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塔斯曼基金会最新研究结果显示,21%的德国儿童及其家庭处于长期贫困状态下。这些孩子的生活与其他同龄儿童存在明显差距。
德国社会中,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可能会终生停留在这个阶层。这是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进行的一项长期调查所得出的主要结论。该项历时5年多的调查对3000多名儿童的生活水平进行了评估。
研究人员发现,调查对象中10%的儿童曾经历短期贫困。而处于长期贫困或一再陷入状态的儿童比例则达到21%。拥有至少两名兄弟姐妹、单亲家庭以及父母教育程度较低家庭出身的孩子特别容易陷入贫困。
"德国是一个富裕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贝塔斯曼基金会家庭政策专家施泰恩(Anette Stein)表示,“但是许多儿童和家庭显然并没有能从中受益。”
“一旦贫困成为常态”
按照这项研究的定义,所谓“贫困家庭”是指其家庭总收入不足德国家庭平均收入60%或领取国家福利救济的家庭。
研究发现,家庭背景从很大程度上预示了儿童的教育前景。经受长期贫困生活的孩子获得大学高等教育的几率较小,而这又意味着他们得到高薪工作的机会变少。而这一情况可能会持续几代人。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确实是很令人难过的事情,而且对于社会整体而言也不是一件好事,”施泰恩表示,“这意味着贫困会传代,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也会需要得到国家的资助或者至少无法向社会保险体系缴纳费用。"
总体排斥
贝塔斯曼基金会列举了贫困群体缺乏的23项生活元素,其中包括面积合适、租金能够承受的住房、洗衣设备、儿童户外游戏场所(比如院子或露台)。还有冬季服装、金融储蓄以及基本的娱乐支出,比如邀请朋友晚餐、每月看一次电影以及至少一周的年度外出度假。
根据调查分类,来自长期贫困家庭的儿童平均缺少7项生活元素,来自短期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平均缺少3、4项。
“目前有270万青少年在贫困环境中长大,这将造成深远影响,”德国儿童保护联盟(DKSB)主席希尔格斯(Heinz Hilgers)在周一(10月23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指出,“一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很难有机会真正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如果贫困成为常态,就更为如此。”
德国儿童保护联盟(DKSB)
主动采取应对措施
贝塔斯曼基金会和德国儿童保护联盟建议采取3项步骤,消除儿童贫困现象。
首先,应该对儿童的需求进行系统化例行调查。“我们不能仅仅把孩子当成‘小成人’”,施泰恩表示。
其次,社会救济体系需要更为简化。在德国,家庭能够申请的社会补助项目很多,但申请者往往要与为数众多的政府部门打交道,才能找到真正对口的机构。贝塔斯曼基金会和德国儿童保护联盟呼吁建议一个统筹项目,以帮助贫困儿童。
第三,儿童需要得到在家庭周边地区娱乐休闲的机会,以及参与符合他们需求的教育活动。
德国儿童保护联盟的希尔格斯表示,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政府也许能够最终“将为德国所有儿童提供平等机会的说法变成现实作出贡献”。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来源:德国之声。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