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是马克思逝世纪念日。多少年过去了,马克思的思想魅力没有因时间久远而消失,它依然像世界最高处的灯塔光芒四射。谨以此文致敬社会主义革命的先驱,望给现当代大学生的友谊提供借鉴之处,并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论》导读的学习。

世人曾道,我与马克思,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我们互相沿着对方的脚步走下去,互相成为对方的第一提琴手,各自钦佩。马克思逝世后,《资本论》成了我回忆友人的最好方式!

——恩格斯

纪念马克思逝世135周年丨我与马克思的那些事儿-激流网

尽管过去这么多年,我们第一次见面发生的那些事儿仍历历在目。如果没记错,我的第一次相遇是在普鲁士(当时还没有德国)科伦的《莱茵报》编辑部(马克思曾在那里就职)。

1842年冬,由于父亲想让我继承家业,顺便锻炼我的工作能力,命令我千里迢迢地回英国自家的工厂学做生意。我本来是不愿的,但是父亲的坚定让我无法拒绝。说句实话,我很享受在柏林服兵役的这段时光。即使很苦,但由于靠近知名学府——柏林大学,因此我有幸作了旁听生。在外人看来,那些艰深晦涩的古典哲学,却是我想要汲取营养的果实,我热爱他们。我希望借着古典哲学的熏陶,提高自身对社会的见解。

一开始,我本来打算追寻黑格尔大师的步伐,成为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份子。而且随着于青年黑格尔派联系的加深,我对他们也更加地熟稔了。可没想到就在前不久,我偶然间读到了费尔巴哈教授所著的《基督教的本质》,这本书竟让我硬生生地转变了自己一直固有的理念。也许是我信念不够坚定吧,我从此开始走上了唯物主义的道路。至于青年黑格尔派,却已被我疏远。昨日收到父亲的信笺,此时此刻,我已收拾好行囊,踏上了前往英国的旅途。

纪念马克思逝世135周年丨我与马克思的那些事儿-激流网

舟车劳顿的缘故,到了科伦,我打算短暂地休息一番。“先生,要看报么?”我随手拿起报童递过来的报纸,赫然是《莱茵报》。我付了钱,走到一旁,静静地翻阅起来。喏,好巧,我果然看到了自己的文章。我摩挲着铅印的字痕,看着显眼位置署名着的“主编:马克思”,顿时有了想要去编辑部见识这位主编的想法。不做多想,问过几个当地人方向后,我就寻着去了编辑部。

得到准许后,我走进编辑部的一瞬间,抓住我注意力的不是烧得正旺的壁炉,也不是一地的发黄的旧报纸,而是那个伏案的头发乱糟糟的正写写画画的年轻人。哦,不,当时的我也是年轻人啊!毕竟我们在岁数上差不了多少。

我刚要打招呼,就看见他抬起头,略带疑问地望着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我大方地自我介绍,并且告诉他我的身份——一个撰稿人,在《莱茵报》投过几篇稿,仅此而已。他点了点头,态度并不诚恳,仿佛让我感觉有些冷漠,说的也只是一些客套话,没怎么沟通就草草了事。如今想来,我有些后悔了,后悔自己这么匆忙的见到他,还留下了不怎么美好的印象。当时在他看来,我是一个还和青年黑格尔派有联系的人,如此志不同,便是道不合了!以这样的结局收场,真让人意想不到。毕竟,世界上哪有一见面就会很熟的人?

纪念马克思逝世135周年丨我与马克思的那些事儿-激流网

没有在科伦多做停留,几经辗转,我回到了英国,回到了曼彻斯特。这段期间,我一边学习做生意,一遍看书学习提高修养。也正是在两年间,我的思想全面地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同时,我开始广泛地接触英国和德国的工人运动领袖——也许我的革命思想就是从这个时候真正萌芽的吧。

