食物,建筑商偷窃政客的土地。我们得到教育我们孩子的机会了,可你们却将那样的机会也偷走了。为什么?如果我们的孩子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会说英语了,就没人伺候你们了。”

“我没有想得那么远。”

“现在你却做慈善,我们不想被施舍。我们要的是孩子的权利。为了你的孩子,你做出了你认为正确的事情。为了我的孩子,我也要做出我认为正确的事情。”

希亚姆与拉吉的个人恩怨,并不单是个人恩怨,他们之间隔着的是阶级的鸿沟。对于拉吉而言,他或许也不过是做了他认为的作为好丈夫跟好爸爸应该做的事情。但矛盾即在于,在一个少数人占有最大多数资源的不平等社会里,任何人自发地只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必定会侵犯到他人的权利!但希亚姆何尝不想让孩子进入德里法文学校读书?但是他不会选择像拉吉那样窃取他人的权利,因为在他看到天真的皮娅的那一刻,他便知道,皮娅跟莫汉,都是他的孩子,而孩子是无辜的。至此,拉吉才明白,虽然他一辈子都力图做个好丈夫,但如果你不是一个好人,你是不会成为一个好爸爸或者好老公的。于是,这一次拉吉决定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主动找校长退掉入学名额。而德里法文学校的校长是怎样的一番面目呢?

《起跑线》:撕裂的印度社会——“德里文法”们的偷窃-激流网

“试着明白一件事,如果我们将学位给哪些贫困的孩子,那么我们怎么从中受益呢?”

“你也出自一个贫困家庭……”

“我甚至忘了我的同学们是怎么对待我的,可是现在我的那些同学们,为了他们的孩子愿意为我做任何事情。你以为你可以做些什么?可即便他们的孩子也在这里读书!”

整部影片中,我原本以为最正义的化身——德里法文学校的校长,这位出身穷苦人家的女孩,在掌握了教育资源分配的权力后,便转而向曾经嬉笑她的高傲的同学们发起进攻了。事实上,这个角色来得比任何上层社会虚伪的人们都要凶狠。她虽然出身底层,最后却比任何人都更加拥护这套“吃人”的制度!德里法文的校长罗达,将屈辱转变成对他人的报复,变本加厉地窃取了他人的权利!喔,亲爱的们,奥巴马总统还流淌着黑人兄弟的血呢?别天真了!

在德里法文学校开学典礼的大礼堂上,一群多才多艺的孩子们在舞台唱歌、跳舞,场上精彩不断,场下喝彩连连。但是,有谁能想到,这群孩子其实是公立学校的孩子呢?拉吉成功地策划了一出“狸猫换太子”的戏剧。他走向舞台中央,向大家宣布:这些孩子都是来自公立学校的孩子们,请大家为他们鼓掌!然而愕然的上流社会家长们,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为这些孩子报以掌声。

拉吉继续说道:

我一辈子说印地语,但我老婆说英语!

如果印度人英文说错了,就会被视为一个废物!

我们有好车和豪宅,但我们的英语真不怎样,人们于是嘲笑我。我不觉得怎样,但我老婆受不了。于是我们改变风格,想让自己看起来博学多广。为此我们做尽了一切,甚至假装贫困,窃取了穷苦孩子的受教育权利。

可是刚刚这些孩子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天赋,可因为无法接受好的教育,他们的天空是有限制的!

《起跑线》:撕裂的印度社会——“德里文法”们的偷窃-激流网拉吉拆穿了罗达校长的本质——生意人

拉吉的一番话讲出了他跟米塔的心声,这一次,米塔也起身为他鼓掌。然而寄希望于给中产的父母们说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中产们寄希望通过下一代的教育跻身于上流社会的努力跌得粉碎,这种深深的疏离感,不仅存在于印度社会的不同阶层之间。这也反映了在以资本为主导的全球化产业分工中,崛起的印度新贵阶层面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资产阶级主导话语权下的分工不对等地位。后发展起来的国家带着浓浓的暴发户式心态,跪舔着成熟阶段的资产阶级们,以求得一点“共同体”的发展成果。一旦他们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取得优势地位,他们倒要叫他们的主人大吃一惊哩!

影片的最后,拉吉将皮娅送进了他们捐助的公立学校读书,因为他们知道,私立学校培养的孩子们固然是未来的精英,但学校并不会教给他们,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是要懂得为他人的权利而斗争,要为争取社会大多数人的平等而战的!

一部好的影片,我们不能苛求它给出解决方案,它只需要提出问题并能启发观众,它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皮娅上学的困境,或许借由拉吉的视角得到化解了,但是,更多的像希亚姆这样的穷人,他们的孩子该怎么办呢?他们既无权利,更无权利可窃取。难道只能在生存的竞争中,等待幸运女神的眷顾吗?

《起跑线》:撕裂的印度社会——“德里文法”们的偷窃-激流网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起跑线》:撕裂的印度社会——“德里文法”们的偷窃-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起跑线》:撕裂的印度社会——“德里文法”们的偷窃-激流网(作者:余小麦。本文为激流网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