滠水农夫:斯人虽已去,经典永流传——兼评人民文艺之所以“能”-激流网

9月3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的扮演者钱浩梁同志不幸逝世,网上人们纷纷表达了哀悼。

钱老因为一部《红灯记》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展开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今天,虽然斯人已逝,但伴随《红灯记》耳熟能详的唱腔享誉九州大地,钱老塑造的光辉艺术形象必将永放异彩!

钙铬铠钫以来,当包括《红灯记》在内的样板戏被视作“极左的产物”,被否定被抛弃,我们的戏剧舞台却再也没有出现一部能让群众记得住名字的艺术精品。

可笑的是,对此现实,某些人还在重复“八亿人民八部戏曲”的讥讽,他们不是太无知就是太无耻。而我们,也不得不发问,包括《红灯记》在内的艺术精品何以能成为精品。

人民艺术之所以“能”

没有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人民艺术蓬勃发展的广阔空间。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则所决定的。

在剥削阶级社会,尽管劳动人民创造了艺术,而且劳动人民的艺术是一切艺术的源泉,但由于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他们的艺术表达被残酷压抑,只有通过少数开明的文人士大夫来代言。

对于这种情况,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讲过:“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地主、资本家等剥削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制度奠定了基础。作为已经在经济上、政治上当家作主人的人民群众,当然也应该在文化上、意识形态上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就戏剧来说,在毛主席看来,旧戏要开生面,适应新的形势,根本是内容问题,人民已经当家作主了,过去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治舞台的情况必须结束,要让人民成为舞台的主人。要让创造历史的劳动者成为艺术的表现对象。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基础、政治条件,加之毛主席人民文艺思想的正确引导,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一大批表现现实题材的京剧陆续登场,而包括《红灯记》在内的样板戏只是其中涌现出的格外夺目的明珠而已。

反观今天,无论占据戏剧表演舞台的、还是充斥银幕和银屏的,主要是哪些人物形象?不又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公子小姐,加之老板、董事长之类,还有多少劳动者的形象?即便有劳动者的形象,也像毛主席说的成了“渣滓”,成了赵本山式的被取乐调笑的对象。这恰恰是与工农劳动者已沦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现实是一致的。

我们说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必然是这个社会统治阶级的文化,同理,一个社会的主流艺术也必然是这个社会统治阶级的艺术,可见人民艺术的式微不足为奇,恰恰是时代变迁的反映。

人民艺术家之所以“能”

艺术总要靠艺术家来表现和创造。艺术是现实的反映,真正的艺术家无不是在现实中吸取营养,以现实为基础来创造出忠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艺术形象。拿《红灯记》中扮演李玉和的钱老为例子就足以证明这一真理。

钱老原是青年武生,以工架武技为主,唱非所长。但他为演好这个角色,用心体验生活,下苦工钻研唱、念、做工,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才一天天趋向成熟完整。

有人说,钱老个人形象较佳,他身材高大,一出来就象个铁路工人。然而这只是有利条件之一,主要还在于他对人物思想和唱、念、做工都作了艰苦的努力,才树立起了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光靠外形是不能感动观众的。只有做到形神兼备,才能够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钱老这种对艺术的追求当然不是个例,也不仅仅是局限于戏剧表演,包括电影、文学等文化艺术领域无不遵从这一规律。

著名电影演员谢芳,在她的自传里就曾说到为了体验生活,下到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场景。还有柳青、浩然等作家,为了写农民、为农民写,长期生活在农村,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

这就是说,只有亲身经历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才能懂得劳动人民,才能具备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才能让自己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哪有不鲜活不打动人的道理!

正因为这些人民艺术家时刻把自己融于人民群众中间,从人民群众中吸取丰富营养,加之他们本身在艺术创造上的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和挑战,不创作出精品也难!

反观现代那些整天坐在书斋别墅、或者某个角落里凭空创作的作品,就难免脱离实际、无病呻吟、哗众取宠、苍白无力,最多自娱,或者聊作消遣,或者仅作消费。在这样的情势下,无论如何也创作不出艺术精品的。

艺术经典证明“能”

时间是对艺术作品生命力的最好检验,正因为经受了时间的检验,艺术作品才能成为经典。时尚的东西固然可以风行一时,但经典却有永恒的价值。

就像《红灯记》一样,那些成为艺术经典的作品无不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晶。从思想性来说,所有的艺术经典都饱含着人类高尚的情怀、美好的追求,都是革命性和人民性的集中反映。那些思想的火花照亮了黑暗的天空,温暖了冰冷的原野,给人类以无穷的信心与力量。

从艺术魅力来说,经典是用最好的形式表达了最好的内容,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它塑造的艺术形象无不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典型形象,是艺术画廊里唯妙唯肖的图卷,是艺术星空里闪闪发光的明星。

从严格意义上讲,像《红灯记》这样艺术经典的存在不仅不代表一个时代的谢幕,甚至预示着久远的将来。因为它们作为一种无法抹去的存在,雄辩地证明开辟一个人民文艺大一统的可能!

当着劳动人民已淡出主流文艺视线,当着艺术舞台重又充斥毛主席厉声贬斥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形象,我们更加怀念毛主席开创的人民文艺新纪元。并以此纪念毛主席逝世44周年。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滠水农夫:斯人虽已去,经典永流传——兼评人民文艺之所以“能”-激流网(作者:滠水农夫。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