在这期间,我了解到马克思过得并不好。先是在《莱茵报》上发表的文章触怒了俄国沙皇,后来又因为俄国沙皇的压力被普鲁士政府驱逐出境。后来,他带着妻子在法国巴黎定居下来。1843年秋,他开始主编《德法年鉴》了。远在英国的我投了稿子,均被发表在了一、二期合刊上——这是唯一的一本《德法年鉴》。我只记得,从那时起,我和他开始有了书信往来。从我收到他回信的那一刻,想起了那个坐在编辑部里埋头苦干的他,也终于,我们的思想统一了,因为我这一辈子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不知为何,缘分使然,经过了两年,我们还是成为了知己。大概是因为双方思想的进步,我们都从唯心主义变为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变为共产主义。他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那些文章,我都一一看过了,逐字逐句,认认真真。从我们思想走上同轨的时候,我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当然,也不负我这2年的努力。我想知道,我们这段友谊,能够持续多久。

纪念马克思逝世135周年丨我与马克思的那些事儿-激流网

漫长的时光总是让人感慨万分,长期的书信往来促成了我们的第二次见面。也正是这次见面,使我们之间的友谊更加地密不可分了。

1844年夏,我准备回德国。路程很远,想到之前马克思在信中告诉我的,他现在居住在巴黎,于是我打算在巴黎逗留了一段时间作为中转。按着信笺上的地址,我找到了他们家。环环绕绕,辗转了几个街区,我终于来到了他家门前。

开门的是他的妻子,一个美丽的女人,燕妮(马克思曾在信中告诉过我)。这是我与马克思最正式的一次会晤。我们谈论的内容很多,从历史到政治,从哲学到经济,凡是有所涉及的领域,都是我们的话题。桌子上的咖啡不知道换了几杯,可我们之间的交谈仍在继续。在他的挽留下,我与他们相处了10天。甚至,还与他合写了一本书。如今细细想起当年的种种,这次会谈,便是我们友情最好的见证了。于是后来,所发生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的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列宁

纪念马克思逝世135周年丨我与马克思的那些事儿-激流网

那次相见,如果细数,其实可以写成一部书了。毕竟,我们所谈论的内容是那样的广泛。10天的时间真的是改变了很多,后来再次回想那段日子,却已经回不去了。人就是要珍惜当下不是么,时光无法回溯,只能在回忆里浮想翩跹。

1845年,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当我获悉这一噩耗的时候,我正在德国学习。收到马克思信的那一刻,我当即决定前去帮助他。他在信中告诉我,他现在居住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似乎生活周转不过来的样子。信中并没有说得太过详细,但我是清楚地,没有多想,我踏上了去布鲁塞尔的旅途。去之前,我还把自己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第一笔稿费给了他,希望能够借此缓解燃眉之急。

无法想象,当我看到马克思的时候,才知道他的生活如今到了何等的地步。下了马车,依着地址,我找到了他们家。他们一家基本上处于挣扎在饥饿线的状态。我准备暂时停留在这里,以便能够更好地去帮助他们。之前的那笔钱也许缓解了一些,起码没有出现太过糟糕的情况,我跟马克思直接说了来意,得到他的同意之后,我住了下来。不同于上次相见,这一次似乎更平淡了,但确实多了几分和谐。有了之前的相处经历,我们似乎有了一种无与伦比的默契,仿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知道对方的想法。当然,这对学术研究而言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毕竟有些东西只可会意不可言传。相互的理解和信任,是共同研究最好的基础。

纪念马克思逝世135周年丨我与马克思的那些事儿-激流网

在我回英国前的四年,基本上都是和马克思一家人一起度过的。我对他们家庭已经不单单是一种了解了,更多的是融入其中。如果说什么是最真挚的友谊,也许就是那生活中的平淡如水,渗透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中。他这段时间除了研究哲学,还研究了数学和经济学,而我似乎成了他最好的倾听者,凡是有什么难以解决的,总会来找我絮叨,然后再共同解决。我与马克思共同研究了一些哲学观点,然后总结并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很难想象,一个资本家的儿子和一个律师的儿子能够共同确定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甚至,我们的理论还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这真的是难以想象的。幸运的是,由于多年来的学习,我并未给他拖后腿,反而成为了不小的助力。

在布鲁塞尔呆的这两年里,可以说我们做了很多与共产主义有关的事。比如,我和他共同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后来又应邀参加正义者联盟。不过最广为流传的,应该就是《共产党宣言》了吧。其实,如果是我们开创了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也不为过——1848年,革命席卷欧洲大陆。至此,马克思开始了他长达一年之久的流亡生活。

