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全体市民的生态公园,不能成为个别人的私人领地。
▲湖南株洲湘水湾高尔夫球场。 湘水湾高尔夫球场宣传照
原本规划是城市生态公园,落地却变成了高尔夫球场;多次被处罚,却“我自岿然不动”……新京报今天起底的湖南株洲“湘水湾高尔夫俱乐部”,引发关注。
据湖南株洲一居民反映,湘江边的一块地原用于公园建设,后被非法占地200余亩建为高尔夫球场。新京报记者整理公开资料得知,2011年至2014年此处多次被行政处罚,至今仍在正常营业。据了解,该球场由地方国企100%控股。株洲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回复称,发改委曾牵头进行整治,并于2017年初步完成,按相关规定,该球场目前禁止营业。
省政府批地文件中的生态公园,建着建着,突然就建成了高尔夫球场。要知道,从2004年开始,国家陆续下达针对高尔夫球场建设的禁令,到该项目建设的2011年,至少已有近十个之多。当然,据前些年的新闻报道,禁令之下,2004年到2011年7年时间,各地仍新建了400多家高尔夫球场。湖南株洲的湘水湾高尔夫球场,显然正是其中之一。
因为国家已经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2004年以后新建的高尔夫球场,很难取得合法审批手续。具体到株洲湘水湾高尔夫球场,早在2011年11月,该项目改变用途建设高尔夫球场,就被当地国土部门发现,罚款91万余元,并责令恢复原状。此后,林业部门、环保部门都曾作出过行政处罚,但球场还是建起来了,并且正常营业至今。
三个月前,国家部委联合公布了2018年全国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情况。数据显示,至2018年底,通过清理整治工作,已累计取缔127个高尔夫球场。对于对新发现顶风新建、拒不停工、隐瞒不报、弄虚作假、死灰复燃的高尔夫球场,国家态度一直很明确,那就是,必须按照“零容忍”态度,一律予以取缔,并坚决实施一案双查,严肃追究监管责任。
禁令之下,之所以高尔夫球场仍旧大量违规兴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开发商和部分地方官员“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在开发商眼中,高尔夫球场是带动周边地价上涨的利器,能够创造多重收益;某些地方官员也特别看重背后的经济效益,被认为是提升地方形象、拉动富人消费的必有项目,更不用说专门有一种腐败就叫“高尔夫腐败”了。
株洲湘水湾高尔夫球场,从当初改变土地用途违规建设,到如今本该禁止营业仍旧照常营业,背后必定少不了“保护伞”的存在。试问,一个占地两百多亩的项目,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默许甚至支持,谁敢在禁令之下大规模建设?本该关闭的球场,又怎么可能继续营业8年之久?该球场百分百由当地国企控股,似乎更证明了其“官方背景”,这或许亦是其至今安然无恙的关键原因。
据悉,接到举报后,“规划、国土各个部门都去找(审批手续)了,需要把所有审批资料搜集起来,调查取证之后才能定性。”我们不妨暂且等待当地相关部门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看看他们能否找到合法的手续。倘若没有,那就该取缔的要取缔,该追责的要追责。
高尔夫球场违规建设屡禁不止,违法成本低是个重要原因。如果拍板的人不用负责、投资的人不会亏本,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就会缺少威慑力,因此必须严厉惩治。属于全体市民的生态公园,不能成为个别人的私人领地。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作者:舒圣祥。来源:公众号 新京报评论。责任编辑: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