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莎白(Isabel)、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

翻译:鲁瑞 

激流按2023820日,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教育家、人类学家,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专家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女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8岁。为纪念伊莎白·柯鲁克,我们从821日开始,连载伊莎白·柯鲁克与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合著的《阳邑公社的头几年》The First Years of Yangyi Commune)。1947年,伊莎白、大卫夫妇为考察和报道中国解放区土改运动,穿越重重封锁来到河北涉县,亲眼目睹了这里发生的一切并为此深深震撼,成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完成了《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这部名著。新中国成立后,伊莎白、大卫夫妇尽管在北京有了新工作,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中国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十里店成了阳邑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1959年和1960年的夏天,他们又回到了十里店。《阳邑公社的头几年》主要是根据这两次访问期间所收集的材料编写而成。本书于1966年由伦敦的Routledge & Kegan Paul出版社出版,目前尚无中译版。本书详细描述了阳邑公社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组织,包括农业生产、妇女就业、扫盲运动、青年组织、政治和军事组织等,值得一读。

伊莎白、大卫·柯鲁克 |《阳邑公社的头几年》连载1:序言-激流网伊莎白和柯鲁克在华北农村

伊莎白、大卫·柯鲁克 |《阳邑公社的头几年》连载1:序言-激流网阳邑地图

序言

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们生活在人民公社里。对这样一个社会组织视而不见,就是否认了在二十世纪中生活的一个主要事实。因为无论人们喜欢与否,公社已经扎根并蓬勃发展。尽管有一些朋友们的怀疑和敌人的恐惧和阻挠,但它的影响正在扩散,并将在本十年内进一步加大。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二人来说,试图对如此广泛和重要的主题进行全面评估是做作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研究在时间和地点上受到严格限制的原因之一。它涉及到一个公社的头两年。尽管中国数以万计的公社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适应当地条件的特点,但我们不能说它是独一无二的,而只能说其为典型

伊莎白、大卫·柯鲁克 |《阳邑公社的头几年》连载1:序言-激流网伊莎白·柯鲁克在河北省西部山区与当地村民交谈

我们第一次认识如今的阳邑公社是在其存在之前。那是在19471948年间,在反对蒋介石的国民党的内战期间,我们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1]的一个村庄——十里店[2]生活了八个月。在那里,我们对该村的近代史进行了研究,并观察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中国革命当时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一年内,其领导人离开他们的山区据点来到北京,革命的重心已经从农村转移至城市。我们也紧跟在身后。在接下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在北京(在那里教书)和访问全国各地时都研究了农村的事件。1959年和1960年的夏天,我们回到了十里店。本书主要是根据这两次访问期间所收集的材料而编写的。

伊莎白、大卫·柯鲁克 |《阳邑公社的头几年》连载1:序言-激流网伊莎白·柯鲁克在田间劳动

即使是头几次去访问,十里店已经是阳邑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了。

阳邑位于河北省最南端的涉县,坐落在干燥而崎岖的太行山脉中。它在北京西南约275英里(折合约442.57公里)和上海西北约600英里(折合约965.61公里)处。然而,它在地理上和历史上都不偏远,因为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1949年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样的地区一直处于中国革命的中心。即使在今天,提到太行山也会让人想起老革命根据地的史诗年代,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从这里出发,首先将日本人,后来把国民党军队从整个中国大陆中赶走。

在如今形成阳邑人民公社的地区,1938年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不久,当地一千多名农民参加了八路军[3],一万两千多名农民加入了民兵。1943年,军队和民兵的联合部队在阳邑进行了一场战斗,给日本人和伪军造成了1300人的伤亡。后来,这些部队与蒋介石的美式军队作战,战争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

3040年代的老游击队员如今在阳邑公社发挥着领导作用;当年在敌人的防线上获取情报或拿着红缨枪守卫村庄大门的男孩们已经成为了党支部的秘书或大队的领导。[4]

公社区域形状像一片柳叶,长33英里(折合约53.11公里),宽10英里[5](折合约16.10公里),从西北到东南横跨涉县,沿着普遍干涸的洺河。当其接近阳邑镇时,山谷变宽,从那里开始,到东南端,公社的土地是宽阔平坦的谷底。但向西北方向,山谷越来越窄,山脉越来越陡峭,直到最顶端,它们上升到太行山脉的山脊,将河北与山西省分开。

在这里,处于峭壁裂痕中的是该公社最难进入的村庄——梁沟村。从30年代末到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这种不可接近性成为了重要的资产,因为梁沟村是八路军的武器库。在这里,在岩石凿成的山洞和被太阳晒过的泥土制成的茅草农舍里,火药、手榴弹、地雷,甚至原始的步枪和迫击炮也于此被制造出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三次沿着洺河河谷作战时受到了游击队的拦截,他们从河床上的沟壑中冲出来,这些沟壑就如同树叶的叶脉一样。有一次,入侵者进入了距离村庄一英里(折合约1.61公里)的范围。他们随后被赶了出来。一位游击队的老兵说:“一个好汉和一把机枪就能守住这个山口,对抗一支军队。”然而,日本人最终还是攻入了梁沟。一个地主引导他们绕道至山脉的西侧,并告诉他们可以从悬崖上放下绳索的地方。他们出其不意地从后方袭击守军,控制了兵工厂。日军坚守梁沟二十天后撤退。他们摧毁了所有能摧毁的东西,但他们的撤退几乎没有完成,兵工厂就再次投入使用。

梁沟此后再也没有被占领,它的自然特征虽然在战时是一种资产,到后来却成为了一种负担。

山谷下十英里处的小冶陶村更容易到达,自然条件也略胜一筹。一田二水七分山——都像秃头和尚般,这是关于这个地方的古老描述。在抗日战争期间,这些秃头山丘中的一座曾发生过一场小规模战斗,一群被包围的干部[6]用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机枪杀出了一条生路。在那个年代,地主、富农和日本人形成了三股势力,小冶陶的600多人的生活从贫困到乞讨——再到贫困。

