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真假社会主义,逐步建立阶级意识——结合现实学习、运用《共产党宣言》-激流网

一、《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主义者同盟是欧洲工人运动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治组织。《宣言》的内容包括引言、4章正文和7篇序言。

4章正文包括,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这4章正文的标题内容,是一环扣一环,逐层递进、步步深化的。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中的几个重要观点:

(1)资产阶级时代,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3)在资本主义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4)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产业工人,即无产者。

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的几个重要观点: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1)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2)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3)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中的几个重要观点:

在这一章里,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社会主义理论分为三种,一种是“反动的社会主义”,第二种是“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第三种是“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第一种“反动的社会主义”,又包括三种,即: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不用说,那就是诅咒资产阶级社会,妄想恢复封建社会,并以此来冒充社会主义。关于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宣言》揭露道,工业中的行会制度、农业中的宗法经济——这就是它的结论。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代表了德国小市民的利益,它一方面认为共产主义具有“野蛮破坏的”倾向,另一方面宣布自己是不偏不倚地超乎任何阶级斗争之上的。

《宣言》重点批判的是“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简单来说,就是要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

关于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宣言》中是这样具体解释的:

这种社会主义的另一种不够系统、但是比较实际的形式,力图使工人阶级厌弃一切革命运动,硬说能给工人阶级带来好处的并不是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改革,而仅仅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但是,这种社会主义所理解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绝对不是通过革命的途径来废除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而是在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实行的行政上的改良。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是《宣言》第三章论述的重点。《宣言》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因此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是,《宣言》同时指出,这些思想体系的发明家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因此,在他们那里,社会的活动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解放的历史条件要由幻想的条件来代替,无产阶级的逐步组织成为阶级要由一种特意设计出来的社会组织来代替。在他们看来,今后的世界历史不过是宣传和实施他们的社会计划。正是因为他们的理论脱离实际、带有空想的性质,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当然不会成功的试验,通过示范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宣言》指出,阶级斗争越发展和越具有确定的形式,这种超乎阶级斗争的幻想,这种反对阶级斗争的幻想,就越失去任何实践意义和任何理论根据。

在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中,《宣言》指出:

共产党人为着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奋斗,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还坚持着运动的未来。

在法国,共产党人同社会主义民主党联合起来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在波兰人中间,共产党人支持那个把土地革命当作民族解放的条件的政党;在德国,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专制君主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但是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级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

总之,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在所有这些运动中,共产党人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

下面摘要介绍一下《宣言》4章正文之外的7篇序言当中的两篇。

在《宣言》的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提出了改造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10条措施,包括:

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2.征收高额累进税。

3.废除继承权。

4.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

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

7.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营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

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9.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

10.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

在24年之后的《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由于几十年来工业的发展和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发展,更由于经过了巴黎公社的经验,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另外,马、恩还指出,第四章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党派的态度的论述,虽然在原则上还是正确的,但是因为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但是这些基本原则还是正确的。

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强调,我们不能把《宣言》叫作“社会主义宣言”,因为在1847年时候的欧洲,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当时的所谓社会主义者,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社会主义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他们凭着各种各样的补缀办法,自称要消除一切社会弊病而毫不危及资本和利润。这两种人都是站在工人阶级运动以外,向所谓“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恩格斯指出,既然我们自始就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那么,在“社会主义宣言”和“共产主义宣言”这两个名称中间我们应当选择哪一个,就是毫无疑义的了,而且后来我们也从没有想到要把《共产主义宣言》这个名称抛弃。

二、结合今天的情况,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需要重点研究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科学社会主义与形形色色的假社会主义的区别

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资本主义不仅产生了资产阶级,同时也锻造了资产阶级的掘墓人——产业无产阶级。马克思后来说过,阶级斗争不是他的新发现。在他之前的一些资产阶级政治家、哲学家已经承认了阶级斗争的存在。马克思的新发现仅仅在于,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解剖,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与之前几千年私有制社会的区别,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几千年私有制社会最完备的形式,是几千年以来人剥削人的社会发展的顶点,而现代产业无产阶级的解放,同时也就意味着整个人类社会永久性地摆脱剥削、压迫,从而消灭一切阶级、阶级斗争。