纪念马克思逝世135周年丨我与马克思的那些事儿-激流网

那段时光,因为革命的缘故,马克思过得并不好。他先是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回到法国巴黎。又从巴黎辗转到了普鲁士,最后从法国前往英国伦敦。几经周转,我见证了这一切。面对逮捕、囚禁与驱逐,他选择了后者,宁愿流离失所,与不愿成为囚徒。

后来他搬去了英国伦敦,而我,因为父亲的缘故,我开始在曼彻斯特的工厂做工。我对做生意一直都是深恶痛绝的,奈何父亲的逼迫,我只能屈从。之前我去德国,便是因为对做生意的反感。如今回去英国,我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原以为在英国他可以过得稍微幸福一点,可没想到,英国也遍布了普鲁士的探子。在英国的这段时间,艰苦更甚,这是马克思一辈子最困难的时期。

由于他的政治倾向,没有任何工作愿意聘用他,饥饿和生存的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马克思和他的家庭。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工作,除了稿费,没有别的收入来源。不幸的是,他的四个孩子,有三个就夭折了。当我的得知这一噩耗的时候,几乎是悲痛万分。我还记得他最疼爱的小儿子是如何玩耍的,仿佛我还能听见他在兴奋地叫我“叔叔”。世事无常,总是这样拨弄我们,几乎置之死地。

纪念马克思逝世135周年丨我与马克思的那些事儿-激流网

曼彻斯特离伦敦并没有多近,我只有在没有休息日的时候才能前去拜访马克思一家。当时的我过得也并不理想,为了能够帮助马克思,我毅然决然放弃了我所热爱的研究工作,去从事那我最反感的“生意”。由于从小职员做起,一开始我连固定的收入都没有,靠着父亲接济,每年会给我200英镑。因此,我对马克思的帮助也只能一个月1英镑、2英镑、5英镑。他也知道我的困境,我也省吃俭用,节省下不少的资金去帮助他。

也许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开始互相扶持吧。我们写了很多的信,他总是在抱怨着生活的艰辛,我总是流下眼泪并附上我的留言。来来往往,信件不知道堆积了多少。马克思花钱总是很快,似乎并不懂得理财。我给他寄支票的时候总是会撕一半,这样才能让他能够克制自己。

后来,他给我的来信中这样写道,“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账,我不能再吃肉。”不久又写信向恩格斯倾诉:“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今天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生活所迫,他的理论创作也受到了考验。也许人生就是这样,上帝总会让你受尽考验。马克思在贫困的考验中,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这一历史著作的诞生究竟经历了什么呢?我与马克思在最后的战争岁月又经历了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友谊之舟在生活的海洋中行驶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有时会碰到乌云和风暴,在这种情况下,友谊应该受到这种或那种考验,在这些乌云和风暴后,那么友谊就会更加巩固,真正的友谊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放射出新的光芒。

——马克思

纪念马克思逝世135周年丨我与马克思的那些事儿-激流网

岁月是无情的,总是让人伤痕累累。我目睹了马克思这段时间的艰难,心如刀绞。马克思病了,虽然不是很严重,让他坐立难安倒是不假。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坚定地信心,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这是他一辈子最重要的著作。

居住在伦敦,他有大英图书馆的钥匙。那几年,他基本就是在大英博物馆中度过的。他坐过的凳子,至今仍然保留着。不知道翻阅了多少的历史资料,看过了多少的书,废寝忘食地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同时为自己的著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马克思热爱学习的样子,是我无法比的上的,谁又能够在图书馆坐一天一夜,不吃不喝呢?恐怕很少吧。甚至还有人说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磨出了脚印,尽管是谣言,但是却又让人难以拒绝相信。

马克思是一个学问渊博的人,和他说话,你得有十足的“底气”才行。并非觉得马克思不好接近,其实马克思对有学问的人向来以礼相待。我与马克思又何尝不是从研究开始互相接触对方,最终成为挚友的呢?马克思说话总是会带有一些哲学的高度,这从《资本论》中也可以看出。后世的人说,马克思对读者并不太友好,其实,马克思只是希望学习这本书的人能够事先了解一下相关的哲学基础,而不是没有准备就去学习。《资本论》一书中,总是充斥着辩证法的思想,如果你对黑格尔并不了解,那你读来又有何意义?

