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位出身外交官家庭的孩子考中了北京市文科状元,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他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验,有意无意地揭露了当前社会阶层固化的事实。
截图
《人民日报》曾经负责任地教导我们,中国不存在所谓的“阶层固化”,然而事实究竟是什么呢?这位高中毕业生的一席话,似乎并没有按照“通稿”来发言。从这位文科状元的身上,我们发现,即使是应试教育,父母的阶级地位、经济条件、生活方式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起跑线——经济条件好不好,是否可以承担辅导班与兴趣班的费用,是否可以买得到优质的学区房,父母的工作是否体面、是否有足够的闲暇来教育孩子,父母的社会关系是否足够丰富、是否可以助力子女的成功,等等等等。总而言之,所谓“机会平等”是一句彻头彻尾的空话。
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体系里,人人生而平等是一句漂亮的口号,然而现实恰恰相反,在私有制的社会中,人生而不平等,更可怕的是,这种不平等不仅仅是结果的不平等,还是起点的不平等、过程的不平等、机会的不平等。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并不掩盖这种不平等,还经常教导百姓要安分守已:“下所以供上,上所以供神”,“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资本主义更加无耻、更加虚伪、更加有套路,它制造了一种假象,仿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机会是平等的,爱拼就可以赢,穷小子也可以白手起家,从而消解了对这个体制的不满,“活得不好不要怪社会,要多从自身找原因”,这类鸡汤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洗脑术。
当代中国的人们,震惊于阶层固化,惊讶于阶级地位开始不断复制,不能接受社会上升通道的收窄,于是乎,一种焦虑感弥漫在社会之中,这种焦虑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各种网络讨论常常触及这个话题。几十年前,中国人民经历过翻身做主人的革命,脑海中还残留着对社会主义的依稀记忆,而阶层固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仿佛与社会主义的“外衣”不怎么符合。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久了,就习惯了,对于阶层固化,就见怪不怪了,中国人民似乎还有一点“少见多怪”。然而,“少见多怪”可以制造焦虑,也可以酝酿批判的思考,酝酿着改变社会的组织方式与自身的生活方式的强烈愿望——要消灭阶层固化,要争取一个机会平等的社会,要真正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要消灭阻挡大多数人幸福生活的寄生虫,非得我们亲自起来变革社会才行。
最后,让我们欣赏一下外国人画的漫画,也是讲阶层固化的,旨在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如何用口号上、形式上的平等造就事实上的不平等。
漫画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作者:钟国梦 。来源:陆仁佳写字的地方。责编:毕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