但是,无产阶级怎样才能获得解放?怎样才能不仅解放自己、而且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人类怎样才能实现那样一种没有人压迫人、没有阶级斗争的理想社会?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已经有很多人给出这样那样的方案、这样那样的理论主张,而这些理论主张尽管并不能使无产阶级获得解放,但是它们对于现实的工人运动确实有过不小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共产党宣言》第三章专门介绍和批判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理论主张,也就是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这些所谓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实是要缓和阶级矛盾、是要取消无产阶级的斗争,从而保护现有的人剥削人的社会。

另外,还有空想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尽管对资本主义持批判、否定的态度,但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家们不了解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物质条件,没有找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获得解放的途径。科学社会主义正是在批判了上述各种所谓的“社会主义”理论之后,才确立起来的。

我们今天学习《共产党宣言》,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根据《宣言》的基本原理,在现实中识别真假社会主义,并且宣传《宣言》里的相关原理,帮助广大群众识别真假社会主义。这一条,是我们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主要任务是帮助广大群众认识阶级、阶级斗争,从而更好地开展阶级斗争。当中国革命逐步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关头,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到底是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个时候,我们一说“社会主义”,不用说肯定就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科学社会主义。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西欧、北欧各国的工人运动,由于受到各种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走上了歧途,资产阶级的所谓“民主社会主义”大行其道。

我们知道,斯大林逝世后的苏联,赫鲁晓夫集团虽然继续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却推行了一系列修正主义路线。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怎样夺取社会主义的胜利,赫鲁晓夫就抛出所谓“和平过渡”的理论;对于社会主义阵营怎样同资本主义阵营开展斗争,赫鲁晓夫就抛出了所谓“和平共处”的理论,这一切都有悖于《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论述。赫鲁晓夫的后继者勃列日涅夫后来又抛出所谓“发达社会主义”理论,鼓吹苏联已经进入“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其实当时的苏联已经是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官僚资本主义阶段。再后来,戈尔巴乔夫抛出的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就更是名不副实的骗人货色了。

在中国,自1950年代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这个争论具体体现在两个问题上。一个是土地改革之后的农村,是坚持农村集体经济,还是推行“包产到户”、搞变相的个体单干?再一个是国营工厂里,怎样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坚持“鞍钢宪法”的思路,实行政治挂帅、干群结合,还是搞“奖金挂帅”、“物质刺激”?但是,在这一系列争论过程中,党内走资派始终不承认自己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毛主席逝世后,他们也不敢承认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先是鼓吹“什么是社会主义,几十年来一直没有搞清楚”,接着又推行农村“联产承包”和工厂里的“企业改制”,最后又鼓吹“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限”。直至今天,中国经济已经彻底私有化,人民群众的民生权益远不如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却仍然挂着“特色社会主义”的招牌。这样,学习《宣言》的相关原理、认真鉴别真假社会主义,就成了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我们知道,《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虽然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但是在所有这些运动中,共产党人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按照《宣言》的基本论述,区别科学社会主义与形形色色假社会主义的一个关键,就是看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用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当今很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在财富分配上作了一些调整,给老百姓搞了很多福利,但是生产资料仍然归资本家所有,这样的社会制度就只能是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不管它叫“民主社会主义”,还是叫“福利社会主义”,或者叫什么别的名称。

用所有制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就更容易了。今天的中国,私有制已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中国当今社会属于什么“主义”,就无需多说了。

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的修正主义苏联,还没有实行明显的私有化,对于怎样判断当时苏联的社会性质,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曾经有过很多争议。有些人认为,当时的苏联还是国营工厂和集体农庄占主导,因此无论苏联领导集团有多大的问题,苏联的社会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其实,我们考察当时苏联企业和农庄中的干群关系,就可以发现,当时苏联人在劳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平等的同志式关系,而是变成干群对立关系,变成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关系。而这些关系的变化,逐渐促进着苏联社会性质的量变。因此到了苏共倒台、苏联解体时,没有一个人出来维护苏联。