纪念马克思逝世135周年丨我与马克思的那些事儿-激流网

我在父亲的公司里一直做了21年——在这么漫长的日子里,我根本就没有空闲能够有所研究,只能把研究的工作全部交给了马克思,我本是不愿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一开始,我连固定的收入都没有,之前我也提到了,每年只有父亲给我的200英镑的生活费。

直到从1852年开始,公司才会给我100英镑的津贴和5%的分红。从一开始的1英镑、2英镑,再到后来的5英镑、10英镑,我不断地给马克思寄钱,寄的钱也越来越多了。从1854年开始,我每年有265英镑,从此,我的生活才真正宽裕下来,马克思也能够更加集中精神去写作了。

大概又过了10年左右,我终于成为了公司的股东,也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有了足够的钱经常支助他,两家才能生活的更好。后来,我感到自己的钱已经足够可以支持马克思一家的生活了,就马上退出公司,并把自己的资金全部抽出来。那个时候,我仿佛变了个人,年轻了10岁——我终于重新获得了自由。为了使马克思能够获得比较固定的收入,我中间还一直撰写过一些稿件,以此来支撑马克思。不得不说,这不只是马克思一个人的困难,也是我们两家的困难。不过,能够给他提供帮助,促使世界上伟大著作的诞生,我也是心甘情愿的。同舟共济,即是真正的友谊。

纪念马克思逝世135周年丨我与马克思的那些事儿-激流网

1867年,马克思写信给我,信中这样说:“这一卷能够完成,只是得力于你!没有你为我而作的牺牲,这样三大卷的大部头著作,是我不能完成的,我拥抱你,感激之至!”他告诉我了《资本论》第一卷成功出版。看见他如此高兴,我回之一笑,这是我们两个的结晶啊!

日子如流水淙淙而过,我搬去了伦敦,和马克思一家生活在一起。我们看着彼此的孩子长大,看着鬓角逐渐变白,我们终究老了,抵不过岁月的美工刀。我们无法阻止各种厄运的到来,先是我的妻子去世了,后来又是马克思的妻子。他们二人的去世,对我和马克思来说是最大的打击。

自从马克思的妻子燕妮去世后,他就变得整日闷闷不乐。马克思自己的身体本来就不好,现如今,便是更差了。他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开始更加奋力地写作。无数张纸被细小的钢笔字填满,有些被捆成了一两米高。我劝过他,让他不要太着急,不要因小失大。但被他拒绝了,毕竟,他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革命。直达那一天来临了,他接受了死神的感召。那一天,我死都不会忘记。1883年3月14日,前后不到两分钟,他坐在书桌前的安乐椅上,与世长辞。

纪念马克思逝世135周年丨我与马克思的那些事儿-激流网

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在他的墓前做了演讲。来的人不多,约有20来个。出奇地,我很平静,也许泪水早已于心中翻江倒海,可单纯的爆发又如何能够填补我心中的喧嚣。镇定自若,只为能够给逝者一个平静,我真的无法想象,我是如何能够完成这次演讲的。

在马克思离开人世后,我独活了12年。这12年里,我的心中自然十分煎熬,对于自己的妻子,对于马克思他们一家,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怀念。我也没有闲着,整理了马克思准备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手稿。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因为他的字,那潦草的钢笔字,唯有我认得。

生活是什么,生活就像一杯浓浓的烈酒,越到最后越是醇香,但越让人不舍。我是不相信上帝的,如果上帝真的存在,又为何会让我们两个挚友彼此相隔了12年?如今,我知道自己所剩的日子无多,只想通过回忆不断播放曾经的往事。也许只有回忆才是最真实的吧,它让你痛彻心扉,也让你甘之如饴,它是恶魔留给人类最好的礼物——无限的怀念而无可得,看着那么近,实则很远。身边的人一个个离我而去,我却什么都做不了,只希望后世的你们能够珍重彼此,不要让你的朋友在回忆里等你。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纪念马克思逝世135周年丨我与马克思的那些事儿-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纪念马克思逝世135周年丨我与马克思的那些事儿-激流网(来源:安徽大学团委。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