今天,沿着狭窄、用石块砌成的村庄街道,墙壁上有壁画,山坡上种植了苹果、桃子和桑树。错落有致、布满巨石的老河床大部分已经干涸,尽管新种植的柳树绿意盎然,水在新挖的渠道中流淌。曾经从山坡上倾泻而下的小溪也被疏导,并在磨坊旁驱动着一台发电机。在村子外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古老的寺庙,有弯曲的瓦片屋顶和 吓人的石像、有古老的香炉和肥胖无神的佛像、以及现在属于生产大队的家禽。下方是一排排的兔舍和猪圈。

山谷深处的阳邑镇则截然不同。几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当地的集市,狭窄、曲折的鹅卵石街道两旁仍然是木制的棚屋,出售从耙子到保温瓶的任何东西——尽管今天所有的商店都是公社经营的。在商店的门面之间,灰色的石头门,红色或黑色的漆门,通向一连串意想不到的院子,周围有石榴树和格子窗。这些昔日阳邑商人的住所,如今是社区餐厅、公社托儿所和 “敬老院。大街的一端是公社的拖拉机站和农具车间;另一端是多年前用地主的钱建造的一个巨大的石砌池塘。村民们现在免费使用的水曾经以每桶3个铜板的价格出售。

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阳邑东北两英里(折合约3.22公里)处,有1400个家庭的柏(bǎi)林寨坐落在连绵的高地上。只要有雨水,土地的地势和土壤的质量都有利于耕作。在干旱年份,若阳邑水量充足,人们曾经从阳邑一路运水至柏林来。有一次,在干旱期间,一位老人从七英里(折合约11.27公里)外的小冶陶村山上的马鸣泉提了两桶水。当他回到家时,被一块石头绊倒,水全洒了。第二天,他带着这种诅咒离开了村子,发誓再也不回去了。那是在柏林人在村里街道上巡游寺庙神灵以祈得雨水的年代。

在东南方向五英里(折合约8.05公里)处的十里店也是如此。村子矗立在洺河旁,但是是在溪水渐渐退去并流向地下的地方。除了洪水泛滥的年份,它那布满巨石的河床是干燥的。于是乎有着不要把女儿嫁到十里店的说法,因为女性必须用肩挑水桶,并且有时要走一英里或更远。

然而,传说中的七仙女放弃了她在银河系(天庭)的家,嫁给了村里的一个男孩。她似乎不仅被他的长相、还被他的技艺所迷住——他纺纱织锦,织出的锦缎如此精美,以至于被用于制作皇帝的衣服。这个故事在当地人仍然喜爱的一部歌剧中流传下来。继承了他的纺织技艺,在抗日战争期间,十里店的妇女因纺纱和织布而获得了县里的奖励。

堡垒坐落在村子旁边的阶梯状山上。鹅卵石铺成的堤道伸向巨大的石门,石屋的背面从山坡上陡然升起,下面被切开形成悬崖,堡垒看起来仍与曾经无异:地主从那里支配着下面村庄的农民。

下面的村庄通常被称为街道。就在十几年前,一条连接两个县城的公路正好穿过街道。但它是如此狭窄,而且两端都被古老的门楼挡住,几头重载的骡子和驴子就能造成交通堵塞。近年来,在堡垒和街道之间的打谷场上开辟了一条宽阔的土路。但这条古老的街道仍然是村庄生活的中心。这里有社区餐厅,三五成群的老妇人围在门口,一边清理蔬菜一边闲聊;村里(曾经属于一个富农高利贷者)的杂货店位于一座堡垒式的建筑中,还有新的幼儿园和缝纫中心。

梁沟、小冶陶、阳邑、十里店,各具特色。它们共同构成了构成公社的五十八个村庄和村落的横截面。一瞥其中一个村庄的近代史,就会对其他村庄略知一二。

注释:

[1] 主要位于华北的分散地区,总人口为1.4亿。1947年,它们由16个独立的边区组成,之所以被称为边区,是因为它们位于不同省份的边界,远离国民党的省级政权中心。十里店位于山西-河北-山东-河南边境地区,该地区有3000万人口。

[2] 《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本书作者所著,出版于1959年。

[3]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在华北作战的共产党领导的军队——1927年成立的红军的前身,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4] 关于定义,见第35页。

[5] 阳邑后来被拆分成了四个公社。见第34页及其后内容。

[6] 干部,包括各种类型的政府和共产党行政和政治工作人员——官员、公务员、领导人员和各级工作人员。关于这个和其他类别的严格定义,见第4页后的表格。


翻译全书是一项浩大的工作,感谢全体翻译和校对人员的辛苦付出。以下是翻译和校对人员名录,转载时请务必附全。

序言(Prologue):鲁瑞

1章:炬火与基石

2-3章:放野

4章、8章:韩妙琳

5章、7章:寿星的海豹喝咖啡

6章:塔尔

9章、第三部分引言(Chapter III Intro):止于静寂

间章(Interlude)、10章:崔浥新

11章:孙大民

12-13章:高泽九日

14章:晨曦

15章:素水

16章、20章:asd

17章:柴

18章:Cloe

19章、结语(Epilogue):石越

21章:杨豫之

校对:鲁瑞,杜平,素水,高泽九日,Le cid,鸡卵是青蛙,

MargeHomer。

责编:东风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伊莎白、大卫·柯鲁克 |《阳邑公社的头几年》连载1:序言-激流网

(来源:公众号“纪卓阳”。责任编辑: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