1959年,毛主席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中,特别重视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当时认为苏联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只有一句空话”,他认为“所有制性质相对稳定的时期内,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却是不断变革的”,他认为在这一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

“改革开放”之后的实践,也正是从劳动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入手,首先搞“承包”,然后实行脱离党委领导的“厂长负责制”,再后来又搞“全员聘任制”,把工人从企业的主人全部变成厂长聘任的合同工,最后再搞“企业改制”、实现私有化。毛主席领导下,国营工厂里是“逐步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改革开放”后,工厂里是反其道而行之——“逐步改革合理的规章制度”,干部的提拔、工人的聘用、职代会的职能,以及工人的住房制度、医疗制度、退休养老制度,都是向着不利于工人群众的方向进行着“温水煮青蛙”式的“改革”,最后使工厂彻底私有化、工人彻底丧失了主人翁地位。可见,资本主义方向的“改革”,也是首先改变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实现所有制的变更。

至于劳动产品如何分配,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在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的前提下,按劳分配为主、按需分配为辅,今后逐步过渡到以按需分配为主。资本主义社会则是以按资分配为主,在工人内部实行按劳分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有一些福利制度,属于按需分配。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张“各种要素参与分配”,也就是默认按资分配,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是按资分配为主,在工人内部实行一定程度的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基本没有,还不如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当然,如前所述,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搞了一点按需分配,但是生产资料仍然归资本家所有,因此社会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由于近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措施在逐步削减。即使资本主义的福利措施不削减,今后也不可能使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科学社会主义。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鉴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鉴别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看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劳动产品如何分配这三个关键。《共产党宣言》中只强调了所有制这一关键,毕竟如毛主席后来所说的:“一八四八年《共产党宣言》出版只是马克思主义体系形成的开始,还不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完成”。但是,《宣言》特别强调科学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区别,这一点是极其明显的。

第二个问题,小资产阶级的存在及其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

《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中,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资产阶级时代,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才可能得出下面这样一个结论:现代产业无产阶级的解放,也就意味着人类的解放,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但是,《宣言》在对现实进行阶级分析的时候,毫不隐讳地指出了小资产阶级的存在。《宣言》在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中指出:

“在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国家里,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它摇摆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并且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补充部分不断地重新组成。但是,这一阶级的成员经常被竞争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而且,随着大工业的发展,他们甚至觉察到,他们很快就会完全失去他们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独立部分的地位,在商业、工业和农业中很快就会被监工和雇员所代替。”

《宣言》中的这一段论述,值得我们从三个层面去理解。首先,我们决不能把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看成是清一色的二元社会,好像社会上只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宣言》中上述这段话告诉我们,不仅在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而且“在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国家里,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第二,这个小资产阶级不仅仅是封建私有制的遗留物,而是“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补充部分”,这个小资产阶级还在“不断地重新组成”。第三,《宣言》告诉我们,这个小资产阶级的成员“经常被竞争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

其实,《宣言》的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在分析无产阶级队伍的形成过程时,也同样告诉我们:

“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有的是因为他们的小资本不足以经营大工业,经不起较大资本家的竞争;有的是因为他们的手艺已经被新的生产方法弄得不值钱了。无产阶级的队伍就是这样从居民的所有阶级中得到补充的。”

《宣言》第一章进一步发挥道:

“中间等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如果说他们是革命的,那是鉴于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的队伍,这样,他们就不是维护他们目前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他们就离开自己原来的立场,而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

这就点明了小资产阶级既有其保守性的一面,又有其革命性的一面。这一点,对于无产阶级在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如何纯洁自身队伍、如何把握政策策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之后的历史发展,显示出极大的曲折性、复杂性,也充分证明《宣言》中关于小资产阶级的论述是极其富有远见的。

马恩之后的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1910年写的《欧洲工人运动中的分歧》这篇光辉著作中指出,欧洲工人运动之所以走向歧途,欧洲各国的社会民主党之所以纷纷堕落,其社会基础在于“一批批‘新兵’被吸收进来,一个个新的劳动群众阶层被卷入运动,就必然会引起理论和策略方面的动摇,重犯旧错误,暂时回复到陈旧观念和陈旧方法上去等等。为了‘训练’新兵,每个国家中的工人运动,都要周期性地耗费或多或少的精力、注意力和时间”。这里所说的“新兵”就是指一批批小资产阶级被不断地抛进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列宁指出:

“个别人、个别集团和阶层从小资产阶级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自然也就不能不引起无产阶级本身策略方面的动摇”。

我们知道,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曾经同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这些小资产阶级政党进行过反复、曲折的斗争,才使广大工人群众看清了他们的政治嘴脸,才使布尔什维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

我们还知道,列宁在同孟什维克作斗争之前,还曾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的“经济派”作过长期的斗争。“经济派”的特点是崇拜产业工人的自发性,认为任何一个产业工人都可以自发地成为社会主义者,而且错误地认为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如果按照“经济派”的思想去做的话,只能导致工联主义、导致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而不可能使工人阶级组织成为有觉悟的阶级,不可能使工人阶级获得政权。如果按照“经济派”的思想去做,不可能使工人阶级团结各阶层小资产阶级、并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只可能使工人运动同化到各种小资产阶级的运动中去。

中国是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毛主席在领导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曾不得不与党内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倾向作斗争,通过古田会议、延安文艺座谈会、延安整风等等过程,才逐步凝聚了全党、全军,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但是,中国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分子在党内、军内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那种“打天下,坐天下”的思想情绪逐步滋生起来。毛主席及时提出“两个务必”,指出:“我们决不做李自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主席又及时指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他们的思想意识是一定要反映出来的。一定要在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上,用各种办法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要他们不反映不表现,是不可能的”。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毛主席十分重视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改造、团结、使用,对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有很多论述。毛主席认为,革命离不开知识分子,但是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改造世界观,才能大有作为。

对小资产阶级进行的改造,与小资产阶级倾向进行的斗争,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思想斗争、世界观问题。因此,毛主席曾经指出,我们必须学会辨别香花、毒草,必须善于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必须学会分析、批评、辩论等一系列本领。毛主席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在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再次强调:

“必须善于把我们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引导到无产阶级革命的轨道,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毛主席总结、概括了与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的经验,第一次从哲学高度概括出反对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反对宗派主义的命题,并将这些经验运用于党的建设工作,解决了在小资产阶级汪洋大海的中国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难题,探索出“思想建党”的宝贵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又根据国际共运中出现的新情况,总结出“既反对教条主义,又反对修正主义”的命题,并通过整风、社教、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形式,将“思想建党”的经验进一步深化、升华。

无产阶级对于小资产阶级的政策、策略,都是从《共产党宣言》出发的。我们今天的左派队伍里,有人发明了一种“新理论”,认为可以按照人的思想划分阶级,这种“新理论”是站不住脚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都是客观存在。当然,资产阶级总是要用资产阶级世界观去改造世界、奴役人民。即使大多数人民群众一时被资产阶级思想所奴役,大多数人也仍将处于无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可能因为其思想受了资产阶级影响而使多数人变成资产阶级。反之,革命高潮到来时,资产阶级内部会出现分化,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官员会跑到进步阵营中来,但是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会存在,它的思想意识、传统习惯更会长期存在。

可见,思想、世界观只能决定个人的阶级立场,不可能决定整个阶级的存亡。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可以促使无产阶级觉悟起来,组织成为真正的阶级,可以促使小资产阶级减少盲目性和摇摆性,从而坚定起来。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团结无产阶级和各阶层小资产阶级群众,使他们逐步克服“盲人摸象”的片面性,逐步建立起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思想觉悟。

毛主席给我们留下的任务是:

“我们要在人民群众中间,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人民认识到中国的真实情况和动向,对于自己的力量具备信心。”

“只有这样想,这样做,才有益处,也才有工作做。中国的地面很大,要靠我们一寸一寸地去扫。”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辨别真假社会主义,逐步建立阶级意识——结合现实学习、运用《共产党宣言》-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辨别真假社会主义,逐步建立阶级意识——结合现实学习、运用《共产党宣言》-激流网(作者:旗帜中流网特约评论员雷川。来源:旗帜日刊。责任编辑:邱铭珊)